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岳 林志揚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外三科汕頭 515800)
1000例電子結腸鏡檢查結果回顧性分析
鄭喜岳 林志揚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外三科汕頭 515800)
目的:回顧性分析電子結腸鏡的檢查結果,為臨床合理應用電子結腸鏡提供指導意見。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1 0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大腸病變的檢出情況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各類大腸病變的發病年齡、性別等特點。結果:1 000例患者經電子結腸鏡檢查共檢出594例大腸病變,前三位疾病分別為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炎、結直腸癌,在總檢查人數中占比分別為27.30%、21.50%、5.90%。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的發病年齡以中老年為主,結直腸炎的發病年齡以青年為主。結直腸息肉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于女性,結直腸炎、結直腸癌在男性中的發病率低于女性,P<0.05。結論:電子結腸鏡檢查對大腸病變的篩查與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臨床檢查時應結合相關病變對高發人群實施加強電子結腸鏡檢查,以加強大腸病變的早期防治。
電子結腸鏡;檢查;大腸病變
電子結腸鏡檢查是臨床診斷大腸病變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通過將結腸鏡經肛門插入至回盲部,對大腸情況進行觀察,從而對大腸是否存在病變予以判斷,是當前臨床上用于診斷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的最安全有效的手段[1]。本次研究對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1 0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電子結腸鏡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對大腸病變的發病特點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為臨床合理應用電子結腸鏡提供指導意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的1 0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84歲,中位年齡為45歲,男性542例,女性458例。所有患者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檢查前均對檢查方法和目的進行了解。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對大腸病變的檢出情況進行分析,分析各類大腸病變在各個年齡段(青年、中年、老年)的分布、在不同性別的分布,以歸納總結各類大腸病變的發病年齡、性別等特點。
1.2.2 檢查方法電子結腸鏡是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CFH260型電子結腸鏡。根據患者大便情況進行相應的清腸準備,大便爛或正常者需在檢查前1~2 d禁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大便秘結者需在檢查前3 d禁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晚間服用酚酞片、比沙可啶腸溶片等輕效導瀉劑,檢查當天清晨6時快速口服20%甘露醇250 ml或25%硫酸鎂100~150 ml,再飲溫開水750~1 000 ml,于2~3 h后排空大腸內糞便[2]。腸道準備妥當,患者取左側臥位,下肢保持半屈位,全身放松,經肛門將電子結腸鏡插入,鏡體抵達回盲部后,緩慢退出鏡體,并在退鏡過程中對患者大腸情況進行仔細觀察。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Excel表格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檢查結果經電子結腸鏡檢查,共檢出594例大腸病變,且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其中男性345例,女性249例;青年(≤40歲)178例(29.97%),中年(41~59歲)185例(31.14%),老年(≥60歲)231例(38.89%),主要病變為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炎、結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憩室、大腸黑變病、門脈高壓性腸病、腸結核。
2.2 大腸病變類型分布特點共檢出594例大腸病變,前三位疾病分別為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炎、結直腸癌,在總檢查人數中占比分別為27.30%、21.50%、7.90%。見表1。

表1 大腸病變的類型分布特點分析
2.3 大腸病變年齡分布特點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的發病年齡以中老年為主,結直腸炎的發病年齡以青年為主。見表2。

表2 大腸病變的年齡分布特點分析[例(%)]
2.4 大腸病變的性別分布特點結直腸息肉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于女性(P<0.05),結直腸炎、結直腸癌在男性中的發病率低于女性,P<0.05。見表3。

表3 大腸病變的性別分布特點分析[例(%)]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大腸病變的發病率出現逐年增高趨勢,大腸癌、大腸息肉等病變的發病率出現增高,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3]。結腸鏡是臨床上診斷大腸病變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將結腸鏡置入肛門內對腸道內情況進行觀察,從而對是否出現病變進行判斷,以便于及時發現、及時治療[4]。
本次研究通過對電子結腸鏡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大腸病變的發病情況進行歸納總結,研究發現,1 000例患者經電子結腸鏡檢查共檢出594例大腸病變,前三位疾病分別為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炎、結直腸癌,在總檢查人數中占比分別為27.30%、21.50%、5.90%。其中,結直腸息肉占比最高,這提示我們采用電子結腸鏡進行檢查可及時發現結直腸息肉,并給予患者及時治療,避免結直腸息肉發展為結直腸癌。結直腸癌作為一種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早期癥狀不具有典型性,經電子結腸鏡檢查可有效檢出,但患者對電子結腸鏡檢查的接受度不高,因此,在結直腸癌的臨床診斷時,應積極勸說患者接受電子結腸鏡檢查,以提高結直腸癌的檢出率[5]。
本次研究對大腸病變的發病年齡分布特點進行分析后發現,結直腸息肉、結直腸癌的發病年齡以中老年為主,結直腸炎的發病年齡以青年為主,這提示我們在電子結腸鏡檢查時需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年齡進行加強診斷。而在性別分布方面,結直腸息肉在男性中的發病率高于女性,結直腸炎、結直腸癌在男性中的發病率低于女性,P<0.05,提示我們在對不同性別患者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時,需根據發病性別特點進行綜合診斷。
綜上所述,電子結腸鏡檢查對大腸病變的篩查與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臨床檢查時應結合相關病變對高發人群實施加強電子結腸鏡檢查,以加強大腸病變的早期防治。
[1]龐靜波,魏志.電子結腸鏡檢查結果3 800例回顧性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1):85-86
[2]韓丹.電子結腸鏡及活檢診斷大腸癌265例分析[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6,14(1):64-65
[3]曹彬,柯善高,汪潔,等.無痛與常規電子結腸鏡檢查效果的對照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1,16(5):291-295
[4]俞瑩,胡杰.便血患者電子結腸鏡檢查結果226例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6):634-635
[5]王建華,劉鵬.3431例電子結腸鏡檢查結果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3):59-60,62
R443.8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1.036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