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麗 劉書寶
(山東省昌邑市文山小學;山東省昌邑市教研室)
班主任家訪工作的創新與實踐
◆李興麗 劉書寶
(山東省昌邑市文山小學;山東省昌邑市教研室)
家訪是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通過創新家訪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拓展家訪內容,建立家委會和送教到家,建立家校共同體,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目的。
班主任 家訪 創新
說到家訪,大家自然都認為就是教師一個拎一個包,包里放著學生的成績單,然后挨家挨戶到學生家串門,這是一種對家訪工作的誤解。我的家訪工作不是一個人,而是由至少三名學生陪同我一起家訪。事實上,在家訪工作開展前,我已經把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家庭情況作了充分的調查了解。哪些家庭境況窮一些,哪些富一些;家長是公務員,還是自由職業者;是農民還是老板,了解這些并非為了厚此薄彼,戴上有色眼鏡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我的做法是,到富有家庭去家訪時,我帶的是窮人家的孩子;而到貧窮一點的家庭去家訪時,我帶的是富有家庭的孩子;到學生優異的孩子中家訪,我帶的是成績差一些的孩子,相反,到成績差一些的孩子家庭去家訪,我帶的是成績優異的孩子。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讓家訪成為另一種育人的方式。我常對貧窮家庭的孩子們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鼓勵他們自強不息,我也常對富有家庭的孩子說“富貴不淫,厚德載物”;我時常鼓勵學習差一點的孩子多向學習優異的同學學習,也時常鼓勵學習優異的同學要樂于幫助學習后進的同學,因為我們是一個家庭。而這一育人過程都是在家訪中完成的。
家訪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向家長介紹他們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這只是戰術任務,班主任作為一名班級管理者要有班級管理的全局意識,家訪的真正目的不只是改變一名學生,而是改變整個班級,是改變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這是一個戰略構想。所以我的家訪內容也隨著家訪形式的改變而擴展。如在家訪時,對于那些正在創業中的家長,我同隨去的學生共同靜心聽取他們創業過程的堅辛和不易;對于創業成功的家長,我們會靜心分享一下他們成功的故事,家長講述過程中,我不僅受到感染,家長自己的孩子及隨同我前來的三名孩子也深深地受到感染,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從而點燃了他們奮斗的激情,激勵了他們頑強打拼的學習精神。有意思的是,正是在這樣的互相家訪中,我居然幫助幾名失業家長在那些創業成功者的家長那里找到了工作,還學到了不少門路和方法,開創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們的孩子是共同上進的好同學,他們的家長也成了為人稱道的好朋友。
為了使班級成為一牢不可破共同奮進的組織,學生的團結離不開家長的參與。為了讓每一名家長不僅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了解別人的孩子和家長,我們學校成立了家長互訪平臺——家委會。家委會的責任是了解學校政策和教育大事,協助好學校和老師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家委會更是家長互相交流的平臺。在我的班級中,每學期要開兩次家委會全體會議,每次家委會都會有幾個主題,針對學生現在的年齡階段,在校的表現互相切磋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法和心得,哪位家長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也可以拿到家委分里來共同討論共同尋求方法。也正是在家委會的大力幫助下,我的班主任工作好做了,家長對學校更多的是理解,同時,不同的家長所傳達了不同的家教內容和方法,無疑就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使大家開了心胸,拓寬了視野,更懂得了教育。
學校教育和班級教育都不是孤立的,孩子的第一學校是家庭,其成長自然離不開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講,家庭教育更重于學校教育,是育人工作的主陣地。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提高家長的素質也必不可缺,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家訪的一項重要內容。孩子的父母從事各種各樣的職業,他們的時間也不會整齊劃一,所以我的家訪工作始終保持高度的靈活性。為了節省他們的時間,同時又能使他們對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個系統的認識,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個大致的了解,也為了拓寬他們的視野和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的做法是把先進的教育知識送到他們的家門口,他們只要有時間,我們利用節假日和晚上任何一段時間都可以到他們家中。同時,為了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還專門根據他們的家庭住址按片區劃分,定期組織他們共同觀看教育名家的專訪和教育論壇,現身說法傳播教育科學知識。為了便于隨時交流,我們設立了班級咨詢熱線,教育心靈小屋,家長摸起電話就可以同教師進行交流。為了隨時了解相關教育知識,我和學生家長們建立了“同心共進微信群”,所有人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和視頻都可以發送到群里,共同傳播和學習,我還會對群里活躍的家長和傳播教育知識較多的家長發布專門表彰信息,號召向他們學習,并向他們頒發書香家庭和書香家長的榮譽稱號。總之,通過送教下鄉,近距離無縫隙聯接,共同關心教育關心下一代的家校共建的教育模式,揭開了家庭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