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豪 馬淑琴 鄭勇軍
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需要新思路
陳文豪 馬淑琴 鄭勇軍
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須重點抓好“三個著力”,著力構筑“三大體系”,深入推進“四大拓展”,力爭實現“五大提升”
著力做強貿易金融。發達的貿易和金融業是一個城市現代化和具備較高能級的重要標志。從世界發達城市看,貿易的中心往往也是金融的中心。特別是對義烏這樣一個在小商品領域國際貿易量巨大的城市來說,發展國際金融的基礎和條件更好。在貿易方面,要根據日用消費品小批量、小額度的特點,積極推進新型國際貿易方式的試點和應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快捷物流、快遞配送、貿易中介等與貿易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態發展,推動全球網貨配銷中心建設。在金融方面,要按照《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金融專項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細化方案,力爭在“兩小”貿易金融、民營銀行試點、利率市場化、外匯結算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嘗試。
著力做大產業腹地。一是做大城市內核。按照“全域城市化”理念規劃和建設義烏城市,借助新區和新的商貿平臺建設,有效拓展城市建成區面積,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使城市的內核拓展到整個市域,加速浙中城市群的崛起。二是做大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在做大做強自身制造業的同時,加速與周邊產業集群建立縱向協作關系,使義烏真正起到大區域產業走向國際的“市場橋”作用。三是與全國甚至全球的產業集群建立協作關系。國內其他地區乃至國外產業集群的產品可以到義烏銷售,義烏也可以把市場中的信息和訂單向全球產業集群進行采購組織生產,從而形成以義烏為核心的“點-線-面”立體式腹地網絡。
著力做優體制環境。一個城市的能級和活力,關鍵看體制機制好不好、服務業發不發達。尤其是對義烏這樣國際交往和貿易發達的城市來說,推進體制機制優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做優貿易發展環境的關鍵。在體制方面,著重推進投資審批、貿易監管、行政管理等體制改革,力爭突破縣級城市的權限和體制障礙,努力創造更加便利和靈活的體制機制。在服務業方面,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協同發展,形成與義烏大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構筑以高效便捷物流為支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現代貿易體系。圍繞加快形成流程便捷化、業態復合化、服務綜合化的現代貿易體系,著力拓展試點領域,形成“三個雙驅”動力機制:一是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和網絡跨境新型貿易方式雙驅動。在繼續深化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同時,積極推進網絡跨境新型貿易方式,并把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作為試點的重點內容。同時鑒于這兩種新型貿易方式對小微企業、對欠發達地區經濟和就業的帶動作用,應在貿易額方面比邊貿、對臺小額貿易有所放寬,并從稅收、結匯、進出通關、跨境支付、工商登記以及跨境物流快遞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二是平臺主導型貿易和公司主導型貿易發展雙驅動。要根據全球日用品貿易小批量和小額度的特點,繼續維護和發展好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平臺主導型貿易方式。同時,要在試點中注重微觀基礎再造,積極培育新興貿易主體,重點發展綜合型、跨國型大公司和以物流配送為主要業務的大貿易商,同時以大企業為引領,提升出口、進口以及轉口貿易的產品檔次,加快推動對外貿易方式的轉型升級。三是供應商主導型貿易和采購商主導型貿易發展雙驅動。從單純的批發商貿易向綜合性貿易商特別是以物流配送為核心業務的大型供應商轉變,實現全供應鏈管理。積極籌辦春季義博會——采購商大會。建立完善采購商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吸引中型及大型采購商入駐義烏采購商務中心。把全球擁有第一手消費者需求信息的貿易公司和零售商,通過自主采購或代理采購的方式,在義烏實現主動采購和生產引領。
構筑以多元化貿易為基礎、縱向橫向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以多元化貿易為基礎,形成“三個協同”發展:一是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投資協同發展。在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進程中,要高度重視國際金融與國際投資業務的協同發展。在金融業方面,合理引導金融機構設置,積極鼓勵針對“兩小”貿易的專業銀行、中介服務機構等的發展,積極拓展人民幣跨境業務、貿易融資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業務。在投資業方面,利用南南合作,大力開展服務貿易,對中國對外援助項目、發展中國家對外招商項目等,建立并提供交流洽談、資源交易以及招投標等系統化服務。二是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緊緊圍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全力招引大項目、大企業,積極實施“義商回歸”工程。一方面,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以各類平臺建設為基礎,打造若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產權資源交易、創意設計、金融擔保、會展、旅游等服務產業;另一方面,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和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建設若干產業特色鮮明、綜合配套能力強的現代制造業集聚區。三是域內產業與周邊地區產業協同發展。著力強化義烏對周邊地區先進生產要素的虹吸效應,實現產業引領和協同發展。利用義烏獨特的市場優勢、窗口優勢和貿易優勢,進一步強化對以義烏為中心的浙西南地區各類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生產資料領域,重點與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實現協同發展,形成產業支撐。在生活資料領域,要與周邊諸暨、嵊州、蕭山、桐廬等地輕工產業集群實現協同發展。并在義烏與周邊地區產業的協同發展中,切實增強義烏在國際層面中的市場引領和推動產業升級作用。
構筑功能齊全、制度完備、運轉有序的現代城市管理體系。以多元文化相融合,多種治理方式相融合,生態文明與商業文明相融合,推動四大體制改革:一是以保障發展為取向,著力構建扶優汰劣的要素配置體制。率先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加大土地綜合整治力度,提高土地資源要素集約利用水平;創新投融資機制,引導民間資本規范運行,做大資金流量;健全人才開發、培育和引進機制,做優人居環境和創新環境,打造浙中人才高地。二是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為取向,著力構建科學規范的城市治理體制。按照全域城市化要求,率先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按照全域景區化要求,加快“兩區六城建設”,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探索創新城市開發建設與運營機制,合理引進社會資本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商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的開發運營,加快城市建設速度,提高城市活力。三是以強化公共服務能力為取向,著力構建職能結構優化、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遵循精簡、統一、高效、便民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機構職能設置,進一步整合行政資源力量,提高科學執政水平;積極推進強鎮擴權,在爭取義烏地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同時,對中心鎮和強鄉鎮進行放權改革,提高基層為民服務能力;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發展社會中介服務機構,提高服務效率。四是以提高居民幸福感為取向,著力構建公平包容型的社會管理體制。按照公共服務職能導向,加快建立健全促進社會建設與管理的公共財政體制。積極探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推動城市社區管理向農村延伸,城市管理理念和設施向農村拓展,提高基層自我管理和矛盾調處的能力;要針對義烏外來人口多,尤其是涉外人員多的實際,率先探索流動人口和外國人員管理及服務的體制機制創新。
新型貿易方式的拓展。在目前積極推動“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同時,努力推動貿易方式向三個方面進行拓展:一是向市場國際采購、跨境電子商務、跨國貿易公司相結合的多元、復合的新型貿易方式方向拓展;二是向線下線上貿易相結合的方向拓展;三是向平臺主導型國際貿易與公司主導型國際貿易相結合的方向拓展。
試點產業領域的拓展。以國際貿易為紐帶,把在國際貿易領域確立的常態化制度優勢,向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和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拓展,打造中國與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開放合作的特別功能區。把目前主要集中于國際貿易領域的試點改革,向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拓展,形成以市場貿易為龍頭,從小商品貿易向全球商品貿易、服務貿易、要素貿易跨越,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體制與政策的拓展。加快探索建立與市場采購和跨境電子商務小額貿易相適應的監管服務體制和政策。把主要著重于市場監管的貿易管理體制向著重于激活市場主體和優化服務的監管體制拓展。把單純經濟和貿易領域的體制改革向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綜合性體制改革方向拓展,全面優化義烏國際貿易發展環境。
試點空間領域的拓展。要以全域城市化的理念,按照大城市、都市區的標準規劃和建設義烏城市,并按照進一步放大試點效應的要求,不斷拓展試點的經濟空間和地理空間,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形成梯次銜接、協調發展的空間結構體系。從縣域型的塊狀經濟向都市區經濟拓展,從義烏市區為主向全域城市化拓展,從義烏市域向與周邊市縣聯動發展方向拓展。
城市國際化功能和國際競爭力明顯提升。從當前的小商品,到全球的日用消費品,乃至國際生產資料、國際要素資源,義烏都能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占據重要節點地位。同時,依托制度化的貿易便利優勢,能夠形成持續性的低成本優勢和快捷流通優勢,確保義烏在國際貿易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產業協同和社會統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圍繞國際貿易而形成的不同服務業間的協同度不斷提高,并形成互促互進的發展格局。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關聯度進一步提升,并在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與國際合作中發展壯大一批新興產業。與經濟體制改革協同推進的政治、社會、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與全域城市化相適應的統籌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市場主體綜合素質和活力明顯提升。要通過新一輪試點,使義烏市場微觀基礎再造的環境、動力和能力都有革命性變化,并涌現出一批研發設計、貿易和制造一體化的集團公司,本土化的大型跨國貿易公司,整個義烏以公司主導型的國際貿易方式呈現出新的發展氣象和格局。
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通過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形成與“市場采購”和跨境網絡貿易等新型貿易方式相適應的政府管理架構,并擁有設區市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甚至在立法、金融及出入境等特定領域,擁有有限的更高權限。
城市綜合實力和戰略地位明顯提升。要通過新一輪試點,使義烏市在經濟總量、發展質量、人口規模、財稅實力、建成區面積等方面,形成與國內大城市相媲美的綜合實力。同時,依托大型貿易商主導,在中高端產品貿易和國際主流渠道進入上取得實質性突破,并以此推動義烏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流通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升。
(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廳軟科學重點項目“深化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戰略研究”(批準號:2016c25008)的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