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錦香 孫煥良 張 銳 欒方軍 劉美佳
(沈陽建筑大學信息學院)
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趨勢研究
◆片錦香 孫煥良 張 銳 欒方軍 劉美佳
(沈陽建筑大學信息學院)
分析了國內外在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探索在大數據條件下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研究發展趨勢。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可以獲取更加細粒度的研究生數據,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可以隨時得到更加詳細的研究生質量評價結果,來詳細評估研究生在學業、實踐、科研、就業方面的能力,為政府、社會、高校、研究生本人提供必要的監測數據及提供預測與預警功能。
研究生教育 質量評價體系 大數據
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頂層的是國家標準,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反映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共性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學科/行業/領域標準,是國家標準的具體化,同時也是培養單位標準的特殊領域的抽象化,主要包括《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最下面操作層面的層次是培養單位的質量標準,與具體的培養過程、質量保障活動相關聯,主要以培養單位的培養方案或者個人培養計劃為載體。這些傳統的評價指標評價的結果粒度較大,難以具體地衡量研究生在學業、實踐、科研、就業方面的能力。例如,一些培養單位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幾乎沒有明顯的差別,這顯然違背了研究生培養模式細分的初衷。
在大數據時代,由于可以獲取更加細粒度的研究生數據,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中的相關性分析方法、分類分析算法、聚類分析算法、異常檢測算法等,我們可以隨時得到更加詳細的研究生質量評價結果,來詳細評估研究生在學業、實踐、科研、就業方面的能力,為政府、社會、高校、研究生本人提供必要的監測數據及提供預測與預警功能。
從 1985 年開始,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統一部署下,中國開展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評估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工作。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初步時期主要是在政府的組織和推動下初步建立由中央政府統一領導,各級政府部門及有關部委直接組織、發起并具體實施的以鑒定和監督控制為主要目標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政府評價體系,具有很高的權威性。1994 年至今,是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的發展時期,表現在從形式上出現了具有中介性質的社會評價機構參與。從評價內容上看,研究生質量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2013 年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中選擇論文發表、科研參與情況、科研創新、學位論文質量等指標來衡量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從而抽象出研究生質量三角模型,包括知識、能力和潛力。知識代表研究生需要掌握、理解并能夠運用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方法論,主要體現在學術論文、知識結構等指標;能力包括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學術溝通能力和就業可遷移能力等;潛力表示在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基礎上,研究生攻讀完學位后各方面的表現和長期發展潛力,包括學術發展潛力、職業發展潛力等,體現在畢業研究生的工作狀況、職業發展狀況和反思式評價等指標。高校內部對研究生質量的監控采用系統集成的方式,由課程學習、學位論文、實習實踐等環節構成,全方位的考慮和分析質量監測活動。廈門大學啟動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程序化管理與信息保障系統工程”,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實現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數字化,促進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同濟大學推出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將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分為“教學過程管理”“教育質量目標和管理職責”“教育資源管理”以及“教育質量監控、分析和改進”四個方面,旨在對研究生的培養實施全過程監控,提高培養質量。
中國人民大學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學科專業文獻。北京大學醫學部用了6年時間建立了嚴格完善的質量監控和保障機制。
美國研究生質量評估主體是非官方機構,大多是經民間的高等教育鑒定委員會和官方教育部認可。美國特別注重研究生中期考核環節,很多研究生在中期考核過程被淘汰,每年都有一部分研究生因為論文答辯拿不到學位。英國大學和學院有較大的自治權,由學校內部對研究質量進行評估,質量評價體系機構非常完善,形成從校到院、系、所的分層質量保障與評價機構,對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進行管理與控制。歐盟科技創新部門于 2005 年 12 月頒布了歐洲高等教育學術資格框架,從能力素質、學術水平和資質、學分和工作量等三個方面考核研究生質量。該學術資格框架從知識和理解力、實踐能力、思維判斷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規定了研究生質量評價標準。法國對研究生質量的監控主要通過政府頒發和認可國家學位來實現,并通過制定有關國家政策和法規進行研究生質量評價。
大數據時代下,國家層面的競爭力將部分體現為一國擁有大數據的規模、活性以及對數據的解釋、運用的能力。大數據是現有產業升級與新產業誕生的重要推動力量。數據為王的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計算機行業正在轉變為真正的信息行業,從追求計算速度轉變為關注大數據處理能力。伴隨著大數據的產生,其在現代社會和經濟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同時有效的利用會使大數據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大數據被稱為新的經濟資產類別。海量的電子政務數據、移動終端數據、網站日志、社交媒體數據、來自物聯網傳感器的流式數據、企業長期積累的業務數據等都是大數據的主要來源,如果能夠使這些數據互通共享、融合分析,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大數據研究是對數量巨大、異構數據做統計性搜索、比較、聚類、分類等分析歸納,關注數據的相關性和關聯性,找出數據集中隱藏的相互關系網,現有面向大數據的研究主要針對存儲、處理、分析、可視化等某一方面的關鍵技術。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對大數據賦予大量的關注并展開深刻的討論。Nature 于 2008 年第一次退出了 Big Data 專刊。Science 在 2011 年 2 月推出專刊《Dealing with Data》,主要圍繞著科學研究中大數據的問題展開討論,促進了大數據研究的發展,關于大數據研究成果的發展為研究生質量評價方法研究提供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為了促進學位授予單位質量自律,加強質量預警,營造良好的質量環境,需要建立全國研究生教育質量信息平臺,及時公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相關信息,開展質量調查,定期發布教育行政部門、學位授予單位和相關學術組織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信息平臺業已上線運行,根據國務院學位辦的要求,各學位培養單位需將相關學位授權點的學位授予標準及培養方案統一上傳至平臺。質量信息平臺是面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戰線及社會公眾,發布質量信息、提供信息服務和業務支撐、進行質量監督公示的綜合性信息平臺。
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導致現有質量評估結果公眾知曉度低。當前我國研究生質量評估由政府控制,不論是評估過程信息、數據采集還是結果的公布運用,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封閉性。缺乏對相關內容的解釋,研究生、家長、用人單位、管理者等難以借助評價結果獲得具體有用的信息。另外,從內容上看,目前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缺乏適時性和發展性,難以適應外界環境以及社會的長期檢驗。隨著研究生質量要求的提高,應該將研究生質量評定標準涵蓋到教育活動的方方面面。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應該因時代而改變,而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不存在一個既定的永恒的質量標準。
隨著高校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強,與研究生質量相關的各種數據的獲取成為可能。加之數據挖掘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從多源異構、動態、海量的大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提供了技術保障。從大數據中獲取關于研究生質量的相關信息是未來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發展的趨勢。本項目的創新性在于充分利用和研究生相關的大數據,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建立大數據時代特征的研究生質量監測系統。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知識,建立具有輔助決策的信息服務平臺,使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能夠動態、及時、信息全面、多角度地對研究生質量進行質量監測和預警。同時,根據不斷更新的大數據,能夠動態調整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使得研究生質量評價體系隨著時代發展變化而發展。
[1]趙必華.教育評價范式:變革與沖突[J].比較教育研究,2003, (161):62-66.
[2]吳宏杰,聶文強,余苑.淺論中國研究生培養[J].電子制作,2013,(13):152.
本文系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12DB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