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玲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鎖龍九年制學校)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初探
◆姚 玲
(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鎖龍九年制學校)
通過學習新教材大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對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興趣培養的認識與做法。強調學生興趣升華應在轉變觀念,推進教學創新,在新面孔、新氣氛和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中注意培養。
教學模式 課堂改革 學習興趣
在實踐新的一輪課堂改革中,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優秀的教材,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上,體現在老師的觀念、方法的改變,推進教學創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筆者在十幾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認為,一堂課是否上得成功,教學效果如何,和學生對這堂課的感覺很有關系。培養興趣,樹立自信是成功的先決條件。現結合設計課時和上課表現談點我對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因此,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教師觀念轉變,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主,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更新觀念中,重新審視課堂中生命的律動,主動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新課改下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轉變,確立教師和學生是民主的、平等關系,從而達到改變舊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以及評價方式。英語教學應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材牽動,全方位培養興趣,突出自身教學特色。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使我逐步形成了“培養興趣、主體參與、分層教學、異步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包裝”一詞在當今十分流行,有許多人主張英語教學也應該適當來一點兒“包裝”,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教學始終是以同一種面孔示人,采用的永遠是單調、刻板的教學形式,時常機械地重復固有的教學程序,這樣的教學怎么能談得上有明顯的效果呢?因此,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實際,不斷引進新的教學信息、變換教學形式、更新教學手段,創設一種新的教學情境,營造“新鮮”的教學氣氛圍,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興奮起來,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能加快學習的進程,所學知識才能得以鞏固并快速轉化為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營造一種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時安安靜靜也許未必就是好事,因為它很可能是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壓抑的標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一點兒輕松感,其手段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我的基本做到有以下幾種:
1.目標導向:根據每個教材的要求,點撥關鍵語。
2.表情導向:運用手勢、眼神、面部表情,傳情達意,引發興趣。
3.走動指點:在考慮個別學生差異,面向全體、實行正確指導答疑解惑。
4.幽默話語:在課堂中運用師生互動關系,同學在交談時喜歡聽幽默的話語,促進快樂,溝通思想。
5.游戲和表演總之,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靈活采用,都可以使課堂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的效應在于備自己、備教材、備學生,設計的話題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要注意他的心理效應。因為每個學生,不管他表現如何,在課堂學習中總是有點積極向上的念頭。所以,倡導任務型教學,應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方式進行。在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的同時,遵守“活動-體驗-表現”這一心理發展健康模式,使學生在貼近生活中,在情感體驗中學習,產生對教材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教學要盡量給學生以成就感,學生學習的最大樂趣,莫過于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欣賞,當學生每取得一點兒成績、每取得一點兒進步時,教師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一聲Great!一個驚喜的表情,一句Listen carefully, he is showing us his great idea.都能使他們在努力的同時產生一種成就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進而鼓起自信和進取的風帆。人在受到激勵和贊許的時候,往往精神振奮、信心倍增,學生的學習亦然。
此外,還要有快節奏感。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生不太喜歡緩慢的動作,而且慢節奏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渙散。快節奏使學生感覺稍許緊張,有一點點的壓力,使他們能更加認真的參與教學活動。
教師的思想素質中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如何,是直接關系著我國能否培養一代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問題,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教書是育人的根本,教好書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既具有一專多能的專業知識技能,又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教師要達到博學多才,必須在精通本學科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要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廣泛涉及古今中外文學經典和科學技術知識,了解最新信息,搜集積累資料。不少教師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教師英語水平偏低,英語課上母語占較大比重,發音不準,而新式的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比以往高,特別要求教師本身要具有較強的聽說能力。否則,無法治愈學生的“聾啞病”。學校應十分重視教師在職進修提高,尤其是口語訓練,努力使老師們做到發音準確,口語流暢,能用流利的英語組織教學進行一般交際。
首先,中國的英語教育已處于從知識傳授到技能培養的轉軌階段。一方面,當代的交際思想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教師應緊跟教改的步伐,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博采各家之長、避各家之短,形成新的教學思路。當然,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新穎獨特與眾不同,符合教育方針和教育規律,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學到了知識,掌握了一定技能,就是走進新課程。
其次,外語教學是一門科學,英語教師要努力鉆研英語教學理論,了解外語教學的歷史發展和英語教學研究的新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各教學法流派及方法,掌握現代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多媒體教學,并能靈活地加以運用。外語學習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過去,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往往把外語教學的問題理解為教學方法的問題,因此把精力花在找尋一種理想的教學方法上。他們認為,只要找出理想的方法,外語教學的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英語教師不能墨守成規,照搬某一教學方法和技巧,而要善于觀察、分析學生的情況和心理,根據他們的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再次,英語教師應該懂得: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愈來愈快,人們的思想發生著變化,語言也要不斷地變化。我們教師要與時俱進,制定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目標和計劃,將教學和科研結合在一起,不斷地學習、進取,提高創新能力。這里,創新不是指隨意創造新的詞匯或語言,而是指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能夠尋求、歸納和掌握語言的內在規律的探索和實踐,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教學水平,在外語教育改革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綜觀上述,我認為課堂英語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及其同伴之間的共同學習、交往、課堂活動的場所,教師應創建優良的教學環境,提供人際間相互學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加以指導,使自己真正轉變角色,成為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與學生一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