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躍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九中學)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鄧 躍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九中學)
重視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尤其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關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是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必須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
品德教學 實效性 生活化
受應試教育影響,思想品德只是作為一門考試學科來進行教學,學生可能會通過死記硬背考出不錯的成績,但是無法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教學目標。因此作為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思想品德》的教材內容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
教科書中有許多漫畫、圖片和資料,這些資料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具備較強的典型性。教師應該認真研究這些典型材料,探究如何運用典型材料去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情趣盎然,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教師講授理論前,先讓學生閱讀典型材料,加以分析、討論、歸納總結,讓學生自己形成看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既掌握了書本知識,又能夠運用書本知識去解釋社會萬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學生來自各個不同小學,所以剛進入初一的時候,大多數同學往往都互不相識,雖然有的同學很快地融入到了班集體當中去,但也有不少同學覺得離開了熟悉的小學校園和熟悉的老師,還有一起共同學習和生活了六年的小學同學,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覺得是一個很大的生活轉折而很不適應,難以融入周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和班集體當中去,具有強烈的孤獨感。為了幫助學生更快的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習生活,“笑迎新生活”的第一課就是“珍惜新起點”,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內容,根據初一學生愛玩愛動的心理特點,以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挑選不同顏色、形狀和數字的卡片,讓學生填上生日、興趣愛好和特長等個人資料,然后讓有相同顏色卡片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進行交流,通過大家一起做游戲的形式,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每一個同學都在游戲中不斷認識新的同學,融入到新的班集體當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較快的適應新的人際關系能力,讓來自各個不同學校的小學生們,都能以積極健康的心態,迎接新的同學,新的老師,新的學校,在相互關心和愛護中,得到強烈的歸屬感,在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形成一個團結而又健康向上的班集體,對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協調人際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課理論性較強,抽象難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的生活化導入至關重要。如教學“贍養扶助父母是成年子女的義務”這一框,我在不同班級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生活化場景導入:一班我讓學生列舉生活中不贍養父母的事例,學生興趣很濃,都爭先恐后地表達。有的學生在講述一些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時候熱淚盈眶、潸然淚下,把全班同學都弄哭了。二班我讓學生自編自演兩組小品,一組演子女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孝順父母,另一組演除夕之夜子女自私自利連年夜飯都舍不得叫風燭殘年的90歲老母親吃,老母親只好在煙熏漆黑的破屋熬粥的場景。通過兩組生動的表演和鮮明的對比,全班學生也嚎啕不已。試想,這樣的導入教學效果會不好嗎?我想,即使不教學,通過活動學生也會懂得贍養父母的道理。
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各種機會和各種形式,在課堂上再現學生的生活,將他們道德成長中的問題和困惑展示出來。生動有效的課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化的探究式學習,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由于題材是學生所經歷的生活,他們有話可說,有感而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被激發起來,能夠在探究過程中,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在討論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可能會引起爭論,但在爭論中,學生看待問題會更全面,考慮問題會更周到。學會用所學知識來指導生活、服務生活,體現了對學生道德成長的促進作用。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睂W生的生活是科學世界的根本,是思想品德知識的事理之源。道德的學習與提高是在生活中實現的,脫離了生活,德育就毫無意義。因此,思想品德教學活動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方面充分體現生活性的特點。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和課堂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也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提高自立自強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提高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在探究性學習中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讓思想品德教學的德育功能落到實處。
[1]葉國金.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J].江西教育, 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