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華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左家塢鎮夏莊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
◆王宇華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左家塢鎮夏莊中心小學)
識字是學習語文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前提。只有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生活。然而,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結合自身的實踐來談一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具體策略。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策略
小學語文是為初中以及后續的學習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而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習漢字能夠引導學生重溫經典,弘揚傳統文化,因此,在小學階段,識字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
1.重視識字數量,忽略落實的質量
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將識字量作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忽略了學生的完成情況,因此會出現有的字詞教師強調過許多次,學生依然不認識的情況,教師費了很多氣力,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
2.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缺少創新性
提到識字教學,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抄寫、抄寫再抄寫,似乎除了抄寫,沒有什么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時間久了,學生難免會產生厭倦心理,就算是抄寫也會敷衍了事;
3.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從真正意義上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的個人發展。
1.加大落實力度,學習生字及時鞏固
常言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每位教師都希望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最多的字,但即使學生依靠瞬間記憶課堂效果不錯,也很難保證在需要的時候學生能夠快速地在腦海中反應出來這個字的寫法。因此,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識字數量,而忽略落實的質量。首先,課堂上進行及時的小結與復習,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其次,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班級授課制自然有利有弊,一個班級上幾十個孩子,很多時候老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孩子的掌握情況,需要家長有力的配合,比如在孩子每天的作業本上簽字,比如在每天學完生字后及時聽寫等等;最后,定期地鞏固學習過的生字詞,決不能出現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況,在很好地掌握舊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正所謂“溫故而知新”。
例如,在講授《山石田土》這一課的生字時,結束了基本的教學后,課堂時間還有剩余,索性進行了當堂聽寫,并找同學到黑板上去寫。漸漸地,我發現學生十分樂于到黑板上寫字,似乎可以體驗當小老師的樂趣,給人一種新奇之感。聽寫過后,可以采用同桌互評等方式及時地落實并糾正錯誤,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把很多內容留到課后去完成遠不如在課堂上落實來得效果好。
2.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
其實識字是一件比較枯燥乏味的事,那么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在其中,心甘情愿地去識字呢?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其中。首先,教師要積極參加培訓等專業實踐活動,緊跟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充實與完善自己,針對自己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做出一番調整;其次,利用形象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小學生想象與聯想能力豐富,對于一些生字完全可以通過直觀的教學工具或圖片來進行教學;最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使用字典等工具書來掃清字詞障礙。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及時地查字典,也許一遍沒能形成記憶,兩遍沒能形成記憶,但是三遍,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形成記憶!
例如,在講授“田”這個字時,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與延伸,考慮到這個字結構比較簡單,就將其甲骨文-小篆-楷書的字理演變講解給學生,啟發學生在學習生字時不要死記硬背它的讀音與寫法,而要充分考慮到字的本身意義及演變,并且能夠熟練地運用。
又如,一天學生突然問我“戊”字讀什么,考慮到這個字對于學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我又想進行一番拓展訓練,因此我用了一段順口溜來進行記憶“橫戌點戍空心戊”,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同時讓學生掌握了三個易混字的用法,提高了教學效率。
3.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盡管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我們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但眾所周知的是,每個人的基礎、興趣和性格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再用一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的話,難免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首先,在教學之余,對學生的情況做到基本了解,心中有數。通過聊天、談心、做游戲等方式拉近師生的距離,放低姿態,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只有讓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并且,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了解學生的情況之后,將學生分為上、中、下三個不同的層次,當然,層次的劃分需要教師獨立完成,切忌被學生知曉,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班級的團結;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制定簡單一些的學習目標,當學生完成目標后可以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享受到小小的成就感,期待看到他更大的進步。
例如,開學不久,我就發現班級上的小磊學習十分吃力,作業不按時完成,性格內向,特別是一些明確要求注音的作業,往往只寫漢字,不寫拼音。經過幾次談話,我發現小磊的基礎特別差,不寫拼音不是因為故意不寫,而是因為他不會寫。考慮到這一點,我利用課余時間為小磊補習了拼音部分的知識,并叮囑他遇到不會拼的拼音就查字典,漸漸地,小磊的語文作業中拼音的那一行不再是空白的,情況在逐漸的好轉。
4.靈活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已走進我國的中小學課堂,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一改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創新識字教學。首先,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達到嫻熟的效果。使用多媒體技術絕不是制作幾張幻燈片那么簡單,隨著科技的發展,也對教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的學習和充電才能保證不被時代所淘汰;其次,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的利與弊,揚長避短。很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不能做到為我所用,常常過于依賴多媒體,而變得不會講課,造成本末倒置。多媒體原本就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只有讓它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語文教學;最后,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五顏六色的畫面、旋律優美的音樂、動感十足的動畫往往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講授“火”這個字時,我設計了火的動畫效果,向學生進行了展示,栩栩如生,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發出了陣陣驚嘆,嘖嘖稱奇,啟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利于學生全方位地理解并記憶生字,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也使識字教學不再單調乏味。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識字是基礎,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揮灑汗水,運用一切能夠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新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而讓學生愛上識字、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
[1]馬麗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2]王秀艷.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探析[J].科學中國人,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