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龍
(長春水利電力學校)
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研究
◆夏 龍
(長春水利電力學校)
語文作為學院的基礎教學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取向有著很大推動功能。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中職學院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取向并沒有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想要讓學院語文教學能夠結合新時期的需求,提升學生職業素質,進行改革創新已經十分迫切。
職業素質取向 語文教學 改革
中職學院是為我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主要場所,所以,職業素質應該成為教學的關鍵點。語文是教學的基本課程,但是目前把職業素質作為取向的教學改革還很少,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所以,語文教學應該進一步發揮它的功能,按照相關政策進行改革創新,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提高職業素質。
(1)職業素質概念。職業素質代表著人的思想精神,它是身心經過教育、培訓、實踐而產生的職業素質,是學生能夠進行社會職業能力的一種表現。它主要的特點有:完整化、內在化、專業化等。它包含學生的文化素質內涵、思想道德品質、身心健康、專業技術水平等,所以,影響職業素質的原因較為復雜。
(2)語文對中職生職業素質產生的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職業素質影響主要表現在:第一,在上課的教學中對于相關理論方面知識的教學,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水平;第二,在學習相關思想道德知識時,能夠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品質;第三,對于學生的語言表達、閱讀水平、寫作水平的教學,能夠提升他們專業技能水平;第四,對每個代表形象與任務的學習能夠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在這幾方面能夠體現出中職語文的教學對于學生職業素質有著很大推動功能。
(1)科學制定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改革,把傳統語文教學中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向注重文化與人文方面轉變。所以,在對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語文教學的相同特點,還要按照中職語文教學的獨特支出進行。在中職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升學了沒有了標準,這就從源頭上改變了教師重視理論教育而忽略現實的情況,另外給中職學院語文教學的改革做出了有力的保證。教學的目標應該設定為,從學生的實際狀況作為出發點,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讓教學更加靈活與創新。
(2)根據教學對象進行針對性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應該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在充分認識與了解每個同學的專業情況、實際素質與學習能力的情況下,對于不同學生的個性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點方面要充分認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方面對于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了解:第一,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第二,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第三,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第四,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
(3)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文化素質,通過對于不同文化理論的學習來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平。從中職學院的教學狀況來看,語文教材的選擇范圍較少,不能符合目前時代的需求,缺少特色,沒有按照新時期對于教學的要求。并且,在中職學員中,對于語文課程的安排不多,所以,需要重新調整教學內容。
提高學生基礎學習水平。目前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只有學生具有大量了漢字積累量才能更好的讀懂課程內容,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徐州的一所中職學院,就要求學生必須能夠了解、熟悉4000個漢字,并且能夠書寫準確,了解它的確切含義。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學生還不能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所以,應該提高學生的基礎。
促進中職學生閱讀水平。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只是單純的對于教材中的相關理念進行講解。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教師和學生要能了解閱讀的重要作用。經過大量的閱讀可以更加了解世界,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經過搜尋資料還可以引發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閱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改革過程中應該讓閱讀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效的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及審美觀念。
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不斷激發學生寫作的能力和趣味,把教育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教師應該積極的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激勵學生表達出自身的真實情感,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作為主體,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來給職業學院學生進行教學。把語文學習的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使用合理的方式讓他們了解。引導學生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成績,給中職學生養成優良的職業素質提供有力保證,并且長期堅持下去。
[1]梁晶晶.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中外企業家,2015,(15):139.
[2]李菁.探討職業素質取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J].赤子,2015,(13):312.
[3]殷婷.基于職業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