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民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中學)
芻議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策略
◆劉國民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中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初中政治教學活動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和教育學生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教學方法的創新對于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實施的有效性更是至關重要。依據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當代中學生的特點,提倡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采用新型的現代教學方法對初中政治教學進行創新。
初中政治 教學方法 創新
1.教學觀念傳統陳舊。傳統教學觀念對當代政治教學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影響,最常見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中照本宣科,無法擺脫教材,做不到延生和拓展,中學生的政治課堂成為老師的“一言堂”,學生不能對內容產生興趣,更不能對內容有更深程度的理解,學生也與老師沒有互動交流,導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良好。
2.過于極端的教學手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面是較為年長的初中政治老師在思想和方式手段上都較為保守和傳統,多采用教條式的教學方法,這種很難提升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年輕的初中政治老師,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受知識經濟和網絡時代的影響,會采用較為新式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有時會過于盲目忽略經驗的分析和總結,盡管教學方式多樣化,但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
3.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我國的初中政治教學普遍存在教師重視理論教育,對實踐教學的部分不太注重,重教學結論,忽視政治教學的過程。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學校的政治教學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實踐應用的條件和機會,使得學生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從實踐中去驗證和總結,把學到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做到學以致用,用親生實踐使得知識更加的豐滿和深刻。
1.教學理念創新化。應試教育是傳統政治教學的教育理念,衡量初中生成績好壞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成績。再次教學理念的環境背景下,初中政治的教學就成為了為教學而教學,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氣氛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很低,學生思維僵化,學到的理論知識也很難與實際相聯系,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不能學以致用。對此,教師應該先要明確初中政治課程的性質,即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在此基礎上構建初中政治教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同時,在課程教學設計時要有實效性、針對性、主動性。教師應以新課標為導向,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觀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把傳統的“知識型”人才向能為社會服務和發展有所用的“實踐型”人才轉變。
2.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多元化,具有促進性和引導性。所謂多元化是指在初中政治的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形式。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辯論賽、競賽等活動,開展第二課堂,設立“政治課堂學習角”,用于學生與老師交流一些與政治課程內容相關或課堂內容延伸部分的知識的討論和學習,在其中,同學間可以相互學習、共同合作,一起進步,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對政治生活的關注,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的模式也要創新化,創新的同時也要合理化。
3.重視初中政治教育,完善教學機構制度。以往的觀念認為初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以語文、數學、英語為主,政治等其他課程被認為是不怎么重要的“副課”,也因此無論是平時的學習還是升學考試中,語文、英語、數學往往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從分數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也從而導致部分老師和大多數的同學認為政治課程并不重要,從而不重視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對政治科目的關注度也較低,只是在升學考試中,才會被注意到。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與相關的教學評價機構的完善是密切相關的。同時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時,不僅僅是要關注他們的卷面成績,應從綜合水平進行評價。這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較為全面和公平的評價,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化發展的提高。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全面的有擔當有文化真正對社會有用的現代化社會人才,那么學習政治就必不可少,學習政治也并不單單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學校也更不應該一味的為了升學考試率而進行政治教學。學校應該教育學生重視對政治的學習,是學生明確學習政治的重要性,讓學生能深刻認識政治這門課程,也學會重視政治課程的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而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更是重中之重。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擯棄糟粕繼承精華,同時融入新型的科技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能真正的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是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1]劉志智.芻議初中政治教學的創新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