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敏
(青島市黃島區隱珠小學)
淺議如何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小學生學習中
◆張澤敏
(青島市黃島區隱珠小學)
小學生在學習時有很多習慣,受各種觀念的影響,學生把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完全區分開來,其實只要善于發現,善于觀察,就會發現生活和學習完全分不開,尤其是小學科學與生活。小學正是探索生活中各種科學現象的時候,而科學的學習能夠很好地解答學生的疑惑,讓他們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有科學正確的認識,很多家長教導學生要把學習和生活分開,不能混為一談,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闡述了小學生如何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包括生活中與學習的習慣以及把學習習慣融入到學習中的方法兩個方面。
小學生 科學 生活習慣 學習方法
小學生在剛接觸科學時,對于這門學科是充滿好奇與興趣的,因為科學可以幫助他們解答生活中很多其妙的現象,讓他們的視野得到開闊,頭腦不斷充實,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現象。但是,小學生還沒有意識到,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家長在對小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時很少有人能夠通過準確的科學語言來幫助學生解釋清楚,所以家長要鼓勵學生多從課本中找答案,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把生活和學習習慣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現實中家長往往不這么做,學生有疑問時要么隨便敷衍幾句,要么不回答,這種處理方法學生就會失去探索生活問題的習慣,更不用說把生活中的好的習慣融入到學習中了。
小學生之所以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習慣融入到生活中,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生活中的問題和他們的學習有很大的關系,小學生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問題能夠形成自己主動探索,找到科學答案的生活習慣,那么他們在學習時就可以把這種好的習慣帶進去,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會自己去思考、探索、動手,以此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相反,如果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了問題卻沒有想要解決的想法,即使有問題也對它置之不理,不愿意探索,等著別人告訴自己答案,那么他們在學習中這種壞習慣也可能體現,他們有不懂的問題不會主動去找人討論,有任何問題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會坐享其成,如果沒有人告訴自己答案,他們也就懶得去想這個問題,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習慣就會越來越壞,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在學習中不會有太大的進步,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形成好的生活習慣,并能夠把這種習慣帶到生活中,就必須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學習的關系。
在小學學習中,與生活有最大關系的一門學科就是小學科學,小學科學致力于解決小學生對于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解答,比如為什么會形成彩虹,形成以后彩虹為什么不會長時間出現在天空中,平面鏡中看到的自己與自己是相反的還是相同的,為什么會出現熱脹冷縮的現象,等等。這些都可以在科學課本中找到答案,生活中的各個問題都與科學有著很大的關系,很多生活現象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原理,但是可以利用這些現象來解決一些問題,小學生如果能了解這一點,就會不斷探索生活中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科學理論來得到答案,讓小學生了解到生活與學習的關系,他們能夠在生活中思考問題,在學習中聯想生活,這樣能夠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能夠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有生活的習慣,不斷進步不斷成長,這就是讓學生了解的生活與學習的關系的好處,當然,這與家長和教師的引導脫離不了關系,他們要引導沒有太多意識的小學生,讓他們能夠意識到這個問題。
小學生意識到學習和生活的關系之后,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就很重要,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就是能夠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對于生活的熱愛和探索的樂趣能夠融入到學習中,讓他們在學習時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夠得到樂趣,與其說是要把學生的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倒不如說是把學生的生活態度融入到學習中,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樂觀的態度如果能夠融入到學習中,他們在學習時就會有很大的沖勁,會很自覺,不用整天埋頭苦讀也能有很大的收獲,既然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有這么多好處,那么如何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呢?
首先,學生要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把生活中的問題能夠帶到學習中,這樣學生就有動力來解決這些問題,能夠更快的把科學和生活聯系起來,如果學生在生活中根本發現不了問題,那么他們也就沒有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想法,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讓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很重要,家長也可以在生活中與學生交流時有意的問他們一些問題,比如為什么農民在種地時要不斷翻土壤之類的問題,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問題,之后他們就可以自己慢慢發現。
其次,教師在教學完成以后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現象。學生在上完課之后有時會沒有意識到課堂中提到的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生活中發現是否有課堂中的問題,如教學生觀察媽媽在燒水時水沸騰的時候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的,而且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很短,學生沒辦法抓住它;或者是讓學生在購物時留意觀察超市里的飲料是不是都沒有裝滿,這樣他們就會有有這種去探索的想法,放學后迫不及待地完成教師給布置的任務。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這些現象他們也能夠根據學習的知識解答出來,加深他們對于知識的認識,在教學完成之后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更有利于學生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再把學習狀態融入到生活中,兩者相互帶動與促進,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最后,要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以后不要刻意為之,真正讓生活習慣成為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意識到家長和教師在刻意培養自己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的習慣以后,學生就會為了博得家長和教師的喜愛,同時獲得自己心理上的滿足,就會在學習時想要把每一個問題都與自己的生活實踐聯系起來,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這種條件能夠把學習到的問題都在生活中發現,如果他們死鉆牛角尖,非要把學習中的問題找到與之對應的生活體驗,他們就得不到樂趣,比如在學習地球與其它行星、大氣圈、生物圈等問題時,如果小學生要在生活中有體驗,這是基本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沒有這種條件親自去體驗,他們可以通過視頻來了解這些知識,不用太過刻意,這樣反而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在學習中要想把生活習慣融入學習習慣中需要循序漸進,而且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會自己慢慢形成,不用非要把所有知識用到生活中,讓生活習慣自然融入學習,這樣才算是學習與生活真正結合起來。
要讓小學生把生活習慣融入到學習中,就必須有耐心引導他們產生這種意識,然后有意識地讓他們把這種習慣延續,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影響學生長期的發展,不會輕易改變,習慣不是可以培養的,所以形成以后不會輕易消失,這也是把生活與學習相聯系的好處。只有讓小學生平常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的時候更加的得心應手,使小學科學的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習慣中去,時刻把小學生科學的學習貫穿到日常生活和習慣中,做到小學科學的全面進步。
[1]雷紅萍.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中的家庭因素研究——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J].都市家教月刊,2014,(06):272-273.
[2]許賢姬,韓春姬,平良一彥.延吉市小學生骨密度與生活習慣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8,(07):1255-1258.
[3]王潤清.細微處入手,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談微課程資源在小學科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4,(18):91.
[4]秦海權,汪曉贊,季瀏.上海市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習慣與身體鍛煉的現狀——兼談契約學習法在中小學科學教育中運用的可行性[J].體育科研,2012,(0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