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平
(山東濟寧市青少年宮)
淺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應遵循的原則
◆杜 平
(山東濟寧市青少年宮)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影響,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教育和影響。家庭教育對人一生影響至關重要。人類教育的共同三大基本內容:健康、情感、求知,保證這三大內容落到生活實際中的三個習慣的養成,離開了家庭教育幾乎是不可實現的。
1.家庭教育具有啟萌作用。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后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歲……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又獲得了20%。可見,幼兒在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后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并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
2.家庭教育具有可持續性。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幾乎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于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
3.家庭教育深具權威性。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于幼兒來說,尤其是這樣。孩子與父母的關系,是孩子最先面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幾乎體現了社會人倫道德的各個方面,如果這種關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爾后走向社會,在各種人際關系中就會反映出來。因此,強調父母權威的重要,還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代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向導。
4.家庭教育深具感染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子女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子女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1.學校指導。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把家庭教育工作作為綜合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教職工業務培訓內容,建立以負責人、教職工為主體的家庭教育隊伍。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定期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與交流活動。中小學幼兒園應當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向家長提供家庭教育咨詢和輔導。中小學幼兒園及師范院校應當協助鄉鎮街道、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每年組織四次以上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
2.家庭實施。家庭成員應當共同培育家庭文化,傳承良好家風,構建平等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家庭成員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參加學校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等組織的家庭教育活動。未成年人父母離異的,雙方應當繼續共同履行對子女的教育義務,監護方應當協助非監護方行使其對未成年子女教育的權利。繼父母、養父母應當履行對未成年繼子女、養子女的家庭教育義務。
3.社會協同。辦理結婚、離婚登記時,婚姻登記機構應當對申請人進行家庭教育宣傳輔導。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服務機構應當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服務。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參加學校家庭教育活動,其所在單位應當支持。為婦女、兒童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和組織,應當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鼓勵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志愿服務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務。鼓勵個人和組織舉辦家庭教育服務機構或提供家庭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