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基礎學科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音樂學科逐步受到教育領域的重視,并被列入重點學科行列。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增強音樂課堂的豐富性,讓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助于推動音樂教學創新和改革進程。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初中音樂;美育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0-0076-03
作者簡介:陳翛瀟(1985.1—),女,江蘇省南京市岱山東路中學,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教師將其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有助于學生音樂創造、表現、鑒賞和聽覺能力的發展[1]。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有必要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的應用方法、技巧和策略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充分發揮奧爾夫教學法的教學優勢。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概述
受現代舞表演、Dalcroz體態律動的啟示和影響,奧爾夫將舞蹈、音樂進行有效結合,創造了一種富有主動精神和表現力、具有原始風格的教育思想[2]。總的來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針對兒童、青少年學生的教學方式。它結合了學生的音樂認知規律,受到了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已經被廣泛應用到音樂基礎教育工作中。這一教學法尤其關注對學習者音樂世界的開發,具有綜合性、即興性、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通過將舞蹈、語言、音樂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利用樂器、語言及肢體動作進行音樂演繹,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進行自我表現,發現音樂的本質內涵。這樣的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促進音樂學科教學的創新和改革,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學校和教師對音樂、藝術、體育學科越發重視,為音樂學科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同時,各類音樂實踐活動涌現,如音樂教師評比、歌唱比賽、合唱比賽等。這有助于解決現階段音樂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雖然已經提高了對音樂學科教學的關注程度,但仍然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將學生看作接受音樂知識的“機器人”。這種教學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籠統性和枯燥性,音樂教學效果較差。奧爾夫教學法在初中音樂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表達的機會,將音樂學習融入情感藝術中,有助于學生音樂學習動機的增強,幫助學生樹立音樂學習的自信心。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音樂課程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激發學生關于音樂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音樂創新思維,促進學生音樂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全面發展。而奧爾夫教學法可以有效整合舞蹈、語言、動作,使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音樂表現,從而促進學生音樂思維的個性化發展[3]。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入貫徹奧爾夫教育理念,充分應用打擊樂器、搖擊體鳴樂器等,激發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肢體舞動的本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展現學生個體的獨特風格。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充分考慮了初中學生喜歡游戲的天性,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繪聲繪色、聲形俱備的音樂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奧爾夫教學法在初中音樂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激情,有效培養、鍛煉和提升學生音樂創造能力。
(三)提升自身的素養,推動音樂教學創新
奧爾夫教學法的應用,不僅會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產生積極影響,還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4]。為了將奧爾夫教學法落實到音樂課中,教師要通過持續性自主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和專業能力,為音樂教育事業的創新性發展提供永動力。
(四)促進教學即興性,體現音樂教育的價值
關于音樂學科教育,著名的音樂學家奧爾夫曾經強調:“讓學習者自主尋找、創造和創新音樂才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奧爾夫要將即興性作為音樂學科教育的核心。音樂教學的即興性主要體現在教師讓初中生積極、熱情、主動地參與音樂學習活動,通過親身體驗音樂的魅力,豐富音樂經驗和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奧爾夫教學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突出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音樂課堂的策略
(一)引進樂器,為學生營造良好音樂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音樂學科教學中,樂器伴奏和演唱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提高學生音樂能力、增強音樂節奏感、凸顯音樂旋律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重點關注音樂樂器的應用。奧爾夫樂器在整個音樂教學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分為有、無固定音高的旋律性樂器和打擊樂器兩種。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利用樂器進行歌曲伴奏,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有效調動學生視覺、聽覺雙重感官。
樂器的使用和歌曲的演唱這兩部分內容的關系緊密,一次好的音樂表演需要經過不斷練習和反復歌唱。對于學生而言,這樣重復的練習方式若持續較長時間,勢必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為了保證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新鮮感,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加入一些樂器的演奏,營造具有持久新鮮感的音樂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蘇少版音樂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祖國你好”中的《祖國不會忘記》時,音樂教師可以借用豎笛、鋼琴這兩種樂器來輔助音樂演唱教學。由于這首歌曲比較簡單,教師可以采用“分小組自學”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對演唱技巧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分組進行自學歌曲演唱。在實際音樂演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個小組長,對小組長進行訓練。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小組長協助自己對其余組員進行演唱訓練,并讓小組長用豎笛來吹奏《祖國不會忘記》的旋律。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一旁利用鋼琴提供伴奏輔助,引導其余學生隨著這一伴奏跟唱,從而提高音樂演唱的整體效果。
又如,在教學蘇少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國龍吟”中的《龍的傳人》這一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音樂節奏對歌曲進行創新性演繹,在其中加入Rap或電子效果,表達出華人對祖國大地無限的思念之情。對于這一首歌曲的Rap部分,學生可以用木棒碰鈴鐺來完成,同時教師可以趁機引進多種打擊樂器來進行演唱伴奏,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音樂學習情境,在音樂歌曲的伴奏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根據奧爾夫教學理念,教師在《龍的傳人》歌曲演唱過程中,需要引進打擊樂器,利用打擊樂器幫助學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技術要領,充分發揮樂器的實際功效。
(二)融入肢體動作,促使學生形成深刻的音樂記憶
教師可以引進肢體動作輔助音樂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肢體記憶,并迅速掌握音樂節點,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藝術的價值和魅力。
例如,在教學蘇少版音樂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梨園漫步”中的《唱臉譜》時,筆者發現班里很多學生對本課的音樂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具備了一定韻律感。這是《唱臉譜》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普及化的結果,因此,學生在未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前已經可以完成歌曲的獨立表演,但是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歌詞對不上、節拍跟不上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如果教師僅采用加強對歌曲講解強度和增加學生歌曲演唱次數等方法,那么學生的演唱效果提升較慢。因此,教師可以加入相關的肢體動作,幫助學生記憶歌曲節拍,促使學生形成音樂節奏感。奧爾夫認為,人體作為歌曲伴奏的樂器時“原素性”的具體展現,既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在肌肉記憶中更好地掌握音樂節奏,使音樂教學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原素性”音樂教學將手、腳、腦袋等人的肢體看作音樂表演的“樂器”,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核心理念之一。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如果將肢體動作融入其中,學生的音樂理解、認知、接受程度相較于常規教學更高。對此,教師應該深入挖掘肢體動作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方法、技巧和手段,以提高學生對音樂旋律的理解和把握。
(三)即興創造,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即興創造是奧爾夫教學理念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音樂想象力、實踐力、創造力的有效途徑[5]。青少年時期,學生的想象力、實踐力和創造力蓬勃發展。在音樂學科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增強音樂學習的開放性,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音樂創造和改編,促使學生深入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音樂八年級(下冊)《海市蜃樓》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首先完成《海市蜃樓》基礎樂理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該音樂歌曲有初步了解。隨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曲鑒賞,并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海市蜃樓的現象,讓學生理解這一現象,感受到海市蜃樓的藝術價值和魅力。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海市蜃樓》歌曲改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再創造,有效鍛煉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為了更好地進行《海市蜃樓》歌曲改編,學生需要“打入”歌曲內部,用心感受在無風、平靜的沙漠或海面上,有時候眼前會突然出現城市、古堡、亭臺樓閣以及其他物體的幻影,感受宛如仙境、虛無縹緲的景象,融情于景,產生情感共鳴。
即興創造是學生音樂才能的集中表現,教師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使其充分發揮音樂創造才能。
(四)創造表演,增強學生音樂表演的張力
奧爾夫教學法具有綜合性、整合性和融合性等性質。為了深入貫徹奧爾夫教學理念,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音樂與舞蹈進行有效結合,還可以將音樂教學與表演教學進行有機融合。
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課堂的準備階段為學生篩選幾首帶有譜曲的古詩詞,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演唱。例如,宋代文學家蘇軾撰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一首學生耳熟能詳的古詩詞,因此教師可以先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音樂演唱板塊,自愿分配表演者、伴奏、演唱者等角色并進行合作表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個音樂學習小組依次進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演唱表演,伴隨著動聽的歌曲伴奏,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表演角色中,激發自身的音樂表演潛能。奧爾夫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意識,更給予了學生一個自由、輕松的創作空間。
又如,在教學蘇教版音樂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感恩的心》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感恩的心》的歌曲表演,加深對“親情”“愛情”和“友情”等情感關系的認識和理解,讓學生更加珍惜朋友和家人,以此提升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鑒賞能力、感受能力。此外,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現《跪羊圖》的經典橋段,讓學生從思想上、精神上去感受《跪羊圖》中感人至深的場景,喚醒學生對家人的愛,為下一個音樂教學環節的展開埋下伏筆。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感恩的心》這首歌曲,讓學生深入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讓學生懂得“愛”是友情、愛情、親情持續性發展的前提條件。伴隨著感人至深的歌聲,教師可以一邊為學生科普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一邊引導學生學習《感恩的心》的手語表演,讓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旋律和結構,從多角度感受歌曲的意境,達到理想的音樂教學效果。
結 語
綜上所述,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奧爾夫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因此受到廣大音樂教師的青睞。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應用奧爾夫教學法,將音樂節拍和肢體語言相融合,突出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掌握音樂基礎技能和樂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表現能力、欣賞能力,促進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周虹.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1(40):100.
陳子慧.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價值[J].戲劇之家,2021(25):169-170.
雒芳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中的運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1(08):124-125.
雒彩紅.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探研[J].成才之路,2021(06):100-101.
楊微.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0(3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