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1)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
張小琴
(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江陰 214401)
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職業教育培養專業人才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該做到:吃透教材,優化教法,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工作;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課堂學習;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發揮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
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教學監控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賦予現代教育教學的重任,就是培養和提高人才素質。而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則要求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知識和相應技能的專業人才。基于時代和職業學校的特殊要求,教學必須一改傳統的封閉式為開放式,教師再也不能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匠和傳聲筒,而要成為“導演”和“教練”,用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和構思“催化”學生,以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地求知,自覺地實踐,形成能力,有效地提高素質。能否做好這些關鍵還得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那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哪些些方面的能力,學生應發揮怎樣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呢?是不是只要循規蹈矩地按照教學環節講完所有的教學內容就算達到要求了呢?筆者結合從教多年來的一些體會淺談幾點看法。
教師分析教材、鉆研教材和正確使用教材,是對教材的再創造,是處理教學過程諸多矛盾的基礎,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教師可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次備課。認真鉆研大綱、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把握教學目標的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大部分學生對照大綱要求他們掌握其中的絕大部分知識,學有余力的學生要求他們跳一跳摘果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
在通曉教材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入最佳狀態,并且在過渡、提問、學生對知識認識模糊時、概括總結結論前、出現錯誤之后、出現難解等教學的各個環節留出“空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只有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得心應手。
例如電工基礎課中“楞次定律”的教學,可以采用研究性學習,將課堂教學作如下設計:創設一個問題情景→學生討論、猜想→設計實驗→探索實驗 (將演示實驗改變為學生自己做探索性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楞次定律→深化講練→課堂練習。這種設計主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自己得出楞次定律。這樣處理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學,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安排教學時間,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一個合格的教師只有做好了這些課前準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過程。所以,上課時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善于調控自己在課堂上的情緒表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堂課的開始。實踐證明:每課堂開頭幾分鐘所講的內容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是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如專業課上采用一些新穎別致的開講方式來組織教學,用實驗現象提出問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留下懸念,或列舉日常生活中與本課程有關的實例,激發學生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等。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先聲奪人,學生就能興趣盎然地進入聽課的積極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如果一開頭就講得枯燥無味,那么學生很難集中精力。例如在磁場與磁路章節時,引入時下比較熱門的磁浮列車技術和大家感興趣的百慕大之謎,講述它們與磁的關聯,課堂氣氛就立即活躍起來,個個興趣盎然,增強了學習該章節知識的欲望。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正確的觀點、嚴密的邏輯論證、精辟的分析、貼切的比喻、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講述,將抽象的語言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在電阻、電感和電容的串聯電路中講解電路的性質時就可借用初中化學里學到的酸、堿性知識來對應電路的感性和容性,學生聽著覺得有趣,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這種知識間的通感甚至可以用到后面電阻、電感和電容的并聯電路、電感線圈與電容的串聯電路及感性電路功率因數的提高等電路的分析中。另外,語言、聲調要抑揚頓挫,以造成教學過程的節奏和教學氣氛的起伏,使學生的思維“沸騰”起來,把聽課變成是一種享受,增強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自然也就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情緒調控學生的情緒,利用新穎的教法、生動的語言、多樣的形式、可感的內容來增強自身和課堂教學的魅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思考欲望。
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一般來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 創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環節組織能力
教師應按照課前設計,創造和諧的教學情境,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每一位學生都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保持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性。仍以上面談到的“楞次定律”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為例。首先展示情景,指出問題:金屬棒在裸露的金屬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線運動及閉合圓形線圈靜止使其磁場增強或減弱這兩種情況下有無感應電流,方向如何,然后進行科學猜想,思維發散,讓學生猜猜看感應電流方向究竟由哪些因素所決定。再進一步設疑集思,設計實驗,經過討論采用教材上的實驗,用導線、靈敏電流計和線圈組成回路,分別用磁鐵的N極和S極移近或插入線圈;離開線圈或從線圈中拔出,觀察指針的偏轉情況;最后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當引起感應電流的磁感應強度(設為B原)增強時,感應電流產生的磁感應強度B感與之反向,起阻礙它增強的作用;當原磁場B原減弱時,感應電流的磁場B感與之同向,起阻礙減弱的作用。B感與B原的關系可形象地表示為來者“拒”,去者“留”。最終得出楞次定律內容: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磁通)總是阻礙原磁場(磁通)的變化。并且可以引導學生將楞次定律內容進一步簡化為:增斥減吸或增反減同。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情境,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維始終處于極其活躍的狀態。
(1) 捕捉課堂信息,發揮教學動態調控能力
首先要說的是,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便于學生接受。同樣重要的是,課堂上教師應敏銳地進行觀察,捕捉反饋信息,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不失時機地對教學進行調控,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講課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如果接受情況較好,可適當加快教學進度,順勢誘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如果發現較多學生不太理解或者似懂非懂,就要放慢講解速度,必要時重新講解一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學是教師引起、維護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效果、效率直接決定了教學的成敗。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我們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揚長補短,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
[1]烏美娜.教學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南國農 李運林.教育傳播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向東,盧雙盈.職業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江蘇省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電子電工專業綜合理論考試大綱. 2010.
(編輯 趙欣宇)
Opinion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Xiaoqin
(Jiangyin Huaz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01, China)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know about materials thoroughly,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and finish teaching preparation work;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in a relaxed and happy mood in classroom; seriously organ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how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monitoring ability.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method;monitoring ability of teaching
2015-11-25
張小琴,女,大學本科,中教一級。主要研究方向:職教電工電子教育教學。
G712
B
1672-0601(2016)03-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