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傳鳳
(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山陽學區小學)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溫傳鳳
(山東省昌邑市飲馬鎮山陽學區小學)
在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成績。信息技術課件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歷史教學 信息技術 歷史興趣
多媒體課件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影視資料等素材,“把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的’或‘近似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態演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如講《美國內戰》一課,可以運用歷史影像導入新課,在新課導入階段,放映由計算機拷貝剪輯的《南北亂世情》片斷,使學生視、聽覺進入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的歷史時空中,“親身體驗”南北戰爭爆發前的美國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及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從情感體驗中引發學生對黑人奴隸制的憎惡,從理性上認識黑人奴隸制已嚴重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得出南北戰爭必然要爆發的結論。歷史現象的動態再現,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歷史課所講述的內容都是過去發生的,如何把枯燥的歷史學習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是老師一直比較棘手的問題。現代信息技術輕而易舉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例如,我在執教“西藏和平解放”這一節時,我針對當前西藏拉薩發生的3·14事件,隨即發動學生結合所學所知暢談自己的看法。學生討論得非常熱烈,在他們交流之后,我利用網絡資源把有關西藏和內地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及中央對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并逐步加強的文字資料、歷史圖片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圣領土的一部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任何分裂祖國的行為,勢必遭到人民的反對。從而樹立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無法解決的問題,隨時通過計算機去查閱,如執教《甲午中日戰爭》時,我通過網絡查找了古代、近代、現代及當今中日關系的大量資料并從中進行篩選,對本節課的導課環節進行精心備課。上課之初,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安倍晉三的“破冰之旅”和溫家寶的“融冰之旅”圖片及相關視頻資料,由當今的中日關系追溯中國近代時期中日關系的風風雨雨,進而點明課題,使學生感覺到歷史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很快融入了課堂;另一方面,通過資料的查找我對中日關系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真正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成長。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親自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是一種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而網絡恰恰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例如,執教《洋務運動》時,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登陸網站,收集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相關資料以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圍繞“如何評價這些歷史人物”為主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觀點,寫出一篇歷史小論文以培養學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學生在微機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登陸網站查詢了大量信息,同時通過課堂及自習時間就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或是直接求助老師的指導。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學生比較全面的認識了歷史上真實的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理解他們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推動作用,同時又了解他們作為封建統治的維護者而淪為鎮壓農民運動的劊子手,進而學會結合歷史環境評價歷史人物,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通過歷史資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大為提高。
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所教所學的內容已經成為過去,而時間則不可能倒退,讓我們重新經歷它。因此,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更為真實和完整的歷史場景非常重要。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又決定了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且初中生由于受自身知識面、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經歷的局限,要求他們憑借想象真實再現歷史場景是很不容易的。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在教學中展示文物圖片、文獻資料、歷史地圖、歷史現象的模擬動畫以及歷史紀錄片等多種信息,把不可再現的歷史現象重新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簡單化、平板的形象立體豐滿化,縮短時空的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見其人、睹其物、聞其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探索的欲望,極大地優化了教學目標,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但是,信息技術作為歷史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一定要擺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立足于教學實際,真正實現歷史課堂教學資源的優勢組合,從而推動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