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金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素質拓展活動“基地式”探究
◆趙 金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基地式”素質拓展活動,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發展的實際,遵循素質拓展活動對學生身心影響的規律,通過設置不同活動模塊,讓學生通過參觀體驗、合作探究、動手實踐、團隊挑戰等活動形式,最終達到塑造健康身心、培養綜合能力、成就嶄新自我的目標。
素質拓展 研究性學習 社會實踐 合作意識
當今社會對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視,達到空前的程度,但家庭教育在大教育體系中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困難,造成了孩子社會化障礙以及親子關系不和諧。同時,學校教育突出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對學生能力發展及道德教育相對滯后,因此加強青少年素質發展的重要性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針對以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現實不足,我們結合實踐基地作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焊接點”,充分發揮基地優勢,積極探索“基地式”素質拓展活動的規律,努力促進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通過素質拓展活動開展達到讓孩子孩子體驗成功、磨練意志、享受快樂成長的樂趣之目的。
1.通過素質拓展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各方面素質有一個新的提高,力求彌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達不到的教育觸角。符合現代社會需要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能使學生在應對挑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目的。
2.有利于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和方式,素質拓展活動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學校與社會、與大自然緊密聯系,不僅突破了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封閉式格局,而且豐富和完善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3.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的能力。
4.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素質拓展訓練的重中之重。
5.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以及相互關愛、相互信任等優良品格,素質拓展活動能讓團隊中每一個隊員在共同的目標下一起體驗成功與失敗,享受快樂的同時體會辛酸,這種特有的氛圍使得每個學生都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間的相互信任、理解、關愛,懂得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就是在幫助自己。
1.精心打造每一項活動內容,注重挖掘每項活動的育人功能。我們素質拓展活動在活動設計方面突出了知識性、實踐性和德育性。通過活動得到的知識,不是校內、課內知識的直接的、機械的延伸,不是課堂的搬家,而是在實踐基地這一特定的領域,讓學生了解、掌握關于農村、農業和自然生態的,較之課堂更廣泛、更鮮活、更親切、更能深層次影響學生未來的知識;讓學生跳出教室和城市,在與泥土和露珠的親密接觸中去觀察、嘗試、鍛煉,去體驗、探索、創造。從而達到開闊胸懷,完善人格、凈化心靈的目的。學生在生產實踐的大課堂中應景而學、遇物而誨,道德情操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升。
2.豐富情感在生產實踐的體驗中升華。課堂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學生外在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內在情感的體驗,從而導致許多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情感冷漠、自私。而自卑、憂郁、焦慮以及逃學、出走等負性情緒反應行為更是時有發生。而知、情、意是一個人發展的統一體,積極的情感體驗對一個人身心健康,認知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道德境界的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拓展項目的設計上更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拓展訓練看似游戲活動,其實是為導致某些預期的結果而設計的。目的是使參與者在愉快的參與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感悟道理。學生們在活動中學會了關心、交往,深深的體會到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中,才能得以生存發展,自尊、自信、責任和自我價值等種種豐富的情感體驗得以升華。
3.能力鍛煉在實踐活動中得以體現。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培養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則愈來愈綜合化,要適應社會要求的種種能力的形成發展,從教室書本上獲得的是單一的,更需要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積累。作為獨生子女的現代中學生們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何培養他的自立能力?生活、學習樣樣包辦,孩子如何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不與同伴一起合作,孩子怎會具有競爭和合作能力?在拓展活動中,學生的自理能力具備了,承受挫折的素質提高了,關心他人的意識增強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因為窮人的孩子在自己的動手實踐中較早地具備了生活的能力,練就了承受挫折的心理,勇于面對困難的良好道德品質。在素質拓展活動中,我們注重衣、食、住、行皆是課程,農事體驗、花卉園藝、拓展訓練、溯溪野炊、長征一號、生活技能、科普制作、民俗民藝,所有這些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不僅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是人應具備多方面的能力……
三、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道德情感、團隊合作、個性發展以及社會責任感得到了整體的提升
通過自主探究和情景體驗,走進社會、靠近生活,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要進入創設的情景中,在開始前要做好詳細計劃,計劃到最后一個人。做到科學分工,人盡其才。多設想方案和多嘗試非常重要,方法不行立即改變也很重要。團隊中不能缺乏決策者。用人用強,發揮優勢,合理資源配置。不拋棄、不放棄每一位隊友,不輕言失敗,強化隊員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有效溝通,哪怕要犧牲部分個人利益,被踩踏或抓傷、擦傷,付出比別人多的體力等,要展現頑強拼搏和努力奮斗的精神,體會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成功,甘為人梯才能更進一步。領會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尚品德。
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懂得尊重人、體諒人,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在個人生存與發展方面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因此,在素質拓展活動中,不僅發展了認知能力,而且提高了人文素養,建立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當今社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豐富的知識結構,只是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智能成本,沒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在投入社會競爭將無所作為。實踐活動盡管沒有教會學生們如何把握機遇和迎接挑戰,然而,實踐活動卻能使學生的挑戰精神得到激發,人格得到完善,能夠讓他們更有信心地投入到社會,做一個成功的社會人。這種由此帶來的效果,是其他形式的學習無法比擬和替代的。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生活中,開闊了眼界,強化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練、自我約束的主體地位,滿足了學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發展。
學生的體魄受到了鍛煉,審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得到了增強,學生在實踐中取得的思想上的進步和道德品質素養的提升。正象有的學生在活動感受中這樣寫到:垂釣活動讓我明白了“人生需要等待”的道理,多米諾骨牌競技項目使我知道了在生活當中要敢于面對失敗和挫折,“種莊稼要經過這么多道工序,想想以前浪費的樣子,這真是對我無形的批判,我以后再也不浪費了。”“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父母勞動的艱辛;實踐活動讓我感受到另一個家的溫暖。”“實踐活動讓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團結,提升了自信,鍛煉了能力。”“揮起镢頭,去開墾那一片沃土。當我撒下那一顆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時,我會心地笑了”……這發自內心的感受,不正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目標嗎?這一切又將遷移到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將使他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