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咪咪
(東營市墾利區勝坨鎮中心幼兒園)
如何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兒園常規中
◆王咪咪
(東營市墾利區勝坨鎮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如何把簡單的安全防護知識教給幼兒,增強幼兒的安全防護意識至關重要。根據工作經驗,提出把幼兒的安全教育有效的融入到幼兒教育的常規中,有效地提出預防和改進措施,減少幼兒園安全隱患,實現幼兒園的安全制度化管理。
幼兒園 安全教育 常規
幼兒園常規簡單地說,就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和活動中,經常做的有規則的事情。建立常規最初是為了解放老師和保育員的生產力,督導師生在一日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慢慢地發現,常規建立了,老師們的反復嘮叨少了,孩子們的情緒穩定了。常規細化了,老師管理班級的水平提高了,孩子自我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常規人文化了,老師充滿了教育的智慧,越來越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孩子們的發展更加健康和諧了。在一次次改進常規管理內容的時候,安全教育關注的細節越來越突出,常規管理和安全教育已經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
每天清晨,當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步入幼兒園,負責晨檢的保健老師早已在門口等候。她們對每個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一看二摸三聞四問”,根據檢查結果的不同發給孩子們不同顏色的卡片:綠色卡表示幼兒一切正常;黃色卡表示幼兒帶藥進園,需要特別關注;紅色卡則表示遲到,提出警示。沒有晨檢卡的幼兒不能入班,家長也就不能拿到接送卡。因此,入園自覺接受晨檢成為每個孩子的好習慣,晨檢把好了孩子入園安全第一關。
每天清晨孩子入園,老師都會送給孩子們一個熱情的擁抱。你可以說這是老師大愛無言的情懷,也可以說這是孩子離開家庭以后溫馨的“避風港”。其實,老師蹲下身子,同等高度的心心相印,同等高度的神情交流,四壁交叉的互相擁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暖意,歸屬感、安全感油然而生。孩子們得到安全舒適的心理需求,順其自然地融入到班級里,和小朋友一起看繪本、一起玩積木。
老師們根據自己班級不同的區域布局首先把桌椅板凳擺好,然后按照班級人數制作出相應的小圓點等距離貼在桌子上,一個圓點對應一個坐位。孩子們入班以后,找到自己選擇的位置后坐下。離開教室到戶外活動的時候,椅子輕拿輕放。或者集中放在桌子下面,或者放在教室的四周。久而久之,孩子們養成了自覺愛護桌椅、有序做好事情的好習慣,從根本上杜絕了爭搶、霸道行為的發生,幼兒之間自然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一個簡單的小圓點,不但規范了幼兒的行為,更解決了安全這個大問題。
伴隨著清新典雅的音樂,孩子們起身向后轉,4組或者6組孩子最終變化成2組,在規定的路線上行走。取餐不走回頭路,走最近路線回到座位上就餐。看似一條簡單的線,其實是老師頭腦里看不見的,但是非常清晰的思維線。一群孩子生活在一起,在同一個時間做同樣的事情。就好比寬寬的馬路上行駛著成千上萬的車輛,秩序保障著安全。孩子們走在專線上端碗,避免了因為無序造成的擁擠,燙傷事故就會遠離孩子。
到了間操和戶外活動時間,兩個老師帶領孩子外出。前面帶隊的老師一定會倒著走,她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在她的視線之內,能夠隨時看到孩子們的一舉一動。淘氣的孩子脫離了隊伍,她會及時用鼓勵的語言引導他歸隊。調皮的孩子推擠前面的孩子,她會拉著這個孩子的手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走到樓梯拐角的時候,她會停下來講安全要求,等著后面的孩子跟上來一起走。就是這樣溫和的處理方式,把樓梯里的安全隱患一一排除掉,讓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有秩序地走下樓梯,安全地來到戶外的活動場地做操和游戲。
在老師的視線范圍之內活動這句話是對孩子說的。戶外活動時間,老師和保育員領著孩子外出。來到指定的活動場地,保育員會擺放活動器材,排查有沒有小石子和碎玻璃。孩子們活動的時候,他們會時不時地抬頭看老師,如果能夠看到老師,他們就做游戲。如果看不到老師,他們就會轉移“陣地”,在老師的視線范圍之內活動。幾個班的老師會散點站立,每個人都負責一個區域,共同管理孩子。保育員隨時為孩子們擦去多余的汗,保證孩子不會傷風感冒。活動結束的時候,保育員收拾器材,巡視場地,看看有沒有丟下的東西。每天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排查安全隱患,注重衛生保健,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防止丟失物品,安全教育就在老師的舉手投足之間,保護著孩子。
孩子因為年齡特點會不定時地喝水和上衛生間。晨間活動結束了要洗手準備吃早餐,大小便后洗手講衛生,戶外活動結束洗手準備吃午餐,起床穿襪子、疊被子、如廁盥洗,下午吃點心前要洗手。仔細算算,孩子們除了活動室,取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衛生間和盥洗室。孩子多的地方也是安全隱患多的地方,有的時候,就是因為老師沒有把孩子門洗手以后甩在地面上的水,洗茶缸的灑在地上的水用干抹布拖干凈,孩子們滑到了,磕傷了額頭,劃破了手指。每個盥洗室的地面都有一塊毛巾,隨時準備把地面上的水擦干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幼兒園每天早晨孩子入園,家長都要把孩子親自送到班里,取走接送卡。下午拿著接送卡接走孩子,一起離開幼兒園。就在這一接一送之間,家長和孩子共同分享著教學樓樓梯,安全路線由此產生。每個班級根據不同的樓層位置,都有固定的安全路線。家長接送孩子都要走在規定路線上,到了教室門口排隊等待接走孩子。如果你站在操場上,你會看到開大門時如潮水般的人群進入樓層以后,行云流水一樣快速流動,誰也不擋誰的道,十分鐘以后就只能看到個別家長停留在走廊里。家長非常配合幼兒園的工作,把最安全的路線讓給孩子。
每周每個班都有一節安全教育課。今天訓練孩子搬椅子,椅子面放平,椅子腿向下,不要斜著搬椅子讓椅子腿碰到別的小朋友。明天訓練孩子們洗手、甩手、擦手,不要把水灑在地上。后天訓練孩子們走線,進餐線、放碗擦嘴的線、外出活動的線,一個生活細節就是一節安全教育課。今天我們講了有關遵守交通規則的安全教育內容,及時發校信通告知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提醒孩子關注紅綠燈的變化,嚴格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基本交通規則。明天我們要開展應急疏散演練,溫馨提醒家長給孩子穿上舒適的鞋子,不要因為參加安全演練而發生摔倒、崴腳的意外安全事故。安全教育體現在孩子身上,首先,會求救,會告訴老師哪里不舒服,磕著、碰在了什么地方。其次,是不做危險的事情,滑滑梯的時候,不要從圓筒里往上爬,滑下來的小朋友會把自己撞到。不要從太高的地方往下跳,落地不穩會挫傷腿部肌肉。在家里,不要隨便進入廚房,不拿刀具,不玩叉子和筷子,等等。第三,學習一些安全生活常識,知道110、119、120、122分別代表什么意思。
常規管理是實現小班孩子自理、中班孩子有序、大班孩子自主發展的最佳途徑。安全教育是保護生命的教育,提高生命質量的教育。常規管理中的很多細節就是安全教育的內容,落實常規管理細節,踐行安全教育內容,就能為孩子創設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