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佩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三中)
淺談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
◆林 佩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三中)
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語文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當前我們大力提倡的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
初中語文 寫作教學 練筆
作文作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運用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結合,因此,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作文的教學尤為重要。那么,如何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觀察生活,并不是單純地過眼云煙,走馬觀花,而是細致,準確的抓住所觀察事物的具體特征,才能對事物留下深刻印象,進一步把此事物描繪得生動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
善于觀察生活,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第一步。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生活的統一體,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敏銳的觸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發現美,進而去表現美,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個性回歸作文。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方法,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從量變到質變,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于初中生來說,每兩周一次作文的訓練,很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的作文教學可以借助日記來補充訓練量。閱讀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僅僅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前提條件,關鍵的是要在此基礎上多寫多練,形成能力。就如工匠建房子,只具備建房子的理論和材料還不行,必須經過反復實踐,才能掌握建房子的技能技巧,并最終充分利用占有的材料建起漂亮的房子。有的學生平時也喜歡看書、看電視等,但一要他寫作,他還是無從下筆,所以學習寫作也是一個道理,只有經常練筆并反復修改,文筆才不會干澀,才會做到文從字順、言之有物,日積月累,文字表達就會得到質的飛躍,形成基本的寫作能力。
既然學生怕寫,就更要他寫,筆者的做法是每周要求學生至少寫一篇日記,鼓勵喜歡寫作的同學多寫,字數上做一定的規定。鼓勵學生把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自己的筆把它寫出來,對于寫作水平相對差的學生,讓他們從記流水帳開始,先從字數上達到要求,再慢慢引導他們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學生三年堅持下來,寫了好幾本,到初三年總復習時,怕學生學習太緊張,要學生停下來,有的學生反而不習慣了,可見,習慣非常重要,貴在堅持。
學習寫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勤于寫作。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于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之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地引導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以達到學生自主地、自發地熱愛寫作。比如,講授《會搖尾巴的狼》一文,在學生閱讀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一位學生扮演狼,一位學生扮演小羊,讓學生自己體會兩個角色的心理變化,從而恰當地運用不同的閱讀語氣、語調以及相應表情等等。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想象一下狼“怎么爬”,可以一邊想象一邊表演給大家欣賞。還可以提示學生狼在“餓極”的情況下,突然看到老山羊來了,會想些什么呢?這樣學生便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閱讀,更喜歡上了寫作。
不管是哪個學科,固守于慣性思維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多進行創新,想別人不敢想,拓寬自己的思維。要培養學生的寫作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培養他們對語言和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如果學生對于一些寫作素材是毫無想法的,那么這樣進行的寫作就沒有什么新意和內容,也不會受到讀者的好評。只有讓學生保持對文字的敏感度,那么他們才能在接觸文字材料時產生靈感,能運用材料進行創作,進而有所創新。另外,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經過思考與集體合作,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也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創新。
局部訓練要遵循先易后難、由小到大的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易于入手;模仿則應著重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有了內容,怎樣把它表現出來,這對初中生而言仍是一件難事。充分利用課本上的范文,讓學生先仿寫,進行“比葫蘆畫瓢”式的練習,是符合讀寫遷移的規律的,也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這也好比幼兒學說話,只有先學別人說,逐步積累后就漸漸會用學來的話自己說!
[1]張海峰.新課程下中學寫作資源的開發和利用[D].東北師范大學, 2009.
[2]楊迅.中學作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廣西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