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趣味式教學法的分析
◆張 靜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趣味性教學模式逐漸引起教育學界的重視,趣味式教學法的教學核心是趣味性、實效性,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挑戰。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學生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如果僅僅應用傳統式的板書教學模式,必然難以跟上時代的教育潮流。高中地理學科自身具備較強的邏輯性、系統性,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邏輯空間想象能力,才能解決地理課堂上的諸多學習難題。該文就高中地理課堂趣味式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旨在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高中地理 趣味式教學法 懸念教學法 教學效率
提問模塊是高中地理教學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教學效率,需要進行新知識內容提問模塊的優化,進行所提問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通俗易懂,以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協作。在這個環節中,提問模塊的設置必須要保證溫故知新。教師在新課教學前,必須進行所提問問題的精密設置,確保問題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比如,在《農業的區位選擇》這一章節,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本地區主要的農產品分布是怎樣的?影響本地區農業生產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農業地域及農業區位的關系的?如何利用好綜合分析方法及其區域比較的方法進行實際地理問題的解決。
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將農業區位選擇的分布規律、影響因素等揭示出來,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活躍心強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聯系已知及未知的知識,讓學生充分汲取所學知識內容的精華,由簡單到復雜,逐步的理解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應用生動形象的教學事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熟練應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利用與所教學內容相關的謎語、詩詞、地理現象等進行教學,實現地理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場景的結合,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調動,保證課堂教學氣氛的提升,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營造出一種和諧積極的教學范圍。比如,在《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這一章節,教師可以將城市的等級比喻成倒立的古埃及金字塔,經濟越發達,綜合發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影響的范圍就越廣,等級就越高。讓學生集中精力去學習相關的城市服務功能知識,這樣教學的目的是擺脫地理教學的枯燥性、抽象性,讓學生喜歡上聽課。
(二)優化數據信息資料的應用方式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教師需要進行數據信息資料應用方式的優化,在新課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充分、科學、有說服力的統計數據進行新課程的教學。比如,在《荒漠化成因與防治》這一章節,教師可以進行我國耕地面積、人均耕地面積與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比較。通過充分科學的數據,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目前荒漠化問題的嚴峻性,讓學生了解到沙漠侵吞、水蝕、風蝕等的惡劣影響,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土地荒漠化的相關知識,這是高中地理課堂趣味式教學的重要方式。又如,在環境問題教學章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我國水資源消耗速度、森林消失速度、沙漠化進程等數據的播放,這些鮮明數字的科學數據會讓學生觸目驚心,引起學生內心環境保護的共鳴,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實現教學工具的多元化
時代的發展,讓教學工具日趨多元化、復雜化,為了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必須保證教學手段的多元性,避免教學模式的枯燥性、單一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音頻教學、實物模型教學等手段的應用,進行相關影視圖像的出示,保證學生讀圖能力、用圖能力的提升,讓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具象化、趣味化,讓學生突破地點、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翱翔在知識的天空。
科學技術的進步,讓多媒體設備不斷得到普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相關教學資料的補充,教師可以自做相關的教學影視資料,通過對多媒體的使用,讓學生深入了解不常見的自然現象,再現地理知識的相關場景,如地震的整體過程,火山爆發的過程,沙漠化的過程等,讓學生足不出戶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觀及地理現象,利用相關的音頻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地表形態變化章節,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進行音頻資料的播放,播放一些海蝕、水蝕、風蝕等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對地表形態有一個大概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再向學生講授影響地表形態的重要因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的力量,進而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學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地圖是課堂學習的重要工具,學生通過對地圖的學習,能夠了解相關的地理現象及規律。比如,在地理環境特點這一章節,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教師需要進行不同專題地圖的教學綜合,進行氣候分布圖及自然帶分布圖的結合,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在掌握氣候類型分布知識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世界自然帶的分布狀況,自然就能夠依靠氣候的分布規律,掌握世界自然帶的分布規律、分布特點,進行不同氣候類型及自然帶關系的分析,這需要讓學生自己利用好地圖,做好地理知識點的對比及歸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更加具有趣味性,從而有效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實現懸念式教學法的應用
在實踐教學中,要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進行懸念式教學法的應用,利用一些帶有懸念的問題導入新課,控制好問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喜歡去推測,樂意去想象、分析,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懸念式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懸念的設置,保證教學效率的提升,這需要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比如,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這一章節,在上課時,教師可以進行蝴蝶效應現象的引入: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的一只蝴蝶偶爾振動翅膀,幾周后就可能在美國產生災難性的影響。這充分說明地理環境之間是整體存在的,每一個細節的變動,可能就會影響整體布局的變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對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必然有一個深入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升了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又如,在時區及日界線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不能準確理解時區與日界線的關系,教師如果單純的板書教學,可能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懸念教學法的應用,設置一個合理的懸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這樣設置:哥倫布完成環球旅行回到美洲時,發現航海日記的時間與當地時間相差一天,船員們百思不得其解,同學們如何解決他們的疑問?通過這樣的懸念設置,必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對地理課堂趣味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突破傳統模式的局限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益。
[1]趙國軍.重慶市鄉土地理教學發展變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
[2]李文娟.地理課程資源綜合開發及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李秋芳.中學地理中的國際理解教育內容及方法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