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吉林省梨樹縣第一高級中學)
淺談學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王春艷
(吉林省梨樹縣第一高級中學)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感恩教育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感恩教育可以使學生形成感恩意識,能使學生對愛有更深的理解,對傳遞社會正能量、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都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校園建設 感恩 互動體驗 家校配合
如果說“曉之以理”的養(yǎng)成教育是發(fā)動機,那么“動之以情”的感恩教育就是校園文化的潤滑劑,二者互相依存,相互促進。感恩教育自古有之,“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這些例子常常被人們引用來說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動物尚切如此,何況人呢?只有讓孩子關注到身邊的愛,他才能體驗到愛,只有體驗到愛,他才能珍惜愛,只有珍惜愛,他才能懂得愛,只有懂得愛,他才能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內(nèi)心的情感,它讓人懂得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懂得尊重和理解別人、懂得珍惜和愛護這個世界。感恩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針對學生,同時也要面向家長和教師,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各種力量的合力推進才能讓感恩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課堂是老師們進行感恩教育的好陣地,教材和課外讀物為學生體驗感恩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可以充分挖掘各學科當中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的、有意識的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在課堂上結合感恩教育,能夠讓孩子知恩于心,知恩于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詮釋心中的愛,用心中的愛去感動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去影響整個社會,讓整個社會充滿正能量而變得更加和諧。
其次,感恩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老師可以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的形式告訴家長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設計一些孩子與家長互動的實踐活動來增進家長與學生對愛的理解,讓孩子和家長在活動過程中增加對感恩的認知。孩子需要感恩教育,家長更需要。在“拜金主義”的沖擊下,很多家長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jīng)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家長的價值觀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到孩子的思想,對孩子形成誤導。家長在配合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既是參與者,也是實踐者,在今后的更多時間里,他們將以自己的身體例行為孩子作表率,讓孩子從他們的身上認知愛,讓孩子懂得感恩。
此外,開展感恩活動也是認知感恩的有效途徑,教師們只有把自己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動匯成了源源不斷的感激,在內(nèi)心里對“感恩”有了深刻的理解與體會,才能將“感恩”化為“感動”,而這種感動就是喚醒、是激勵,用這樣的感動才能去滋潤無數(shù)渴望在愛中成長的幼小心靈。
感恩教育需要設計載體推進,只有在參與的過程中才能對愛有更好的理解,對感恩有更深的解讀。首先,營造良好的氛圍是前提。學校要把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作為一種重要教育資源和教育途徑,這有利于熏陶和啟發(fā)學生,“入蘭芷之室,久之不聞其香”就是這個道理。從校園布置著手,從教學樓的標語、圖片,到宣傳櫥窗里張貼的展版,都緊緊圍繞“感恩”這個主題精心設計,以此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感恩的痕跡;班級里通過黑板報、教室布置比賽,鼓勵并提倡學生設計“感恩畫、感恩卡、感恩語、感恩報”,使每一個班級都充滿感恩的氣息,讓學校每一個活動充滿感恩的正能量。
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可以不斷豐富載體,設計不同的活動加以推動。如在校園范圍內(nèi)可以組織“愛心書屋”“我愛我家”“老師,我被你感動”“美德在我身邊主題班會”“組織歌詠賽”“設計愛心實踐作業(yè)”等活動,通過這些系列活動地開展,為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搭建良好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摯愛,體會老師對他的關愛,看到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愛,這樣才容易讓學生體驗到愛,更有利于在下一步實際行動上有所突破,收到預期的效果。
勃朗寧說:“拿走愛,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感恩教育就是要讓人的心里充滿愛,回報社會更多的愛,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目前的高考教育體制,造就了很多只對“知識”感興趣的“機械人”,孩子心底的愛有待于被喚醒。只有感恩教育才能夠喚醒孩子對愛的理解、對感恩的關注,讓孩子們通過知恩、識恩、感恩,會懂得同樣用自己的愛去回報他人。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如幫父母掃地、洗碗,在學校幫助老師擦黑板,同學之間結成“一對紅小組”,在社區(qū)幫助打掃衛(wèi)生等等。這種感恩并不是建立在交換的基礎上的,是受內(nèi)心的良知驅使自覺完成的。學生應該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父母、對親人、對老師、對朋友的愛和感恩,如動手做一張愛心卡,把它送給讓我感動的人;為地震、冰雪災害里的人們捐款捐物;把喜歡的書籍送給貧困地區(qū)的同齡人;進行實踐調(diào)查,尋找身邊的感動;把自己對感恩的理解做成手抄報,在校園里進行展覽等等。孩子的內(nèi)心是一片處女地,你若播撒愛的種子,那里便開出感恩之花。通過各種形式的感恩活動,讓學生們在愛中成長,在愛中進步,讓他們變得感覺更敏銳,情感更豐富,讓他們懂得發(fā)現(xiàn)身邊美好的人與事,懂得珍惜已得的愛,懂得在得到的同時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感恩是人類美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孩子心靈的燈塔。校園是這座燈塔的主要陣地,教師要用愛點亮這座燈塔,讓燈塔的光芒照射到校園的每個角落,更要永久地照亮孩子的心。同時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努力配合。作為學生,更應該讓他們在“愛的活動”中加深對感恩的認識,接受考驗,得到鍛煉,喚醒感恩的心,激起對社會的責任感,從而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