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萍
(臨沂第四實驗小學)
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劉思萍
(臨沂第四實驗小學)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教學生活化的要求,這讓學生能更好地學以致用。對現在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實現教學生活化的措施,以供小學數學教師參考。
新課程改革 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化 措施
我國現在的教育模式實行的是“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抑學生的開拓性思維,阻礙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的發揮,這是與我國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馳的。因此,要實現教學生活化,讓學生通過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習。
1.營造多樣化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學習氛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可以更簡單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營造多樣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各個學習情境中,理解理論知識,發展自身才能。在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復雜的數學難題,獲得成就感。
2.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和理論學習效率。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論學習效率,學生因為其數學基礎差、認知有限,在理論學習中必然會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但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就能化解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疑惑,化抽象為具體、讓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迎刃而解,從而推動課堂理論學習效率的提高,加深學生對事物的印象,打好未來數學學習的基礎,提高認知水平和學習效率。
1.教學內容空泛,純理論教學。小學數學教師缺少對理論學習和生活實際結合的敏感度,教學內容繁復、空泛,只是純粹的理論教學,深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假若只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實際結合的作用,就難以達到教育目的。這就會使學生難以接受枯燥無味的知識,對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學生數學基礎差。
2.學校教學與家庭教育脫節,學生學習效率低。小學數學需要在學校和家庭兩種學習環境中同步進行,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因此,學校教學和家庭教育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但在我國現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學已經漸漸脫節,父母過多的依賴于學校教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少之又少。小學正是學生開啟智力的重要階段,如果老師教的內容記不住,家庭教育跟不上,這都會給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產生阻礙,使學生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學校教學和家庭教育脫節,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從而導致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3.學生缺少動手實踐和應用能力。學以致用是學習和實踐良好結合的產物,但在我國現代的應試教育中,學生的動手實踐和應用能力非常欠缺。老師往往只會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學習,而缺少對學生課后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缺少實用性,老師的要求仍不是以學生為服務主體。課堂效率不高,課后對實際了解不足,都使學生難以深入學習,很難提高自身的實踐和運用能力。學生的實踐活動少、應用范圍狹小,這都難以達到教學生活化的要求,難以讓學生擁有學以致用的能力,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4.學習契合度不夠,學生難以主動學習。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老師一般在教授理論知識時,缺少對學生興趣的了解,以致于老師和學生的認知點不同,學生對老師的教學一知半解。這都是因為老師和學生的學習契合度不夠,學生難以主動投入學習之中,也就難以融入課堂教學。老師對學生興趣了解不足,就無法勾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教與學難以找到共通點,學生對于理論化的知識又難以依靠實際的常見事物進行了解,進而就會導致教學效率低,學生興趣不足,教學活動步履維艱。
1.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注重實際內容教學。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小學數學教師只以理論教學為主,這便無法達到教學生活化的要求,也就無法適應改革的需要。因此,老師要拋棄傳統教學觀念,改變以老師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積極探尋以實際生活問題和常見事物導入理論教學的授課模式,利用生活實際將繁復、無趣的理論知識刪繁就簡,降低學習難度并讓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從而能實現寓教于實、寓教于樂;在備課的同時,要盡量選擇與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來進行知識點的展開。實際內容教學能逐步實現教學生活化,以實際生活問題引入學習,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提升,而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有明顯提高,才能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2.注重家庭教育教學,實現家庭學習生活化。家庭教育是實現教學生活化的重要組成,實現教學生活化要加強父母的家庭教育以及老師和家長的交流,并讓其與學校教學相結合。在父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學生能更好地接觸實際,將小學數學和日常生活有效結合。提高對教學知識的認知和了解,增加學習趣味性。家庭教育和學校教學同等重要,也更接近生活化教學。例如:學生在家庭中,能以日常開銷用加減乘除進行結算;能在生活中領悟時間的概念,減輕老師課堂教學的壓力,從而推動學習和日常生活結合。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學習的條件更加有利,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因此,實現教學生活化就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培養。
3.積極培養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深入實際生活。學生有了實踐和應用能力,就能更好地理解小學數學理論,也就能達到學以致用。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實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與課本知識進行結合運用,解決實際生活的數學問題。這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才能實現寓教于樂;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實際生活的幫助,就可以加深理解,并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自主解決。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對班級的學習成績的各項數據進行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深入實際生活就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的目的有所了解,能夠學以致用,在自主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習興趣,進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效率,進而間接實現教學生活化。
4.深入了解學生,找到學習切入點。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活動要有效有序展開,就要從學生認識的事物入手。基于此,老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了解學生對常見事物的認知情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認識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將理論與實際事物進行結合。比如,在認識正方形、長方形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紙片進行裁剪,對各方面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以便使學生更主動地投入學習。從學生的認識事物入手,更能激發學生興趣、主動學習,啟迪學生的開拓性思維。要實現教學生活化,老師對學生的了解必不可少,只有對學生有了深入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任務的難度,安排學生所能接受的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小學數學的理論知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只有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才能不斷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改革致力于推動我國教育方式變革和學生興趣培養,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雖然任重道遠,但若能有針對性的措施,則可以在教學生活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不斷前行。生活實際和學生學習相結合,可以發揮學生的開拓性思維,讓學生能愛上學習、樂于學習,實現自身發展。
[1]王相陽.關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6,(19).
[2]王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初探[J].讀與寫,2016,(05).
[3]祁萬芳.簡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