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張得心
?
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與創新
湖北張得心
【摘要】正確認識會計學課程建設是開展工作的基礎。高職會計課程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它要求從專業需求出發,結合學校的建設規劃,逐步建設優質的教學環境,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能從事本專業及相關業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專門人才。為了實現上述培養目標,以科研來促進教學,將國內外財務會計的最新理論成果、會計政策和會計實踐經驗融會于課程中。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會計學課程建設
課程體系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點。會計學專業遵循“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優化結構,更新內容,擴大選修,突出個性,注重實踐,形成特色”的原則,修訂會計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大綱,使之更加突出對人才在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需求,突出主干基礎課,加大選修課比例,取消陳舊課程,整合相近課程,實現專業方向模塊化,一定要不斷的加大課程建設力度,重點建設基礎課程,以及專業基礎課,使其建設成特色鮮明的精品課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建設時間長、授課對象廣。 二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的特色教學模式。三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技術相結合。堅持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技術與自行開發的CAI課件和課程網站,善用網絡資源擴展學生視野。
會計學的教學重點是圍繞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學習會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會計業務循環、會計要素與成本、費用以及利潤的核算,從企業利益相關者利用會計信息出發,學習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原理、財務會計報告的構成與分析利用。課程的難點是課程學時少,課程內容覆蓋面寬,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中讓學生掌握課程學習內容。解決的辦法是提煉教學講授的內容,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教學設施,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資源以及更加完善、更加優越的學習環境。把自學與課堂學習互相結合在一起,將理論學習與網絡模擬實驗結合起來,將做習題練習與提升、拓展學習的課外閱讀雜志互相結合起來,并通過電子學習網站與網絡會議系統與智能答疑系統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在教學內容組織上采取課堂教學、模擬實驗和運用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這樣一來,一方面不但可以加強學校中會計模擬實驗室的建設,構建了電子學習網站,使學生在模擬的操作當中,增加對會計實務的感性認識,第二個方面,還能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以及獨立學習的能力以、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提高包括案例教學、網絡模擬試驗、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安排中的比重。在教學過程中象重視課堂教學一樣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精心設計、組織和安排,這樣確實起到深化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現實社會的適應性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上述實踐課程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還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這樣一來不單單避免理論學習與實際的脫節,還能夠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探索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一是規范管理,確保質量,學校職能部門可將課程規劃貫徹落實情況作為每學期常規教學檢查的重點,對各規劃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學文檔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督促院系對未達到規劃要求的課程進行整改。二是措施配套,激發積極性,將課程建設納入教師教學工作量考核體系,選派課程主講教師出國或到其他著名學校交流、進修、培訓,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三是注重培育優質教學成果。通過資助教材編寫出版、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立項資助、教育技術“創新工程”項目立項資助、實驗室建設項目等多種形式加強課程建設,積極培育優質教學成果。四是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新教師可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育技術培訓,通過相關考試(核)確定上崗。
1.教學方式改革
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了體現高職會計專業的應用性特點,要增加實踐性課時比例,力爭使實踐性課時占課時的40%以上,為此要改革教學計劃,在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夠用的前提下,增大實踐實訓課時的比重。同時,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為此,一方面要求教師參加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到企業鍛煉,另一方面要引進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著重加強學生課程實踐技能的操作,學生綜合模擬實習技能的操作以及財務會計軟件的技能操作。最后要聯系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作為學校的專業實訓基地,并聘請具有豐富會計經驗的會計人員做學生的實訓指導教師,使學生在社會第一線得到實踐鍛煉。
2.實踐教學改革
為了保證改革穩妥進行,改革可以分別設定遠景目標和近期目標。就改革目標之一而言,應把現行獨立的會計電算化課程與相對應的專業課程合并,徹底擺脫“兩張皮”的尷尬處境。即從基礎課到專業課堅持會計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的信息系統的立場,并從此立場出發,統籌安排各門專業課程。另外,應打破“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教學過程,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建立“互動式”的新型實踐教學模式,解決校內實訓與社會實際工作相脫離的矛盾,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高職會計專業職業意識培養的討論2010-5
[2]王韶婧.注重實踐完善高職會計教學內容2011-6
[3]蘇明.試論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2012-07
作者簡介:
張得心,男,(1973年4月—)湖北黃岡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職教育,高職教育,金融。
作者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