來佳飛
特色小鎮:杭州新經濟的創新載體
來佳飛
特色小鎮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下的區域創新發展機制,是基于“產、城、人”一體和“三生融合”理念下,符合新經濟發展趨勢的創新載體
特色小鎮首先由杭州的地方經驗實踐而來。2011年,浙江省首個云計算產業園——杭州云計算產業園在西湖區轉塘科技經濟園區掛牌,成為全國云計算產業第一個專業性園區。2013年10月,阿里云計算公司與西湖區合作共建阿里云計算創業創新基地。同年,首屆阿里云開發者大會召開,成立了全國首個云產業生態聯盟,即“云棲小鎮”聯盟。這可以說是“小鎮”第一次被賦予新經濟的內涵。
2014年10月,時任浙江省省長李強參觀“云棲小鎮”時說“省有關部門和杭州要積極支持‘云棲小鎮’建設,讓杭州多一個美麗的特色小鎮,天上多飄幾朵創新‘彩云’。”這是“特色小鎮”首次公開出現在大眾眼前。特色小鎮一經誕生,便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的熱詞。
201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按照企業主體、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業融合原則,在全省建設一批聚焦七大產業、兼顧絲綢黃酒等歷史經典產業、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成為經濟新常態下加快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新理念、新機制、新載體。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全面指導特色小鎮的規劃與建設。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它是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正式公布,全省10個設區市的37個小鎮列入首批創建名單。2016年1月29日,42個小鎮入圍第二批名單。從當前的發展情況看,杭州不僅把握了特色小鎮的先發優勢,并將特色小鎮在培育新經濟上的平臺載體作用持續發揮,成為全省特色小鎮的創新示范地。截至目前,杭州入圍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9個、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10個。2016年5月26日,10個特色小鎮被確定為省級示范特色小鎮,其中杭州有3個,分別為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西湖云棲小鎮、余杭夢想小鎮。
G20杭州峰會的召開將創新發展的杭州帶到了世界的面前。2016年上半年,杭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21.18億元,同比增長10.8%,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已持續5個季度運行在兩位數區間,分別高于全國、全省4.1和3.1個百分點,在副省級城市中居首位。杭州經濟的發展勢頭在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不明朗、風險加劇的情況下靚麗而獨特。
杭州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新經濟動能的發揮,而作為國內第一個沒有鋼鐵企業、沒有燃煤發電機組、沒有黃標車的“三無城市”,依靠的正是特色小鎮這一創新載體。從特色小鎮創建到如今2年多的時間里,其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對杭州創業創新以及產業和人才的集聚作用是顯著的。
特色小鎮是創業創新的重要平臺。杭州是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創業創新的高地,而特色小鎮是杭州創業創新的高地。以杭州夢想小鎮為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小鎮就有上海蘇河匯、北京36氪、深圳紫金港創客等知名孵化器以及500Startups、plug&play等2家美國硅谷平臺落戶;集聚創業項目740余個、創業人才近70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隊伍;有80余個項目獲得百萬元以上融資,融資總額達30.4億元,創業氛圍濃厚,帶動效應明顯。在夢想小鎮的規劃中,三年內,小鎮將集聚互聯網創業者10000名、創業項目2000個、基金及投資機構300家、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善孵化鏈條成為眾創空間的新樣板、信息經濟的新增長點、特色小鎮的新范式、田園城市的升級版,致力打造世界級的互聯網創業高地。
特色小鎮推動了信息經濟產業發展。擁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等企業總部的杭州是信息經濟的全國高地,而特色小鎮正是這一高地的重要載體。如云棲小鎮,以阿里巴巴云計算產業為基礎而產生,云產業在這里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壯大。截至2015年,小鎮技工貿近80億元的總產值中,涉云產值就接近30億元;引進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等在內的各類企業328家,其中涉云企業255家。到今年4月,小鎮涉云企業達到了296家,產業覆蓋大數據、APP開發、游戲、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等各個領域,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云計算產業鏈條。再比如濱江物聯網小鎮,以海康、吉利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與物聯網產業相關聯的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及先進傳感設備、核心元器件制造等物聯網基礎性支撐產業,已落地產業項目21個,總投資70多億元,致力于建設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示范區、長三角物聯網產業中心區、浙江省物聯網產業核心區。
特色小鎮加快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杭州是服裝大市,但過去總體是以加工貿易制造為主。依托產業轉型升級,杭州服裝業加快向產業鏈兩端的設計和銷售延伸,臨平的藝尚小鎮就是定位于服裝產業的高端化發展。藝尚小鎮緊扣時尚產業,主攻最有優勢的服裝產業,通過整合國際國內資源,不斷提高“轉型”與“創新”的含金量,2015年小鎮就成功吸引杭州和周邊的例外、DTC、雅瑩等50家服裝企業已入駐,引進10余家設計師平臺。還如西湖龍塢茶鎮等對傳統歷史經典產業進行現代化轉型升級等。
特色小鎮是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實踐。特色小鎮最大特點在于將“三生融合”的建設理念運用和落實到了產業發展中,這也是與產業園區、開發園區的發展理念截然不同的地方。每一個小鎮都要求是國家AAA級景區以上,必須確立并堅持“三生融合、四宜兼具”(先生態、再生活、后生產,宜居、宜業、宜文、宜游)的開發理念,以特色小鎮為載體,實現田園城市的發展。從目前來看,杭州每個特色小鎮在規劃產業布局的同時,都有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城市配套等方面相應的規劃,致力于實現文化、旅游、產業有機疊加、共生共融。
杭州的資源稟賦并不具有先天優勢,如何在稀缺的土地資源中創造出最大的經濟價值是杭州一直以來的難題。特色小鎮的規劃面積被設定在3平方公里左右,并規定了投資強度。特色小鎮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下的區域創新發展機制,是基于“產、城、人”一體和“三生融合”理念下,符合新經濟發展趨勢的創新載體。
特色小鎮有利于人才的集聚。如何吸引高端優秀人才聚集關系到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杭州與上海地理位置上的接近,雖然可以對接吸收上海的溢出效應,但對于留住高端人才是不利的。而特色小鎮的效用就在于此。特色小鎮位于城鄉結合部,其建設的第一步就是配套設施的完善,不僅包括道路、自來水、公共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購物中心、娛樂設施、圖書館等公共基礎設施的配套。另外每一個特色小鎮必須環境優美,具有天然的生態優勢,更符合現代高端人才對住宿和工作環境的要求。特色小鎮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的配套和便利,又可以享受幽靜的生態環境,更有利于人才的穩定,從而發揮人才的集聚效應。
特色小鎮有利于打造產業鏈閉環。過去,產業鏈是單鏈條形態,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和生產更加緊密聯系在一起,消費、研發、制造亟需形成一個產業鏈閉環,從而提升產品競爭力。特色小鎮是在本地已有的產業基礎上聚焦某一細分行業進行規劃發展,比如云計算、物聯網、金融、時尚產業等,一方面加速原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大力引進研發、銷售的團隊和平臺,從而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形成全產業鏈的布局,更有利于產業鏈閉環的運行。特色小鎮往往在規劃上形成由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地方政府、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組成的技術創新網絡,有利于技術創新資源的匯聚,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同時,由于特色小鎮對于人才吸引上的集聚效用,更有利于技術和知識的積累,使技術可以在橫向和縱向間加強學習和交流,推動技術的進步與傳承。
特色小鎮有利于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一是為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需要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完善各種制度法規建設,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技術環境和市場環境。在浙江省推進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下了很大功夫用于各項制度保障體系的創新與調整,如財稅政策、技術交易制度、產權保護制度、投融資制度等體制機制的改革。二是特色小鎮由于在規劃之初就有具體的產業導向,因此當地政府或者管委會更加清晰小鎮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未來的指導方向,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服務產業本身發展,到促進產業技術聯盟、企業信息共享、組織活動平臺等等,精確提升政府的服務能力。
特色小鎮有利于擴大地方影響力。由于產業的細分化和產地的集中化,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是一個獨立的品牌,便于加強宣傳和擴大影響,形成品牌推廣的良性循環系統。比如未來在藝尚小鎮設計生產的衣服都會有一個“藝尚小鎮”的副標,成為其產品品質的保證。隨著特色小鎮的進一步建設,一個個特色小鎮,就是杭州乃至浙江一張張金名片,從而吸引更多高端元素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