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少強,陳慶雄,丁孝智,周 麗,張永雄,黃 濤
(肇慶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廣東 肇慶 526061)
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模式的稅收政策研究
——基于廣東省肇慶市的實踐探索
冼少強,陳慶雄,丁孝智,周 麗,張永雄,黃 濤
(肇慶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廣東 肇慶 526061)
與珠三角發達城市相比,肇慶互聯網經濟發展現狀總體還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互聯網+”經濟模式下稅務部門工作需要應對更加復雜的管理環境,同時還需要加大“互聯網+”手段的應用。為了促進肇慶市“互聯網+”經濟發展,稅務部門必須加強稅收政策與服務改革,包括提升納稅服務水平,提高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能力,鼓勵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大企業創新與研發稅收扶持力度,落實國家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吸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落戶肇慶。
互聯網+;稅收政策;稅收服務
“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的互聯網形態演進。阿里研究院將“互聯網+”定義為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擴散、應用過程?!盎ヂ摼W+”的本質是傳統產業的在線化、數據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重塑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新形態,并進一步推動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盎ヂ摼W+”促進了生產要素的重組,改造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經濟模式、產業結構,在提高交易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都起到了顯著作用,同時也給各國的稅收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新課題。
(一)肇慶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人口429.82萬,2015年GDP達到1 970億元,增速8.2%。截至2015年12月,肇慶市通過互聯網發生業務(通俗稱電子商務)的限額以上企業共有83家,全年共實現電子商務銷售金額超過90億元。全市共有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臺4個,共實現交易額超過20億元,收入增速保持良好態勢;全市“四上”企業擁有網站1 000余個,企業信息化投入超過90億元,擁有計算機超過60 000臺,從事信息化工作的技術人員超過5 000人。
(二)肇慶典型的電商企業及平臺發展情況
經濟增長放緩背景下肇慶優勢傳統企業加快結構調整與優化。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產業上下游,匯聚線上、線下各類資源,應用大數據分析、挖掘及提供增值服務,打造新型產業生態系統。典型的電商企業及平臺主要包括唯品會、供銷社菜籃子熱線以及華南智慧城等。
唯品會(肇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于2013年11月開始進駐肇慶高新區,負責華南地區銷售。2015年上繳稅收超億元,拉動肇慶市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增長超過7個百分點,對肇慶市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貢獻率在35%以上。
供銷社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供銷社農(副)產品流通方式,通過改造市供銷社的舊辦公場所及倉庫作為產銷對接的農(副)產品配送服務中心,與鎮村各類專業合作社、種養基地及住宅小區開展對接,構建基于電子商務的集供應鏈條、恒溫倉儲、電子標簽追蹤溯源、食品檢測、冷鏈運輸、信息采集及處理發布、電子結算、終端保鮮為一體的農(副)產品“物聯網”配送平臺,讓市民通過電話、互聯網就能足不出戶地采購到安全、新鮮、平價的農(副)產品,實現產供銷服務鏈條的延伸,創新流通模式,有效解決了農(副)產品“賣難”“買貴”問題。
“華南智慧城”通過打造數字信息龍頭項目,為未來肇慶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新標桿,并帶動肇慶整體產業提升與轉型,將成為華南地區集軟件、信息、創意、科研、金融、外包等綜合服務為一體的生產性服務業基地。
(三)存在的問題
盡管肇慶部分“互聯網+”主題的企業發展迅猛,但總體而言,與珠三角發達城市相比,肇慶互聯網經濟發展仍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首先,平臺企業少。唯品會一類的互聯網平臺企業目前屈指可數,需要創造條件,加大引進力度。其次,供銷社菜籃子熱線一類本土創立的平臺企業目前還處在創業起步階段,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需要從政策、服務等多個方面大力扶持。第三,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不發達?;ヂ摼W消費金融是指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購買消費品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服務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旅游貸款、助學貸款等。目前市場增長的驅動力來自于電商巨頭的強勢切入,以及更多的平臺型互聯網企業如房產網站、汽車網站的加盟。此外,新興的眾籌平臺在肇慶也未成為“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第四,與東莞、佛山的“機器換人計劃”相比,肇慶生產性互聯網+”經濟模塊的發展處于起步狀態。肇慶要出臺更多的產業政策,鼓勵企業推進互聯網在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研發各個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
(一)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之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政策進一步擴大。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在20萬元到30萬元(含30萬元)之間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間的所得,按照2015年10月1日后的經營月份數占其2015年度經營月份數的比例計算。
(二)高新企業加計扣除政策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對該規定進行了細化,明確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也就是說,按照研究費用是否資本化為標準,分兩種方式來加計扣除,但其準予稅前扣除的總額是一樣的,即都是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的150%。高新企業都可以享受這項稅收優惠政策,以體現鼓勵研發政策。
(三)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
為引導企業投資經營國家鼓勵的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對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企業2014年1月1日后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可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為使完善儀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惠及更多的小型微利企業,六大行業中的小型微利企業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可以執行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又增加了輕工、紡織、機械、汽車等4個領域重點行業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可加速折舊。另外,企業外購的軟件,凡符合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其折舊或攤銷年限可以縮短為2年。企業固定資產因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按稅法規定享受固定資產加速折舊。
(四)軟件企業稅收政策
新辦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經認定后,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并享受至期滿為止。對引領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
其他支持創新創業稅收優惠政策還包括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出口貨物適用退(免)稅政策及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通過認真執行國家近年推出的財稅政策,肇慶市初步形成“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有效引導了資源市場、要素市場、產品市場等創新要素在互聯網+產業的集聚。
(一)需要應對更加復雜的管理環境
隨著“互聯網+”經濟模式的不斷發展與深化,“互聯網+”經濟模式中的相關稅收問題越來越復雜,不同利益主體間的爭議也變得更加尖銳。從目前“互聯網+”經濟模式的發展現狀以及發生相關問題來看,互聯網+經濟模式給原有的稅收政策、制度與管理方式帶來的新問題與挑戰:
一是“互聯網+”經濟模式對國際稅收的挑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原有的所得來源地確認標準不再適用;(2)課稅對象的性質變得模糊不清;(3)貨幣流量的不可見性增加了稅務檢查難度;(4)互聯網+經濟模式為跨國公司進行避稅提供了更多的條件;(5)國家間稅收管轄權的潛在沖突在加劇。
二是互聯網+經濟模式對稅收稽征管理的沖擊?;ヂ摼W的出現,網上無形的商品交易的產生,將使對網上零售商進行征稅的難度遠遠超過對有形的交易及有形的零售商的征稅,而在商品交易無形化的同時,納稅人也正向無形化方向發展。現在稅務機構征稅的依據在于能實實在在確定納稅對象,隨著互聯網上各電子貨幣和密碼技術的發展,納稅對象的確認將越來越難,并且,互聯網的運用使逃稅與避稅更加可行,更易操作。
三是互聯網+經濟模式對稅收制度的沖擊。互聯網+經濟模式表現出的革命性對現行稅收制度構成了激烈挑戰,互聯網+經濟模式形成了新的稅收漏洞,對互聯網+經濟模式是否征稅、如何征稅、稅種選擇等已成為目前制定相關政策的難題。
(二)需要加大“互聯網+”手段的應用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稅務部門積極擁抱互聯網,著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讓稅收政策“自動”落實到位,通過“互聯網”實現與納稅人信息對稱。例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網上報稅平臺客戶端設置享受減免稅政策提示。當小微企業符合應享受減免稅優惠時,系統會自動彈出提示及政策鏈接,保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盡知盡享;稅務征管信息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小微企業,對未及時申報享受優惠的企業,通過抵頂稅款等措施進行處理。
(一)加快“互聯網+稅收”的工作進度,提升納稅服務水平
1.在稅收管理工作中樹立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稅收”是稅收管理領域發生的一場深刻革命,是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的有機融合。“互聯網+稅收”要求稅收管理工作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充分運用“互聯網+”這個基礎構架平臺,為納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盎ヂ摼W+”的思維是以互聯網的哲學指導稅收管理工作,改變征納模式,改變納稅人辦稅體驗,改變稅務機關面對納稅人的方式,改變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連接方式,從而最終提高稅收管理工作效率,為納稅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納稅服務。
2.在“互聯網+”思路下升級納稅服務
(1)加快電子稅務局的建設。電子稅務局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讓納稅人隨時隨地通過計算機或其他移動終端設備直接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并可通過網站獲得稅務機關的相應服務,既節省了報稅納稅的成本,又可方便、快捷地辦理涉稅事務;電子稅務局使得稅款征收和稅款劃解從傳統的手工化、紙面化操作向電子化、無紙化轉變,由新穎的電子化票據代替傳統的紙面實物票據,這必然會降低稅務機關的征稅成本。電子稅務局的實施必然會提高稅收征管數據的質量,提高稅收征管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從而對提高稅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納成本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加強針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宣傳。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經濟形態,目前正處在成長階段,主體種類眾多,而存在數量巨大缺乏經商經驗的個體經營者。因此,當前從事電子商務的個體商家往往缺乏依法納稅的意識。這需要稅務部門加強針對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宣傳。面對從事電子商務的納稅人,稅務部門要積極利用信息化的宣傳手段,如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等渠道和平臺,宣傳稅收政策,明晰法律責任,不斷提高稅法遵從度,構筑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3)加快推廣電子發票。與傳統紙質發票相比,電子發票具有便民、標準、高效、避險等特點,推行電子發票,對降低電子商務納稅人經營成本意義重大。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在互聯網上領用、開具電子發票,無須往返稅務機關領取紙質發票,使發票開具更快捷。同時,電子發票系統還可以與企業內部的ERP等系統對接,實現發票資料全面電子化并集中處理,有助于企業本身產供銷控制和賬務處理,減輕企業人力和財務成本。稅務部門應加快推廣使用電子發票,支持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按規定開具電子發票,從而降低電子商務企業的運營成本,提交電子商務交易的效率。
(4)豐富優化針對電子商務的納稅服務方式。
第一,完善信息化網絡辦稅平臺。該平臺不能只用于滿足稅務部門稅收管理的需要,而應以為納稅人服務、保障納稅人權益為應用目標,要體現快速更新、統一生動的特點,具有為電子商務納稅人提供快捷、直觀、全面納稅服務的功能。該平臺能使稅務部門的執法和服務過程的全程公開,能減輕納稅人涉稅業務的辦理負擔。
第二,推進納稅信用評定的結果應用,鼓勵電子商務商家依法納稅。稅務部門應將電子商務商家的納稅遵從度與信用等級掛鉤,根據稅務登記、納稅申報、賬簿、憑證管理、稅款繳納、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行為處理等情況進行評定,將納稅信用評定等級結果應用到電子商務商家的經營中,使納稅信用等級結果影響電子商務商家的經營。如,納稅信用評定等級結果可以影響電子商務商家在金融機構貸款。這樣可以鼓勵電子商務商家取得良好的納稅信用評定等級以獲取融資渠道,為其健康發展打下基礎。對信用評定等級不好的電子商務商家,稅務部門可對其加強治理和幫助,促進建賬建制、財務治理,推進其健康發展。
第三,提供個性的納稅服務。探索建立針對電子商務企業的個性化服務舉措,如建立電子商務企業綠色通道,落實稅法援助,開展稅收政策輔導等。肇慶市相關稅務部門可針對轄區內大型的電子商務商家和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上門的納稅服務。
3.在移動電子稅務領域開拓創新空間
移動電子政務是傳統電子政務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當前電子政務的延伸,是未來電子政務的重要發展方向。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結合“互聯網+稅務”的要求,稅務部門應大力在移動電子稅務領域開拓創新空間,構建肇慶移動電子稅務服務云平臺。在現有“統一工作平臺”的基礎上,建設實施“統一移動工作平臺建設及統一工作平臺完善項目”。提供該系統實現在“云計算”的環境下,全部應用程序實時調取使用,無需客戶端配置,大量復雜的運算和分析可以在“云”上運行,讓“無處不網絡”變成了“無處不應用”。
4.加強國地稅合作
在推進全市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國地稅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在聯合辦證、互傳管戶數據、日常征管涉稅信息、合作開展稅源清查以及進一步優化稅性結構等多個領域共同服務納稅人。例如,通過聯合開展辦稅服務,為電子商務企業進行個性化的納稅服務與指導,減輕電商的辦稅負擔,讓他們把“多頭跑”和重復報稅的精力更好地用到創新和經營上來;聯合開展稅收宣傳和法制宣傳活動,共同為納稅人進行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培訓與咨詢輔導,幫助電子商務納稅人及時掌握和享受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并在守法經營中有效降低稅務風險;聯合推動“營改增”等結構性減稅措施落實到位,特別是做好旅游電子商務、生活服務類電子商務等相關行業的征管銜接工作,促進電子商務納稅人在減稅“紅利”的滋潤下發展壯大;共建電子商務納稅人權益組織,共同開展電子商務納稅人納稅信用等級評定等,切實維護電子商務納稅人的權益。
(二)提高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能力
1.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完善“一照一碼”制度
我國已在2015年10月1日開始全面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登記模式,稅務部門應在當前“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基礎上,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完善稅務登記制度,力爭將所有從事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納入稅收征管范圍。
2.運用高科技手段,加強對電子商務在線監控
電子商務是涉及眾多環節的貿易過程。整個電子商務過程涉及了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交易雙方、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遞公司等環節,稅務部門只要對電子商務交易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進行監控,就能掌握電子商務商家的營業情況,收集到相關的納稅信息。具體實施可采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在線監控。稅務部門通過對提供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網站數據庫進行監控,獲取商家的交易數據。同時對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遞公司的數據進行監控,獲取相關的數據,用于與交易數據進行校驗。
方法二,代扣代繳。稅務部門在對電子商務交易各環節進行在線監控并獲取校驗無誤的交易數據基礎上,在法律上規定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甚至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遞公司作為電子商務的代扣代繳義務人,在每筆電子商務交易發生的同時就對電子商務進行稅款的扣繳工作。
方法三,植入軟件。稅務部門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安裝追蹤、統計和計稅征稅軟件,在每筆交易進行時自動按交易類別和金額計稅入庫。
2.增加稅源監控層次,以獲取準確的電子商務應納稅數據
當稅務部門已建立能適應于電子商務環境的稅務登記制度,能有效地將所有從事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體納入稅收征管范圍后,稅源監控的范圍是獲取電子商務商家準確真實的應納稅數據。在傳統商務中,稅源監控的層次一般有三級:“以賬控稅”“以票控稅”“資金流控稅”。當稅務部門質疑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數據時,可進行第一層次稅源監控:“以賬控稅”,即對納稅人的會計記錄(財務報表、賬簿、記賬憑證)進行審查,以核實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數據的真實性;當稅務部門無法通過“以賬控稅”核實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數據的真實性時(納稅人提供虛假的會計記錄或無法提供完整的會計記錄),便需要進行第二層次稅源監控:“以票控稅”,即通過納稅人開出的發票核實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數據的真實性;如“以票控稅”無法核實應納稅數據的真實性時(納稅人不開發票或開陰陽發票),便需要進行第三層次稅源監控:“資金流控稅”,即對通過監控納稅人的資金賬戶來核實其資金流出流入數據是否與會計記錄和發票相符。
3.在電子商務平臺中嵌入強制電子發票系統,杜絕不開票現象
電子發票的使用基本杜絕了開假發票和開陰陽發票的現象,但對于銷售方不開發票的現象卻無能為力。不開票銷售的現象在零售環節極其普遍,因為零售環節買方的身份多為個人,沒有要發票入賬的需要。銷售方不開發票的根源在于買方不索要發票,如何促使買方索要發票?目前流行的做法是增加發票的抽獎功能,以吸引買方向銷售方索要發票。實踐中這種方法并沒有太大的效果,因為銷售方只要提出不開票給予優惠的條件,買方往往就放棄索要發票,或者銷售方干脆就將貨品的價格標明為不含稅價(開票要加價)。這些現象在零售比例十分高的電子商務中十分普遍,如何解決電子商務中不開票現象,是當前稅收征管的一個難題。當前,稅務部門可以利用電子商務依托交易平臺的特點用技術的手段解決這個難題,具體方法如下:
稅務部門與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深度合作(或國家頒布法令強制執行),在電子商務平臺的交易系統中嵌入強制電子發票系統。該系統能為每筆成交的交易自動生成發票信息。只要成交,賣方就被強制開票。
(三)鼓勵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
電子商務的基礎在于廣泛、真實、有效的信息來源。一個企業想要更好地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就必須具有獲取信息的技術和能力。只有在信息的指導下企業才能準確地掌握市場動態,清晰地把握市場脈搏,了解哪些商品在哪里有需求,需求量有多大。電子商務并非簡單的網上交易,而是運用互聯網技術真正實現傳統交易方式的革命。因此,企業信息化是開展電子商務活動的基礎。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原因是企業信息化建設滯后,難以適應開展電子商務的要求。物流系統現代化、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成為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為加快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稅務部門需要制定鼓勵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
稅務部門要鼓勵企業制定信息化發展計劃,特別是對于傳統產業,應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改造提升的,給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如對企業在信息化改造中發生的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開發費用,給予相應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企業在信息化改造中用于研究開發的儀器和設備,允許一定比例計計入成本費用在稅前扣減或實行加速折舊;對與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有關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獲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四)加大企業創新與研發稅收扶持力度
創新和研發活動,承載著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同時也是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為適應企業朝電子商務方向發展的迫切需要,鼓勵企業創新與研發,稅務部門責無旁貸。為激勵企業投資研發,將信息化創新成果進行轉化,促進電子商務的良性循環發展,稅務部門應該對稅收政策進行優化,完善稅收扶持與激勵政策,加大企業在創新與研發方面的稅收扶持力度。具體措施包括:
第一,擴大對企業的創新激勵機制。創新與研發并不是局限在某些類型的企業,而是所有企業。因此,應當完善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使其具有更好的普遍性。
第二,加大對科技人員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現行稅法幾乎沒有針對高科技人才的稅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在實際企業發展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激勵機制。強化對高科技人才的優惠主要體現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高科技人才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對高科技人員在技術成果和技術服務方面的收入減征,特殊成績獲得的各類獎勵津貼免征個人所得稅等。
(五)落實吸引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落戶的優惠政策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粵府辦2012〕131號)明確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盡快出臺支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電子商務平臺和網商,加快發展網絡零售平臺。重點發展企業與消費者間的網絡零售B2C),規范發展消費者間網絡零售(C2C)和網絡團購。支持建設若干個在國內領先、特色鮮明、定位清晰、錯位發展的大型網絡零售平臺。打造一批以網絡交易為核心、以供應鏈管理為支撐,網絡零售平臺與網絡新“廣貨”品牌協同發展的網絡零售企業。鼓勵有條件的大型快遞、物流企業利用物流配送優勢發展網絡購物平臺?;诖?,肇慶可以出臺促進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財政扶持辦法,對于落戶肇慶發展的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可以實行“一企一策”扶持政策。例如,在全市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設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納入相應年度財政預算,采取補貼、貼息、獎勵等3類資助方式進行扶持。設置獎勵資金促進電商發展,促進電商企業發展壯大。補助鼓勵傳統企業“觸電”,鼓勵自有品牌的傳統企業應用電子商務開拓業務。對于納稅達到一定總額的電商企業,給予一定數額的財政獎勵,促進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健康發展。
[1] 李恒,吳維庫,朱倩.美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及博弈行為對我國的啟示[J].稅務研究,2014(2):74-78.
[2] 余文智.我國電子商務中的稅收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 劉花蘭.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及審計研究[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 曹海生.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體系研究[D].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5] 李海芹.C2C模式電子商務稅收問題探析[J].企業經濟, 2012(4):121-125.
[6] 張國平,楊秀玲,閆文.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收原則及模式設計[J].經濟論壇,2004(17):91.
[7] 趙麗娜,趙志杰.電子商務發展下的稅收政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2(2):70-72.
[8] 翟功智.促進天津市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財稅政策思考[J].天津經濟,2012(10):67.
Tax Policy to Promote“Internet Plus”Economy: an exploration into practice in Zhaoqing City of Guangdong
XIAN Shaoqiang,CHEN Qin-xiong,DING Xiaozhi,ZHOU Li, ZHANG Yongxiong,HUANG Tao
(Research Group of Zhaoqing National Tax Bureau,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ract: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PRD cities,Zhaoqing“internet plus”economy still lags behind.In he“internet plus”economy mode,tax department has to deal with more complex regulatory environment,and at he same time,needs to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of“internet plus”means.In order to promote“Internet plus”economic development,tax departments should properly reform the tax policy and strengthen services,including the enhancement of tax service levels,improving electronic commerce tax collection capacity,encouraging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increasing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ax support,and carrying out the structural tax reduction policies to attract third-party e-commerce platform established in Zhaoqing.
ords:internet plus;tax policy;tax service
F49
A
1009-8445(2016)06-0016-06
(責任編輯:李曙豪)
2016-09-14
廣東省肇慶市稅務學會委托項目
冼少強(1962-),男,廣東高要人,肇慶市國家稅務局局長,在職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