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常翠
(沈陽工程學院,沈陽 110136)
?
關于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對策探究
徐常翠
(沈陽工程學院,沈陽 110136)
走國際化發展道路是推進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面臨的主要困境,從制定國際化發展規劃、提升內涵建設水平、建立國際合作辦學平臺、打造國際教學團隊、建立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等方面做了探究。
職業教育;國際化;內涵;對策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快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機制,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外高水平專家和優質教育資源,鼓勵中外職業院校教師互派、學生互換”,為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職業教育國際化是一項紛繁復雜的工程,涉及的面非常廣,涵蓋了教育、外事、法律、經濟和產業結構、行業和市場等領域,需要在職業教育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資源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等方面不斷探索,也需要政府部門、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部門的密切協作,精心實施、有效推進,才能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國際化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是在新一輪世界范圍內職業教育國際化大潮中,緊密依托改革開放的大好局面和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良好基礎而起步的,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和學生互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和做法。但是,總體上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尚處于探索和實踐階段,國際化發展實踐策略、辦學水平亟待提高。
1.1 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理念和辦學模式相對落后。一是國家層面對于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過于宏觀,缺乏配套政策。雖然國家在諸多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但是至今未能制定具有戰略思維和宏觀設計的發展規劃、建設目標或實施方案。二是很多職業院校國際化發展理念不夠先進。職業院校國際化發展既不能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很難適應高新技術和高端服務業的技能人才需要,受辦學條件和發展水平限制,其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仍以傳統的課堂教育和理論教育為主,學生實踐教學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與市場、崗位需求仍有差距。三是職業院校國際化發展處于自發和無序的狀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缺乏統一組織領導、規劃和協調。
1.2 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項目和辦學模式單一。一是與職業教育發展較為先進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職業院校在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師資水平和實訓實驗條件等方面相對落后。由于職業院校學生多是農村生源,很難承擔在國外期間較高的學費和生活費用,導致招生困難。二是缺乏國際合作交流平臺,職業院校進入國際競爭缺乏有效途徑。職業院校自身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得不到充分展現,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管理經驗等深層次的、精髓的東西無法在合作中有效貫徹落實,既削弱了社會和大眾對職業教育國際化魅力的認可,也反映出我國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不強。
1.3 教師和學生參與國際化程度不高,交流合作深度不夠。一是教師方面交流與合作主要是以出國進修、短期培訓或側重于教學居多。赴國外進修學位或者作為訪問學者的職業院校教師不多,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教學交流或參與國際化交往的機會更少,這些因素都導致教師無法投入到國際化活動中,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更無從談起。二是學生交流主要以海外進修或培訓為主,由于國內高職院校學生語言基礎薄弱,經濟條件限制等原因,真正能到國外進修學位或交流的學生占我國在校學生比例較少。
1.4 職業教育國際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不強。與我國經濟交流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臺灣地區,但是我國職業教育境外交流合作較多的國家是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很難與當地對外經濟發展、交流形成相互輻射帶動作用。絕大多數職業院校國際化辦學活動多以學生輸出為主,來吸引國外較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學術思想和制度文化,在經濟收益分配時我國職業院校只能獲得較小的份額。另外,由于職業院校辦學層次、辦學理念、教學水平、培養水平和接待條件等諸多條件限制,接收來華留學生層次低、規模小、渠道少、形式單一。
職業教育國際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政府、學校、學生和家庭等多個主體,涵蓋了政治、經濟、教育、法律、外事等多個領域,要著力推進職業教育國際化健康快速發展,應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和目標規劃,系統設計實施方案,不斷完善保障措施,統籌兼顧、科學推進,才能保證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扎實有效推進并取得成效。
2.1 國家制定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一是教育管理部門和職業院校的管理者要牢固樹立職業教育國際化觀念。無論是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目標,還是人才培養方式、教師和學生的國際化意識等,都應與國際化辦學相適應,了解跨國文化的基本知識,掌握專業領域的國際慣例和通則,培養較強的國際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力。同時,職業院校在合作辦學、師資培訓、學生互派和課程構建等方面與國際化接軌。二是國家層面制定職業教育“十三五”國際化發展戰略和規劃。政府應按照統籌規劃、循序漸進的原則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明確發展目標,分層、分級、分類、分階段推進高職教育國際化,主要是在政策、資金保證、人事制度、招生制度、學生培養等方面出臺宏觀指導政策和文件,保證從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與國際化接軌。三是地方政府深入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發展規劃。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情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規劃和實施方案,同時給予各職業院校一定的辦學自主權,推動國際化辦學創新發展。
2.2 職業院校提升內涵建設水平。一是職業院校要結合辦學目標、辦學特點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國際化辦學發展戰略和具體規劃。組建國際化辦學內設機構,抽調得力人員有效開展工作,并加強相關人員國際化意識、創新和開拓能力培養。二是職業院校應深化改革、苦練內功,提升內涵建設水平。職業院校要緊密圍繞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合理配置學校資源,建設緊貼行業和產業發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優勢專業,培育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群,人才培養與所在地區的行業、區域支柱產業、職業崗位和企業用人需求緊密結合。其次,職業院校各專業應打破原有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組合關系,基于市場和崗位實際需求重構符合能力培養需求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組織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流程,布置教學環境,編排教學場景,體現“做中學、做中教”,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項目的過程中提高職業綜合能力。
2.3 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的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辦學平臺。一是國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抽調專人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合作辦學發展規劃和具體工作計劃,并給予充分的經費保證。通過搭建國際合作辦學和對外交流的平臺,為職業院校國際交流提供信息、資源、交流媒介、法律咨詢等各方面的服務,在教學、科研、學生實訓、課程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二是職業院校應該樹立開拓進取精神,積極主動得走出去,與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一流職業院校建立廣泛的校際交流平臺。既可以邀請外方的教師來講學、選派優秀教師出國進修培訓、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提升教師教學科研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師生交流平臺,進行教師交流、學生互換、學生境外短期研修。
2.4 培養打造“雙師型”國際教學團隊。一是教育部實施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國家項目。各省可以通過承擔國家項目,利用國家之間的合作平臺為各省職業院校教師出國培訓創造條件,選派優秀教師赴發達國家進修、培訓,讓教師充分了解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和辦學理念,學習和借鑒其先進經驗,運用到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二是設立省級專項資金支持職業院校優秀教師到境外學習和培訓,并借助學會之間的合作項目,選派高職教師到國外訪問交流。再次,通過跨國企業之間的合作,派遣職業院校教師到國外企業、在華外國企業或者本省企業國外分公司等進行培訓學習。推進校企教師資源共享,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企業任職。同時,積極從企業聘任兼職教師承擔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
2.5 建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體系和課程體系。一是加強國際化專業體系建設引導和指導。各地區針對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行業結構性不強的特點,加強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專業引導,設立教育服務經濟貢獻獎等政策引導杠桿,引導鼓勵職業院校面向現代制造業“5+5”產業結構,現代服務業“6+4”產業結構,避免盲目追熱,防止熱門專業人才培養過剩,提高制造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國際化培養比例。其次,重視金融、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現代服務業人才的培養與國際化。二是職業院校深入論證、科學規劃建設服務型重點專業、特色專業,開展專業辦學水平評估。構建具有國際化內涵與特色的高職教育專業結構體系,形成龍頭專業引領,配套專業支撐,具有國際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與技術管理服務功能的專業群體。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發展需求,我國必須研究職業教育發展國際化發展,職業教育走向世界并融入潮流已是別無選擇。職業教育不能獨立于世界潮流以外,必須融入時代大潮,把國際化發展與本土化構建置于戰略高地,為世界職業教育打造中國模式,這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主動適應外部發展環境條件,推動職業教育更好更快發展的歷史抉擇和戰略應答。
[1]王群,石駿.高職院校國際化競爭力指標及權重體系構建[J].職教通訊,2013,(8):1—4.
[2]付俊薇,唐振華.試論高職課程國際化的內容與實現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3,(11):23—28.
[3]金鵬.高職教育應對教育國際化的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6):84—86.
[4]王慶石,劉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相關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09,(5):24—27.
(編輯 文新梅)
On the Strategy Study of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XU Changcui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henyang 110136, China)
To adopt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makes explor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formula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plans,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connotation, establishing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forging the international teaching team, and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notation; strategy
2016-09-15
本文系沈陽市社會科學2016年度課題,《關于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研究》(SYSK2016-16-06)的部分研究成果。
徐常翠(1978-),女。遼寧沈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G717
A
1672-0601(2016)09-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