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寶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城辦中華西路小學)
讓現代化信息教學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張衛寶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城辦中華西路小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傳統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要求的就是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數學 信息化教學 發散思維 想象力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在此大背景下,我們的教育教學手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新的課程改革在《綱要》中首先確立了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即課程功能的轉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那么教師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呢?作為從教多年小學教師,我認為在教學中要借助現代化信息設備,為孩子們學習插上理想的翅膀。
過去上課鈴一響,我就拿教鞭輕敲黑板,喚起學生的注意。今天,上課鈴一響,我如何讓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呢?我在講臺上大手一揮,輕輕撥動一按鈕,可謂是“轉軸撥弦兩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我打開了教學一體機,一個創設新穎、獨特的課堂導入教學片開播了,很快抓住了孩子們的心,這些有趣的教學設計,大大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心扉。通過生活問題情景的有效創設,能收到“課未始,興已濃”的效果。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運用信息技術制作了“排球、籃球、足球比賽的幾個情景”,這一生活情景的創設把同學們帶到了游戲的快樂之中,同時也把同學們帶進了“圓的認識”中,接著我又利用一體機為學生展現了生活中“圓”的圖片,讓學生充分地感悟到圓就在生活中,圓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情趣與欲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之中。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我們知道,數學知識邏輯性強,環環相扣,知識銜接密切。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分析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遷移規律,巧妙地設計有坡度、有層次、有啟發性的問題,縮短學生已知與未知的距離,給學生架起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降低了教學難度。比如,在教學《圓錐的認識》這一內容時,大家看著黑板彩色屏幕上的多個圓錐和圓柱的圖形,我問:“誰能說說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這一設計,不僅復習了圓柱的知識,而且在“圓錐的認識”時也起到了一個極好的鋪墊作用。在認識“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時,我說“每組的學生拿起桌上的圓錐,感覺一下和圓柱有哪些不同?圍繞這幾個問題思考:一是圓錐有幾個面?二是底面是什么形狀的?三是側面是什么面?四是圓錐的尖頂叫什么?”通過這樣的設問,學生通過用手摸,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學生很快說出了圓錐與圓柱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進一步學習圓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知道,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時會遇到不能做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從實際需要出發,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手段形象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與過程,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同樣,還是在教學《圓錐的認識》這一節的內容時,由于圓錐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圓錐的高”的認識顯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學把圓錐的“母線”當成了圓錐的高;有的同學雖然指出了圓錐的高就是“從圓錐頂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就是心里知道該是如此,不知為什么是如此的。這時侯,信息技術裝備派上了用場,我運用教學一體機,在黑板上展示我的課件,這樣讓學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圓錐的高”。孩子們立刻茅塞頓開,很快全面認識了“圓錐的高”及“圓錐高的條數只有一條”。
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而不是簡單地把知識教給學生。作為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共同協作,共同探討,合作互助,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別人的方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數學,學習數學。在學習完《圓錐和圓柱》系列內容后,我在課堂上播放了一短片,就是外地學生在學完成正方形知識后,學生在課外制作正方體、長方體等過程,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實踐,我把學生分成了兩個小組,要求一個小組每個人負責課外都制作圓錐,另一小組每個人都制作圓柱,每個人都備有直尺和三角板。我讓他們學習測量高度,同學們有的水平的端著直尺,有的豎直的扶著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讀數,有的在記錄,不一會兒就測出了圓錐、圓柱的高,并總結出測量高的方法,最后我讓小組代表展示“測量圓錐高和圓柱”的方法,邊說邊做,其他同學是邊看邊評。這樣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全班交流,學生不僅歸納總結出了“測量圓錐圓柱的高”方法,還提出了“測量圓錐的高”時要注意的問題。更可喜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還養成了互助、合作與交流的好習慣。
在多年小學數學教學中,筆者盡最大能力會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的機會,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采取“低、小、全、快”的方法,啟發和引導開放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從問題的淺顯入手,逐步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作出正確的解答。這樣一來,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并為獲取的成功漸進式地感到高興和驕傲,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讓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裝備,為學生學習插上理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