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娜
(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小學數學課堂與學生情緒調動
◆鄭雪娜
(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隨著“以生為本”教學觀念的深入人心,隨著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情感目標的愈發關注,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對某門學科興趣的培養,即改變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數學課堂同樣如此。因此,以小學數學課堂為模板,談一談如何促使學生的情緒調動。
小學數學 情緒 調動
要想調動學生的情緒,首先得先了解一下何為“情緒”。它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指人容易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發生較大較明顯的情緒波動。而將其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就是通過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潛移默化地將學生較為低落的學習數學的情緒轉化為較為高漲的學習數學的情緒,這就是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情緒化調動的意義。因此為了改變學生較為低落的學習情緒,本文將從學生主體性、教學游戲化、教學生活化等方面提出一些措施,僅供參考。
長期以來,我國都采取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針對客觀性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數學,很多教師因為過于擔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因此對數學這門學科采取高控制型的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不自覺的養成了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習慣,課堂中學生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學生的邏輯思維非但沒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卻與日遞減,為了避免這種不良現象的發生,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教師首先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習數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具體措施如下:
(一)給予思考機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都是喜歡模仿,喜歡被稱贊的,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數學課堂上尋找積極回答數學問題的學生,并對其進行表揚,這樣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稱贊和表揚,就會不自覺的去模仿榜樣行為,久而久之,班級中就會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數學的氛圍。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希望將教學計劃中的知識在一堂課中盡可能的傳授給學生,這時就會出現教師自顧自的講課,完全不顧學生是否能夠消化吸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可以在課前給學生預習的時間,在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補充講解,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速度而喪失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改變學習方式,增加學習樂趣
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學習能力不足等特點,教師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一個人的學習為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加他們學習的樂趣,在與小組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并汲取其他小組成員身上的優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使自身得到全面發展。尤其是在數學課堂中,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如在解方程式中,同樣的方程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在證明題中,同樣的證明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證明方法,因此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可以掌握不同的解題思路,幫助自己拓展數學思維,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數學課程是一門邏輯性和嚴密性極強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而對于具體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的小學生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小學數學課程需要依賴于感性材料,而教育游戲就為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此外,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邏輯性和抽象性極強的數學來說,更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教和學生循序漸進的學,教育游戲是一種操作性很強的程序,它可以一步一步的將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知識。最重要的是游戲本身的趣味性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具體措施如下:
(一)導入環節,激發學習欲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游戲可以作為一堂數學課程中的導入環節,從課程的一開始就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情感上愛上數學。例如,最近一個很火的游戲軟件叫做《神廟逃亡》,這個極具挑戰性的游戲不僅是成人的最愛,而且很多小學生都很喜歡這個游戲。在學習“方位”這一課程中,教師可以將此游戲作為教學活動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的開始與學生交流玩這個游戲的樂趣,那么這個游戲與學習“方位”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鞏固環節,加深學生記憶
在玩《神廟逃亡》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可供選擇的路,一會向左,一會向右,一會往上跳,一會從下鉆,或許學生在最初玩這個游戲的時候,不會注意到這個游戲里有關于方位的知識,這時教師可以提醒游戲或者給學生做示范,例如,在出現向左的路時,就快速的說出“左”這個方位詞,由于游戲界面的快速轉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這樣將數學知識與游戲完美結合起來,使得這個簡單的游戲更具挑戰性。
(三)評價環節,促進學生自評
那么通過這個游戲怎樣評價學生對方位詞的掌握水平呢?教師可以選取一名學生為代表,在這名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全班同學一起來說出方位詞,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與緊迫感,讓學生在緊張的游戲過程中熟練掌握“方位”詞。
我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生活化的基本要求。生活化即在教學中要重視小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已知為未知服務,找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生活化教學要保證教學緊密聯系生活,以學生可接受的形式開展學習,并在生活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思考問題。而教學過程的生活化可以從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的反饋與評價三個階段來展開。
(一)教學前生活化
為了使學生在上課前具有學習新知識的準備,教師需要讓學生在預習中首先結合自己的認知,從生活中發掘與之相關的生活資源,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教學前的生活化,可以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中的生活化
學生在教學前對本節數學課已經充滿了興趣。雖然大家關注的知識點相同,但每個同學的生活視角不一樣,提出的生活問題也不一樣。教師不可能對所有問題一一解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然的生活情境。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還可以消除學生在面對新知識的緊張和心理壓力,面對生活化的問題學生更能自由表達,最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教學反饋與評價的生活化
教學還應該注重教學反饋與評價的生活化,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十分信賴老師,老師的反饋與評價對他們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應該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評價學生時,教師結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投入課堂,是否與小伙伴融洽地交流,是否能主動尋求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此外,教師的及時評價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
綜上所述,學生主體性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熱情的前提條件,只有教師放下教學的權威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高漲情緒才能被調動起來。而教學游戲化和教學生活化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情緒的兩種方法和手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了解這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之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運用它,完善它,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情緒的目的。
[1]李占虎.小學數學課堂與學生情緒化調動實踐[J].青年文學家,2013,(04).
[2]學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