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王灘鎮王各莊小學)
談以情感教學為帆,拓展小學語文之路
◆李 麗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王灘鎮王各莊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所面對的受教群體,有著特殊的認知能力,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可以更好地搭建師生之間的橋梁,令學生認知老師的授課方式,在樂學中領悟文本內容。
小學語文 情感教學 價值 策略
(一)情感陶冶,塑造人格
小學生置身于語文教師營造的良好情感氛圍,可以借助文本內容接收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師再輔助之以科學的引導及講解,令成長中的小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所需要汲取的不僅僅是知識的養料,還應當在周圍教師、家長等的引導下,逐步塑造起良好的人格,借助情感教學,小學生便可以逐漸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為未來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情緒調控,學會處事
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渴望認知外在世界,不過因為人際交往的經驗不足,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較弱,無法很好地調控喜、怒、哀、樂這些情緒。由此可見,語文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巧妙的實施情感教育,并將這種教育和文本知識巧妙的結合起來,給學生帶來一種潛移默化的思想撫慰。
(一)妙設授課情境,激發情感認知
巧妙地設置授課情境,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情感認知。具體而言,在小學語文授課環節,設置科學的授課情境,應當著眼于文本知識,將文本知識中所蘊含的情感元素挖掘出來,借助學校現有的多媒體設備、卡片剪影等教學用具,營造起與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認知程度相吻合的氛圍。另外,施教環節借助對學生競爭、團隊協作等意識的引導,將團結協作以及積極進取的心理氛圍營造出來。
(二)營造樂學氛圍,提升情感認知水平
事實上,小學語文授課環節營造樂學的氛圍,需要在形式之外,引領學生借助自我參與的授課活動,感受到文本內容,在趣味性參與其中,帶著愉悅的心情樂學其中。比如,在講授《貓》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便可以預留作業,讓學生在課前觀察現實中所看到貓的真實活動神態、動作等,由此,在情感上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參與其中樂學的興趣,繼而在課堂上實現師生合作,最后水到渠成的解決文本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解讀文本信息,進行情感解讀
對于小學生而言,自主解讀文本信息的能力并不是很強,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予以相應的引導,簡明通俗的引導學生感知文章主旨及情感內涵。因此,授課教師進行備課環節應當需要深入把握這一階段學生的情感特征,再將其與文本的情感點銜接起來,由此師生之間,課堂參與主體與文本之間產生一種思想上的共鳴。
《七顆鉆石》這篇飽含真情的童話故事,里面傳達出水資源匱乏,給小女孩帶來的災難性的打擊,而母親將珍貴的水遞給女兒的時候,那份厚重的母愛溢于言表;之后,女孩又將如此珍貴的水送給旅者,這份善良更是值得稱頌。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便可以將文本的情感信息和感恩、正能量等社會美德聯系在一起,并借助小組互動,談所聽過的或者親身經歷的人間真情事件,由此深化文章的情感主題,完成授課任務。
(四)營造音樂氛圍,引發情感共鳴
小學生喜歡靈動的授課氛圍,借助音樂可以將其聽覺調動起來,引發其情感上的共鳴。借助音樂形式將聲音及旋律有機融合,形成和文本內容相吻合的藝術氛圍,從而更好的將社會場景和個體情感傳達出來。比如,為了更好地講授《燕子》這篇朱自清的散文,我們就可以將諸如《苗嶺的早晨》這樣的樂曲引入課堂,引領小學生感受無限春光,體味自然之物的勃勃生機。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學生置身于教師做營造的音樂氛圍,面部表情生動,仿佛置身自然,暢享自然之境,繼而教師再走進學生,與其交流彼此對自然之景認知的感受,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水平,實現本章節的教學目標。
(五)師生親切對話,交流彼此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其講授的基點為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個體的情感所需,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獨特的情感元素,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再講解的過程中,和學生進行傾情對話,了解學生情感動向,從而更好地進行情感交流。
比如,講解《搭石》這篇文章的時候,授課教師便可以將情感重心集中在勞動者的奉獻精神方面,解讀這種傳統美德,并與課堂主體進行情感交流,引發其相應的聯想,并讓學生們來列舉身邊那些甘于奉獻的人的平凡事跡。由此,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對話,升華學生的情感水平,逐步達到凈化心靈的境界。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授課環節重要的一環,對學生的身心發育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面對著勢如破竹的新課改形式,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應當著眼于課堂主體的認知特征,在授課的過程中,對其情感發展予以正確的引導,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1]吳端取.激情感 促發展——談談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J].散文百家,2013,(10).
[2]蔣嫣雪.關愛學生,從心開始——論小學語文的情感教學[J].學生之友,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