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君 崔麗萍 李楠楠 燕秀紅
(煙臺護士學校)
中職院校學生管理現狀分析
◆姜麗君 崔麗萍 李楠楠 燕秀紅
(煙臺護士學校)
中職院校學生的輸出不斷滿足了社會對各種技能人才的需要,為了培養社會高素質的合格勞動者,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對中職院校學生特點、管理現狀和管理存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中職院校 管理現狀 分析
中職院校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管理的復雜性與難度,尤其是近年,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使校園不再是一片與外界隔絕的“凈土”,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經歷過中考失利,學習積極性不高。由于我國長期受“學而優則仕”的影響,社會上普通存在著鄙薄職業教育的思想,把職業教育看成是非主流教育、二流教育。就讀中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是老師眼中的“后進生”,導致自主學習性不高,求學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興趣,再加上中職學校的專業性較強,更易產生壓力和厭學情緒,進一步挫傷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2.行為習慣和自控能力差。相當一部分學生法制、紀律觀念淡薄,曠課、逃學、早戀、打架斗毆、敲詐勒索、亂扔垃圾、破壞公物、辱罵教師的現象時常發生,少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對家庭、集體和社會缺乏責任感。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較差,時常有違規行為,且屢教不改。
3.個性發展不成熟,心理問題較多。近幾年,過重的功利導向和過分的高文憑宣傳,使得部分中職學生既存在功利主義的思想又有自卑感,而過分的自卑又衍生過分敏感的自尊保護。
4.家庭環境復雜。從各校心理咨詢室統計來看,中職院校學生家長離異、單親、再婚、外出打工的比例較高,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教育的缺失及貧困現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
5.辨識力差,容易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中職生因知識水平有限,社會閱歷較淺,對社會現象只看表面,極容易跟隨社會潮流。但因缺乏深層次思考的能力,容易迷失自我。
1.強調“以人為本”,“服務育人”。對于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不應該只是簡單和粗暴地打壓和管制,這樣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與“管理”的關系,使“教育”真正的為“管理”服務,而“管理”也真正的回歸到“教育”的層面上來。學生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服務性工作,“服務學生”應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理念。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及時、周到、高效、熱情的服務,才是管理的本意。學校所有人員都應承擔起育人責任, 各項工作都要圍繞學生成長、成才來安排, 而不是片面強調學生對學校教育和社會的適應性。服務育人的本質是關心、關愛、關注所有學生,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潛能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自尊、自信、自愛的品質。
2.引入企業管理模式,重視校企合作。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應融入企業管理的元素,具有職業文化的顯著特征。“6S”管理是中職學校校企管理融合的首選。在學生績效量化管理過程中,通過了解企業對高職人才需求的標準,嘗試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提出要求,把標準化管理模式作為量化指標考核體系。以周報、月報、定期報、不定期報的形式進行數據的采集,發現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并由班委會及時分析所出現的問題并將其反饋給班主任。做到發現問題、及時控制,實現對班級的及時動態管理。引用工學結合中的教學六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反饋→評價。
3.德育工作是學生管理之首。學生管理工作要以德育為先,任何管理工作的開展都要圍繞德育工作進行,建議建立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把所有的東西量化,讓大家都拿來比較,有比較才會有進步。雖然,量化的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應一個人的綜合表現,也會讓學生為了德育分數努力,但從管理上來看,對學生也是一個促進作用。在量化上,盡量使用激勵制度,減少懲罰制度,營造積極向上的德育氛圍。家庭與學校加強溝通,緊密參與學生的德育建設中,認為家庭教育對學校的德育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對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帶來積極有效的影響,使學生的德育工作雙管齊下,環環相扣。
4.關注“全員育人”。謝崇明強調根據中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結合我國學分制改革的模式和進程, 學生管理體制的建立要有利于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建立知識、能力、素質三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學校各方面的優勢,鼓勵專業教師參與育人工作, 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學生工作新局面。何妙認為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僅憑學校內部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管理工作必須向開放型和立體式模式發展,建立健全校內外學生工作的聯系和組織機構,形成以學生管理工作職能部門為中心,企業、家庭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多側面、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網絡。
1.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徹底。中職學校的制度管理多集中在告訴學生應該或不該做什么,如考勤制度、課堂紀律制度等。中職學校在生源不足、招生競爭壓力大的情況下,在進行學生管理時,因擔心生源流失,有寬容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嚴格執行制度的情況發生,致使學生管理制度的權威性逐漸降低。同時,還存在約束性制度較全、較規范,但缺乏指導學生成長成才的機制、體制的情況。
2.忽視情感教育在學生管理中的重要性。中職學校對學生的教學活動、文體活動主要采取制度約束的方式進行管理。制度約束式管理模式強調紀律性和規范性,注重共性教育,以減少和避免違紀現象為主要目標,主張嚴管,采取“堵”“壓”為主的硬性管理方式,忽視了情感教育所起到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
3.管理者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手段需要創新。中職學校很少建立起合理的激勵機制,學生管理者的培訓和進修機會較少, 導致個人能力水平停留在某個層次,而沒有實現職業發展和個人提升。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手機成為學生最經常使用的工具,中職學校因擔心學生癡迷玩手機而影響學習和休息而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但是,此方式無法限制青年人對新技術的追逐。迅速發展的新媒體技術要求學生管理者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青年人的需求和特點,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學生關注的領域占領學生思想陣地的前沿,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動。
4.偏重理論,缺乏可借鑒的管理實踐。現有的研究往往側重于理論,提出某種觀點或機制,但缺乏可操作性的一線管理辦法,可直接借鑒的管理模式不多,造成大談空談理論,卻忽視學生管理實踐。焦小龍提出的公司化班級管理模式,即根據中職學校實際將公司的制度管理、經營管理、文化管理方法融入到班級管理中,通過班級“仿真公司”模擬的企業情境使學生得到鍛煉和適應,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順應國家、社會、行業需要的前提下實踐而來,同時經過實踐檢驗,再指導實踐。作為一線學生管理者,尤其班主任,要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潛心于具體管理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創造更多的可供參考的班級管理模式,為中職學生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1]崔麗萍,郎曉輝,曲文芙.班級管理之“美人心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4,(06):31.
[2]岳維華.加強教學研究 提高教學質量[R].山東中職骨干教師科研培訓.
[3]何妙.淺析“以人為本”的中職學生管理模式[J].全國情商,2010,(12):99-100.
[4]方文杰.以人為本的中職學生管理模式探析[J].科技創新導刊,2014,(21):182.
[5]謝崇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模式的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8,(05):86-87.
[6]張木喜.中職校學生日常行為“6s”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通訊,2014,(16):32-36.
本文系山東省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課題(15SDJ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