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紅線 促發展 打造新型基層國土所
青田縣國土資源局船寮國土資源所 金正子
近年來,船寮國土資源所在工作人員少、業務量大、經濟建設與用地需求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以提高隊伍綜合素質為抓手,致力于打造“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保障有力、廉潔高效、群眾滿意”的基層國土所,實現了干部綜合素質大幅提高與保護保障任務圓滿完成的雙重績效。從2004年至2014年連續10年先后被評為縣級群眾滿意國土所、市級“文明國土資源所”和“群眾滿意基層站所(辦事窗口)”,2011年1月被授予浙江省國土資源系統“群眾滿意國土資源所”稱號。
船寮國土所以保護資源為已任,以耕地保護為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以土地開發整理為突破口,以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為重點,突出開源節流,深化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既保護了耕地資源,又保障了用地需求,實現了占補平衡,達到了雙贏。
一是嚴格耕地保護,守住耕地紅線。建立了耕地保護目標考核體系,實行耕地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形成耕地保護“控得住、保得住、補得實”的新局面。每年年初,所里與鄉鎮的72個行政村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進一步強化責任主體、明確考核目標、明晰獎懲措施;完善縣、鄉、村“三級”基本農田保護責任體系,建立健全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依法管理網絡,形成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共同保護的格局。目前,轄區耕地保有量面積5.73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64萬畝,基本農田保護率穩定在81%以上,連續17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
二是積極做好造地增糧工程。以“集中造地、連理”為手段,按照“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先造地、后用地”的工作思路,積極推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做到“三個堅持”“三個結合”,即堅持因地制宜,適度開發荒山、荒坡和荒地,堅持“空心村”整治與建設用地置換相結合,堅持土地整理向中低田改造傾斜;注重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旱澇災害防治相結合,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三年來,船寮所轄區通過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建設用地復墾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3個,共新增和提升耕地8919畝,實現了34戶,106人下山移民搬遷。實施墾造耕地項目3個,造地2625畝,緩解了供需矛盾,進一步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船寮鎮是青田縣的中心鎮,也是縣委縣政府謀求經濟發展的中心。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建設迅速發展,轄區用地量逐年增大,耕地占補平衡形勢十分嚴峻。按照“管住總量、嚴控增量、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合理調整用地布局,優先保障轄區重點企業、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農村私人建房用地。
一是創新方法,有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在日常工作中,船寮所積極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大局,體現一個“快”字,做到一個“優”字,牢固樹立主動為鄉鎮政府服務的理念。對片區重點建設項目用地提前介入、加強協調、全程跟蹤、主動服務、高速快捷,強化報批供地的相關政策的指導,切實加強鄉鎮的協調與聯系,全面準確掌握項目情況,幫助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調整方案,編制上報規劃調整方案。幫助搞好用地手續報批和征地拆遷補償工作,促進項目早落戶、盡快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三年來,片區項目上報批準建設用地39個地塊,用地面積達39公頃,保障了轄區重點建設項目需求,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
二是深入群眾,架起干群關系“連心橋”。一是提高服務質量,開展“雙保雙服務”四個事項免費代辦活動。積極落實國土惠農政策,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在服務態度上轉變工作作風,做到“五個一” “三個樣”: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請坐,一杯熱茶相待,一顆誠心辦事,一句再見相送;生人熟人一個樣,群眾干部一個樣,農民老板一個樣,切實消除人民群眾心理的擔心。另一方面,在農轉用服務代辦上實行“三統一”,由所里對農轉用統一登記,統一委托測量,統一聯合鄉鎮現場查勘,盡量把事項簡化在所里辦妥,實現真正的簡化手續,方便群眾。14年來,涌現了一批優秀代辦件如海溪偏遠山區余國情孤寡老人的免費代辦件被評為縣優秀私人建房代辦件,??跊鐾つ_村32戶農轉用代辦件被評為優秀農轉用代辦服務件。截至2015年9月底,共完成農村宅基地審批免費代辦171戶,私人建房農轉用代辦55宗。
船寮國土所積極探索國土資源執法新舉措,從預防和遏制土地違法行為發生入手,健全了“防范在前,發現及時,制止有效,查處到位”的執法監察工作新機制。同時利用“6·25”土地日“12·4”法制宣傳日,并結合執法實踐,積極開展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的了解程度。
一是認真履職,建立共管機制。巧借督查東風,促使鄉鎮政府用地轉變觀念,通過國土資源部衛片督查,促使政府項目用地依法依規;聯合執法,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和整治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工作合力。同時船寮國土所年初走訪鄉鎮,走村入企,了解鄉鎮、村今年用地情況,當好鄉鎮政府用地參謀,提早做好謀劃,統籌安排,及時組建項目用地報批。
二是建立健全動態巡查責任機制。疏堵并舉,為了把土地違法案件消滅在萌芽狀態,切實保護耕地,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土地巡查責任制。劃定重點巡查路線,主要是城鄉結合部、公路沿線、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在保留常規性巡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違法用地特點,實行高發季節突擊查、高發地域密集查,建立錯時巡查、假期巡查、聯合巡查等工作機制;同時延伸執法內涵,通過建立并落實嚴格的批后監管制度,針對項目用地推行“一地一牌、一地一卡、一宗一人”的靜態管理,對項目用地實施全過程監管,嚴防批少建多、改變用途等違法行為;同時把實施農用地、臨時用地等納入監管范圍,嚴防以發展實施農業為名規避建設用地審批等違法行為。
三是開創執法監察新機制。開創“以預防為主,事前防范,事中監督,事后查處”相結合的執法監察機制。建立巡查工作責任制,對轄區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做到“四定”:定時間、定位置、定人員、定任務。創新信息通報制度,及時向轄區鄉鎮政府主要領導書面通報重大國土資源政策或者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并提出整改建議,每月定期向縣局分管領導和監察大隊匯報轄區國土資源違法情況,特事特報,使局領導和監察大隊知道轄區整體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