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奕,冷 靜,李 盛
子宮內膜異位癥腹腔鏡術后尿失禁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
馬 奕,冷 靜,李 盛
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術后;尿失禁;腹腔鏡;危險因素;護理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其中以卵巢異位最常見。腹腔鏡手術是目前治療卵巢EMs的主要方法,具有創傷小、療效好、恢復快的優勢[1-2]。但EMs腹腔鏡手術對盆腔臟器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術后可能誘發尿失禁,而目前尚缺乏卵巢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的相關報道。為了預防該類手術尿失禁的發生,筆者總結了28例卵巢EMs腹腔鏡術尿失禁的危險因素、臨床表現、類型及康復情況,并對其護理要點進行歸納。
1.1 病例資料 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婦科經腹腔鏡手術治療386例卵巢EMs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頒布的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標準[3]。患者年齡24~48(38.2±14.2)歲;已婚308例,未婚78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于臍上3 cm穿刺置入腹腔鏡,下腹部正中及兩側穿刺置入手術器械。根據患者意愿、病灶范圍及浸潤情況決定病灶切除方式,術后放置盆腔引流管和導尿管。以術后隨訪發現尿失禁28例為尿失禁組,其余358例未出現尿失禁患者為無尿失禁組。
1.2 尿失禁診斷標準 根據國際泌尿學協會及國際尿控學會2010年診斷標準[4],尿失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即當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或體位改變時發生的不自主尿漏;急迫性尿失禁,即尿頻、尿急、夜尿次數增多,不能自主控制或在上廁所前有尿液漏出;混合性尿失禁,即合并壓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表現。按照癥狀發作頻率分為0~5度:0度為從未發生;1度為1 w漏尿1次或不到1次;2度為1 w漏尿2~3次;3度為每天1次;4度為每天數次;5度為總是存在。1~2度為輕度尿失禁,3~5度為重度尿失禁。
1.3 尿失禁危險因素分析 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是否經產婦、體質量指數(BMI)、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術前有無尿失禁病史、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尿管留置時間、術后并發尿路感染、術后腹壓增加、術后1個月內進行重體力勞動、術后陰道頂端膨出、術后陰道前后壁膨出等情況,通過兩組對比分析尿失禁危險因素。1.4 術后尿失禁護理干預
1.4.1 尿管觀察護理 尿管妥善固定,觀察并記錄尿量、性狀、顏色,尿袋每日更換,位置低于引流部位。每日進行膀胱沖洗,注意無菌操作,避免導管相關院內感染。夾閉尿管每4 h開閉1次,避免長時間開放尿管。一般于術后12~24 h內拔除尿管,隨后嚴密觀察并詢問患者是否有漏尿發生。
1.4.2 盆底肌肉鍛煉 拔除尿管后,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肉鍛煉,收縮陰道及肛門上提,維持2~3 s后放松,然后重復,每天堅持300次左右。指導患者增強主動排尿意識,有尿意時及時排尿,避免長時間憋尿;習慣床上使用便盆,盡量避免使用紙尿褲。盡量減少增加腹壓動作,如咳嗽、打噴嚏、大笑、劇烈活動、突然坐起等。
1.4.3 心理護理 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因尿失禁產生的害羞、自卑及焦慮情緒,取得患者配合,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以輕松的心態積極面對尿失禁,并配合治療。
1.4.4 健康教育 對尿失禁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4 w的電話及門診隨訪,如仍存在尿失禁,繼續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保持外陰部衛生。并且告知患者術后1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對癥狀持續不能緩解者,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卵巢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情況 386例卵巢EMs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發生尿失禁28例,發生率為7.3%。其中壓力性尿失禁18例,急迫性尿失禁8例,混合性尿失禁2例;輕度尿失禁22例,重度尿失禁6例。尿失禁發生于術后拔除導尿管后1~16 d,持續時間1~4 w,均經盆底肌功能鍛煉后自行消失。
2.2 尿失禁發生原因分析 兩組的年齡、經產婦比例、合并高血壓及術中出血量均無顯著差異 (P>0.05),而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術前有尿失禁病史、術后并發尿路感染、術后腹壓增加、術后1個月內進行重體力勞動、術后陰道頂端膨出、術后陰道前后壁膨出者的比例,尿失禁組均顯著高于無尿失禁組(P<0.05或P<0.01);尿失禁組的手術時間及術后尿管留置時間也均較無尿失禁組顯著延長(P<0.05或P<0.01)。見表1。

盡管腹腔鏡是治療卵巢EMs的有效方法,但手術及麻醉會造成腸道及膀胱功能受損[5-6]。有關卵巢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的發生率國內外尚缺乏相關報道。本研究資料顯示,386例卵巢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發生率為7.3%,并且以壓力性尿失禁為主,但多為輕度尿失禁,尿失禁在拔除尿管后1 d內即可出現,最晚出現于拔除尿管后16 d。對發生尿失禁的危險因素分析顯示,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術前有尿失禁病史、術后并發尿路感染、術后腹壓增加、術后1個月內進行重體力勞動、術后陰道頂端膨出、術后陰道前后壁膨出、手術時間及術后尿管留置時間延長是卵巢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中術后尿失禁患者預后良好,與精心護理密不可分。對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的護理,應考慮上述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精心護理。主要包括術后尿管的護理、盆底肌功能鍛煉、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術后導尿管應保持通暢、無菌,并且避免長時間開放,以免影響膀胱的充盈及排尿功能,我們選擇每4 h開放1次,保證患者膀胱充盈后主動排尿意識。盆底肌功能鍛煉是治療和預防尿失禁的主要方法,并且方便可行,不需特殊器械即可自行鍛煉[7]。在拔除尿管后即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訓練,保證了尿失禁的盡早痊愈。另外,本研究地對象多為青年女性,尿失禁給患者帶來不良心理影響,如害羞、自卑及焦慮等,因此,進行心理護理能夠保證治療效果[8-9]。我們體會,通過心理疏導能夠緩解患者的害羞、自卑及焦慮等不良心理,使其能夠正確面對并積極接受治療。另外,對術后尿失禁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及健康教育,既體現了對患者的關心,又對患者堅持治療起到鼓勵作用[10]。
綜上所述,EMs腹腔鏡術后尿失禁以壓力性尿失禁為主,并且多為輕型。正確認識術后尿失禁的危險因素,針對危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切實幫助患者盡早痊愈。
[1] Meuleman C,Tomassetti C,Gaspar DVMM,et al.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J].Minerva Ginecol,2013,65(2):125-142.
[2] Minas V,Dada T.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nd 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a retrospective study using the short form EHP-5 endometriosis specific questionnaire[J].J Obstet Gynaecol,2014,34(4):336-340.
[3]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協作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規范 [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7,42(9): 645-648.
[4] Haylen BT,de Ridder D,Freeman RM,et al.An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 (IUGA)/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joint report on the terminology for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Int Urogynecol J,2010,21(1):5-26.
[5] Li YH,de Vries B,Cooper M,et al.Bowel and bladder fun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J].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2014,54(3):218-224.
[6] 張玲華,王君俏,白姣姣,等.上海市3個社區的中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病現狀及生活質量分析 [J].中華護理雜志, 2010,45(11):1009-1011.
[7] 李紅芹,王欣,江洪瀾,等.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7): 1127-1128.
[8] 李麗,褚海燕.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心理情緒評分及心理護理干預[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1):1750-1752.
[9] 關美芹,霍晶,趙靜,等.心理護理干預和盆底肌功能鍛煉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4(11):226-227.
[10] 侯天霞.社區健康教育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6):912,926.
R 711.71
A
1004-0188(2016)04-0441-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4.036
2015-11-26)
430015武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馬 奕,李 盛);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冷 靜)
李 盛,E-mail:lisheng0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