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要迎合時代的變化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游戲教學策略的作用,從而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幫助其提升體育素養。游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融合游戲活動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
關鍵詞:游戲活動;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0-0085-03
作者簡介:王曹瑜(1993.2—),男,昆山市張浦鎮第二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
引 言
根據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活動條件,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提高探索能力、分析能力,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游戲教學法的普及,使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變得更豐富、活動更趣味化,也能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同時,學生能在游戲活動中通過聯系個人的實際經歷,形成對外界的良好認知,進而更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
一、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活動的重要意義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指出,學生在快樂、興奮的狀態下的學習效果最佳。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游戲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游戲在課堂中的應用是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符合學校體育育人的教學目標,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游戲教學法是教師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互動合作中提高身體素質。教師可利用游戲教學法創新體育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進而增強個人身體素質。
小學生注意力較為分散,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極易產生興趣,也極易對熟悉的事物失去興趣。小學體育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狀態,將游戲教學策略引入體育課堂[1]。首先,游戲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產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欲望。學生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體育能力。學生完成了相應的游戲任務,能夠獲得成就感,自信心也會增強,對體育學習也會更有動力。其次,學生傾向于通過自主感知、觀察和比較各種事物,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而體育游戲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中鍛煉實踐探索能力。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聯系個人的實際經歷,形成對外界的良好認知,從而積極參與體育游戲活動,實現個人能力的良好發展。所以,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發展自己的體育思維和運動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此外,教師能夠借助游戲活動轉變單一的小學體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新型體育課堂中感知體育的魅力。但是,游戲化教學模式也存在著教師難以掌控課堂教學進度的缺點,因此教師除了要關注如何利用游戲營造活躍、開放的教學氛圍,還要把握游戲的內容及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以便充分發揮集學科教育性和游戲娛樂性于一體的游戲化教學的優勢。
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開展游戲活動的策略
(一)利用體育游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傾向于將學生的“知識學習”放在教學的首位,強調學生高效記憶和理解所學知識,忽略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小學生因年齡較小,生活體驗和認知發展都有明顯的不足,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2]。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激發學習潛能。
例如,在開展“呼啦圈轉動”的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創設趣味的活動情境,并提供體育用具,引導學生在歡快的游戲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技能。此后,教師在讓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可以引入多種多樣的游戲形式,為學生營造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教師向學生演示如何玩呼啦圈后,可組織學生進行“運輸糧食”的游戲。在這一游戲過程中,各組學生需要手拿沙包從起點出發,依次轉過“山洞”、跳過“小土坑”、走過“小橋”,將手中的沙包送到“糧倉”,然后跑回起點。此時,教師為學生創設具體的體育游戲情境:用兩把小椅子將大的呼啦圈立起來形成一個“山洞”,而兩個小圈則緊緊挨著,依次擺好形成一個“小土坑”。學生不僅需要過“山洞”、過“小土坑”,還需要走過用平衡木搭建的“小橋”,最后將沙包扔進用紙箱做的“糧倉”中。這樣,學生能夠在這一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中探索出呼啦圈的各種玩法,提高實踐探索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游戲中能夠體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真正地鍛煉個人的身體素質。由此可見,小學生更傾向于學習新奇的事物,但也容易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分散注意力。如果教師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就無法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游戲活動具有一定的新鮮性和娛樂性,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
(二)營造良好體育游戲環境,提高學生實踐參與意識
為了提高學生實踐參與的意識,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和質疑中交流討論,充分發揮探究學習的主體性。學生能夠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提出假設、設計游戲過程并進行分析和探索,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實踐參與意識。教師不應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應為學生營造良好體育游戲環境,鼓勵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討論和嘗試,提高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弱,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習,使他們獲得一定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先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強個人的游戲參與感,再設計相關的游戲,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這樣有助于他們快速理解和掌握體育知識,提高運動水平[3]。教師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進行“運球接力”這一體育游戲活動時,教師先為學生提供籃球、障礙樁等材料,然后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帶著球繞過障礙。學生在思考這一問題時,能夠充分調動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他們經過思考得出:只有將球推向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并且控制力度,才能讓球從容地繞過障礙。在學生了解運球的原理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障礙接力跑游戲。學生在障礙跑接力的過程中,既能夠鞏固個人的運球技術,也能夠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同時獲得了樂趣,提高了體育運動水平。由此可知,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體育游戲活動,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讓學生體會體育鍛煉的樂趣和意義。
(三)投放豐富、適切的材料,提高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
材料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欲望的媒介,也是其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橋梁。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體育游戲活動中材料的選擇與投放,通過投放豐富且適合的游戲材料,讓學生感受體育游戲活動的真實性,并使他們在探究中提高實踐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描述、比較所觀察到的事物特征,運用多種輔助工具進行簡單分析和運用[4]。由此,學生能夠在這種豐富的體育游戲活動過程中與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意識。
例如,在開展“我是跳繩小能手”的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游戲設計,由此培養學生結合器材開展相應體育游戲活動的意識。在單人跳繩的游戲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前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在規定時間內提高雙腳跳、單腳跳、交叉跳的跳繩個數”這一問題。課上,教師開展競賽游戲,讓學生比賽在兩分鐘內跳繩,跳的數量最多的學生率先得一分。此后,教師還可設計單人跳繩接力賽,要求學生邊跳繩邊前進,繞過障礙物,進行接力游戲。在這一游戲環節中,學生充分發揮了團結合作精神,有計劃地安排隊伍成員的出場順序,如將跳繩最好的學生放在最后,從而提高隊伍獲勝的概率。在這一游戲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揮個人良好的運動水平和團隊合作意識,提高綜合能力。從這個游戲活動可以看出,教師投放適合的游戲材料,可以啟發學生的游戲思維,調動其生活經驗,讓學生在運用體育器材的過程中,深化個人的學習動機,在體驗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個人的運動能力。
(四)重視游戲過程性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量、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可以設計多樣的互動游戲,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其積極參與體育游戲。而在體育游戲活動過程中,部分教師的評價偏重于對活動結果的評價,忽略了綜合性評價對學生探索分析能力發展的影響,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意識到學生思索的過程比其游戲結果更具有價值。因此,體育教師應關注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不為學生提供直接的通關方式,而啟發學生的探究思維,使他們自主尋找游戲通關方法,進而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5]。
例如,在進行“往返跑”這一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通過互評和自評等方式評價個人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在兩名學生進行完往返跑的比賽后,教師可讓其他學生演示這兩位學生往返跑的過程,并讓其他學生對這兩名學生的往返跑過程做評價。學生通過關注演示者往返跑的動作,掌握了如何才能迅速地提高往返跑速度的要領:轉彎時步子要大、后腿蹬地時要用力,在跑動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時機轉換重心。此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學生在小組練習的過程中能夠發揮集體的力量,糾正別人在往返跑過程中的錯誤動作,由此提高往返跑的效率。之后,在具體的比賽環節中,學生能夠積極總結往返跑的動作要領,如有的學生在觀看別人的跑步過程后,總結了自身跑不快的原因是跑的過程中沒有及時轉移重心,因而錯失了超越其他小組成員的時機。學生在這一戶外體育游戲的評價過程中,能夠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培養個人良好的思維品質。此外,學生能夠在完成游戲任務同時,有效構建體育知識體系,提高運動實踐能力。
結 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游戲活動對教學的作用,增加游戲活動中的體育元素,進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游戲活動的合理、高效開展是教師追求“真游戲”的過程,是教師有意識地將小學體育教學回歸本真的過程。而為了更加高效地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教師應營造良好的體育游戲環境,激發學生的實踐探索意識,調動其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同,游戲為教師有效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注入了活力,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提高了分析探索能力,感受到了體育鍛煉的樂趣。
[參考文獻]
黃勝江,薛阿軍.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四個策略:2013年黑龍江省體育課堂教學大賽有感[J].體育教學,2013,33(10):25.
王猛.聚焦課堂教學 推進區域教研:“甬、溫、紹、舟”四地“互學互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在紹興舉行[J].中國學校體育,2019(06):20.
韓慶敏,陳彬,劉劍.課堂教學求實效 隊列隊形促執行:基于隊列隊形規范小學體育課堂常規策略研究[J].體育教學,2019,39(02):72-73.
張漢良.巧用游戲教學法構建“四有”新課堂:新樣態課堂背景下小學低段體育游戲化教學的應用探究[J].體育教學,2019,39(09):26-28.
徐玲雁.體育趣味教學的有效策略:以麗水、文登兩地中小學體育“趣味課堂”教學研訓活動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5(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