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蘭,王 琳
我院糖尿病臨床常用藥物的使用分析
劉子蘭,王 琳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4年糖尿病藥物的應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 調取我院2012~2014年糖尿病藥物的使用數據,用 Excel 2007軟件進行銷售金額、構成比、用藥頻度 (DDDs)、日均藥品費用(DDDc)等分析。結果我院糖尿病藥物的銷售金額逐年穩定上升,胰島素類制劑占50%以上;DDDs排在前3位的為阿卡波糖、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預混30R)、甘精胰島素;口服糖尿病藥物中,阿卡波糖、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的DDDs位居前3位。結論我院2012~2014年糖尿病藥物的使用情況合理,口服新貴藥和胰島素類制劑占據較大市場份額。
糖尿病藥物;用藥頻度;日均藥品費用;數據分析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老齡化加劇,糖尿病這種由胰島素分泌障礙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研究發現,我國總的糖尿病患病率約為9.7%,患者人數居世界第1 位[2]。糖尿病常并發眼、腎、心血管及神經系統病變,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對糖尿病藥物需求日益增多。為了解糖尿病藥物的使用情況,進一步規范管理藥物的使用,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筆者對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間臨床常用糖尿病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1.1 資料來源 調取我院藥房2012年1月~2014 年12月間糖尿病藥物的數據,收集藥物的名稱、規格、用量、價格、銷售金額等數據情況進行統計、排序、分類等處理。
1.2 方法 運用Excel 2007軟件,將2012年1月~2014年12月間使用的糖尿病藥物的銷售金額、構成比、用藥頻度(DDDs)和日均藥品費用 (DDDc)進行統計分析。藥物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按照《新編藥物學》[3]和藥品說明書中的規定并參考臨床用藥習慣確定。DDDs=藥物使用總量/ DDD值,其值越大,此藥品使用頻度越高;DDDc=藥品的銷售總額/DDDs值,表示該藥品的價格水平。序號比能反映藥品消耗金額與用藥次數的同步性,序號比=金額序號/DDDs序號,其值接近于1.00,表示同步性良好;<1.00,表明每日藥費偏高;>1.00,則每日藥費較低[4]。
2.1 糖尿病藥物年銷售金額及構成比例 我院共使用7類18個品種的糖尿病藥物,其中胰島素8種,口服糖尿病藥物10種。由表1可見,糖尿病藥物的銷售金額從2012年168.7萬元增長到2014年277.9萬元,呈逐年增長趨勢;胰島素類制劑占到50%以上并有增長趨勢。
2.2 糖尿病藥物DDDs比較 3年中,胰島素類制劑的DDDs排名第一,α-糖苷酶抑制劑DDDs有明顯增長,由于磺酰脲類糖尿病藥物品種較多,其DDDs值較大。見表2。
2.3 各種糖尿病藥物銷售金額、DDDc值比較阿卡波糖是最為常用的口服糖尿病藥物,其銷售金額和DDDs均排在第1位;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預混30R)和甘精胰島素的銷售金額和DDDs分別占據第2、3位;吡格列酮和格列美脲也是常用的口服糖尿病藥物。所有糖尿病藥物序號比在0.45~1.87之間,同步性良好。見表3。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對糖尿病控制力度的加大和對糖尿病認識的深化,使得就醫人數增加,糖尿病藥物市場規模逐年擴大。由表1可見,我院在2012~2014年間糖尿病藥物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且增長率穩定在30%左右;胰島素類制劑占到50%以上并有明顯的增長趨勢。
胰島素是有效治療糖尿病的藥物,1型糖尿病、圍手術期、感染、妊娠等情況必須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藥無效或伴有嚴重并發癥時,也需要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由表2可見,胰島素類制劑用藥頻度3年始終保持第一,且比例在50%左右,呈上升趨勢,一方面可能與國產胰島素品種增加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公眾對使用胰島素認識的深化所致。國內外糖尿病治療指南均提倡盡早、積極、聯合使用胰島素,有研究顯示,越早使用胰島素,越能最大限度保留胰島β細胞數量,血糖達標率越高,若與胰島素增敏劑聯用可達到雙倍效果[5]。
隨著經濟能力提高,患者更愿意選擇副作用小的胰島素類制劑。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預混30R)和甘精胰島素在銷售金額及用藥頻度上分別占據第2、3位,且序號比為1,同步性良好。甘精胰島素可模擬正常胰島分泌的胰島素樣作用,且無明顯峰值,是理想的基礎胰島素類似物質,其作用效果能持續24 h,每日注射1次即可,使用方便,患者依從性高[6]。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預混30R)為30%短效胰島素和70%中效胰島素預混而成,其筆芯劑型更易掌握劑量,每日注射2次,使用較方便,患者容易接受。不足之處在于兩種藥物DDDc較高,臨床使用可考慮選擇國產制劑。
由表2可見,近3年來,α-糖苷酶抑制劑的用藥頻度平穩增長,該類藥物主要用于餐后血糖高患者,患者在飲食療法、運動療法治療無效時適用。在我院,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品種是阿卡波糖,其3年銷售金額、DDDs居第1位,同步性良好。阿卡波糖作用局限于腸道,僅1%~2%吸收入血,不影響肝、腎功能,無全身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適用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顯升高及伴有胰島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可單獨使用或與磺酰脲類、雙胍類降糖藥合用。阿卡波糖能夠拉平晝夜血糖曲線,且不易引起低血糖,較適用于老年患者[7]。故雖然阿卡波糖DDDc較高,其DDDs仍穩步增加。
磺酰脲類作為臨床應用最早的降糖藥物之一,是2型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首選藥物,第1、2代藥物由于不良反應較多及給藥頻次高,使用受到局限。第3代磺脲類藥物格列美脲耐受性好,不良反應較少,且具有較強的胰腺外作用,可與胰島素聯用節約胰島素。其效果維持時間較長,可達24 h,每日僅需服用1次。在穩定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時,格列美脲還能夠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性、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起到減輕或延緩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作用[8]。我院磺酰脲類降糖藥有格列美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及格列本脲,在口服糖尿病藥物中占據重要地位,用藥頻度僅次于胰島素類制劑。格列美脲銷售金額僅次于阿卡波糖,且序號比接近于1,同步性合理,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表2、3)。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是一類胰島素增敏劑,通過增強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并且,此類藥物能夠改善脂質代謝紊亂,適合胰島素抵抗或伴血脂異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我院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由于羅格列酮存在嚴重的心臟、肝臟不良反應,其臨床應用正在逐年減少。研究表明,吡格列酮不良反應少于羅格列酮,且能有效激活糖尿病患者脂肪、骨骼肌及干細胞內過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體,增強患者外周組織及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與二甲雙胍聯合治療糖尿病取得顯著療效[9]。由表3可見,在口服糖尿病藥物中,吡格列酮用藥頻度僅次于阿卡波糖,是臨床常用的降糖藥物。其序號比>1,DDDc值較低,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我院糖尿病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且品種齊全,糖尿病藥物銷售金額逐年增長,胰島素制劑占到50%以上并有上升趨勢,胰島素制劑為我院使用最多的糖尿病藥物。口服糖尿病藥物中,阿卡波糖、吡格列酮、格列美脲DDDs居于前3位,尤其是作為新貴藥的阿卡波糖,3年中用藥頻度居我院糖尿病藥物第1位。通過對近3年我院糖尿病藥物分析,可大致預測糖尿病患者的用藥傾向,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 謝君.某中心2012年口服抗糖尿病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2(12):29.
[2]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n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gl J Med,2010,362(12): 1090-1101.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 張娟.2008~2010年北京大學醫院抗糖尿病藥物使用統計分析[J].中國校醫,2012,26(1):64-67.
[5] 朱少惠,余海琳,李莉,等.注射胰島素糖尿病患者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3):124-126.
[6] 陳娟娟,楊世民,薛京會.2010~2012年我院抗糖尿病藥物應用分析[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3,11(5):55-58.
[7] 翟洪發.2010~2012年我院抗糖尿病藥物應用情況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4,29(4):423-425.
[8] 劉鵬,紀立偉,梁曉麗.我院2006~2010年抗糖尿病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2013,10(1):38-41.
[9] 王婷.二甲雙胍聯合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5,8(1C):40-41.
Analysis on clinical use of anti-diabetic drugs in a hospital
Liu Zilan1,Wang Lin21.Drug and Equipment Sec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Hospital,Xi'an,Shaanxi,710048,China;2.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ction,Huashan Central Hospital of Xi'an City,Xi'an,Shaanxi,710043,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use of anti-diabetic drugs in a hospital between 2012 and 2014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ational clinical use of the drugs.MethodsThe date of anti-diabetic drugs us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12 and 2014 were obtained.The consumption sum,constituent ratio,DDDs,and DDDc were analyzed by Excel 2007 software.ResultsThe sales amount of anti-diabetic drugs increased steadily,in which insulin preparation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50%.The top 3 DDDs were Acarbose,Novolin 30R,and Insulin Glargine injection.The top 3 DDDs among orally taken anti-diabetic drugs were Acarbose,Pioglitazone,and Glimepiride.ConclusionThe use of anti-diabetic drugs between 2012 and 2014 is very rational.The new and expensive oral drugs and insulin preparations occupy a large market.
anti-diabetes drug;DDDs;DDDc;data analysis
R 587.1
A
1004-0188(2016)04-0407-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4.021
2015-12-16)
710048西安,西安交通大學醫院藥械科(劉子蘭);西安市華山中心醫院藥劑科(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