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聰
(臨沂涑河實驗學校)
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王 聰
(臨沂涑河實驗學校)
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當中,不但要對基本美術技巧以及相關專業知識進行教學,而且還應當重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加以分析,并對于這一系列問題加以探究,同時提出了建議和策略。
高中美術教學 審美能力 策略
隨著近幾年來對素質教育的持續推廣實施,對持續提高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逐漸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美術教學當中的一門重要科目。高中美術教學當中開設欣賞課,有益于加強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以及藝術專業的修養,還有益于開發學生的在創作過程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且,它還可以襯托出品德教育、智力教育所不能展現的育人效果,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為了提升和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應當主動探索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推動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工作的得以順利開展。
美術、音樂等能夠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課程,本應當被受到重視,然而現實卻與之相悖。由于應試教育制度尚未得到完全的改變,仍如一座大山般壓在學生、家長、教師甚至于學校的頭上。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工作中,面臨著以下兩種問題:
1.學校缺乏重視
當前,許多高中的學校領導對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的認識不足,造成學校領導認為美術教學對于非藝術類,以文化課為主的學生并不重要,過度重視文化課,從而忽略了藝術課的現象。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有的學校甚至沒有美術課,更無從談起審美教育;開設美術課的大多也是公共課,所以美術也就成為了學校的邊緣課程。
2.美術教學過于功利性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作用下,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師總是把高考做為教學宗旨和方向,因為美術不屬于高考的范疇,于是便忽略了美術鑒定欣賞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更有甚者還經常占用美術課時,造成美術教學時間越來越少,最終使美術教學成為表面文章。
3.美術教師專業技能較低
由于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術致使水平有限,并不能夠對學生加以正確的指導。很大一部分高中學校大都對美術課程的關注力度不夠高,在對專業美術教師資源的編制配置上,投入的也不夠多,產生了許多別的學科教師在平時兼任美術教學的模式,就算存在專業的美術教師,但是也都安排到了對美術特長生的專業指導教學工作中,造成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無法得到更好的指導和進步。
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正確的方法。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學生眼光的培養,同時更是包含學生思想道德在內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1.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教師應該經常帶學生離開教室,去戶外理解大自然與藝術創作,在開始階段樹立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念,從而產生科學的審美觀。美術的教學主要來自于生活當中,教師還應當多鼓動學生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去尋找美,在耳濡目染中改變學生的審美意識。或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解讀的時后,給學生講解美術形成的幾大流派,使學生對這一系列不同流派的藝術特色加以深入了解和領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2.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審美教學
多媒體技術具有效率相對比較高、容量相對比較大、視聽效果相對比較良好、信息資源相對比較開放快捷以及可以多方位互動等一系列功能特征,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為教導出一些綜合型、多方位的人才創造了更好的教學環境,同時也為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優化現行教學方法,促進美術教育朝著更深層次、更加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進步創造了優良的教學條件。在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教學當中,一些美術作品以及有關的理論都是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生們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對其加以理解和想象。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作品進行展示和演繹,就可以讓美術作品變的更加生動、更加形象,能夠充分的使學生對美術作品加以理解和想象,讓學生可以更迅速了解所學的內容,在無形當中提高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致。特別是有一部分美術作品,其創作的年代至目前已經非常久遠,創作時的社會環境和曾經人們的思想與目前的社會思想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處在相同的時代,對于那些因地域不同的西方美術作品來講,因為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關系作用,在作品的創作意識和表現形式等一系列的方面上分析,也具有十分大差異性,在學習時難度就非常大,更不用說對其加以進行有效的審美了。所以,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向學展示美術曾經的社會背景,對曾經人們的思想觀念加以理性的了解,在充分認識創作環境的基礎上再去了解藝術作品,讓學生對所接觸的美術作品不再覺得十分陌生,全面運用自身的一些想象力,并持續的加以分析和研究,刺激學生的審美潛質,對美術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綜合的審美練習。
3.科學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
在美術界中,創作的作品流派非常多,關聯的類別和數量都是非常繁雜眾多的。由于在美術課堂當中的學習時間非常有限,想把每副美術作品都加以具體的講解和鑒別欣賞也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美術作品加以適當的采用,盡量選用具備一定代表價值的美術作品來加以講解,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對學生加以按部就班的引導,從而引起學生產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愛好,以實現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效果。
4.創造自由寬松的審美環境
新科目的構建對欣賞課來說,就需要淘汰之前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是簡單的進行美術課教學或音樂課教學,而是在當下的教學基礎上系統的融合舞蹈課程相關知識、文學詩歌相關知識、數學知識、自然知識以及朗誦藝術等一系列的學科知識,引導他們從觀察美、展現美、到制造美和探索美的相關技巧和科學的價值觀。既達到理論知識與審美能力、審美過程與審美方法、審美的情感態度與科學正確的審美價值觀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的課程宗旨。教學過程中利用活潑生動、內容豐富多彩的一系列活動,使學生煥發出更大的學習激情和興致。在充分達到學生表達目標的同時,還要重視強化學生自身的創造力,盡可能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表達出藝術科目所具有一系列的人文性、系統性和靈動性。在活動中進修更加能夠刺激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熱愛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針對同樣一種美術創作的作品,每個人對其審美的觀點和角度都是不一樣的,也并不存在通常所說的標準答案,可謂是各抒己見。所以,在美術科目的審美能力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可以采用一視同仁的方法來教導學生,而應當努力給學生建立一個松快融洽的審美環境,鼓舞學生主動運用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自由的創造力,按照自身的想法對作品加以審美,同時敢于發表自己對美術作品的主張和見地。
[1]丁美霞.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4,(18):140.
[2]賴芳揚.淺談高中美術的教學原對提高美術教學成效的影響[J].教育界,2012,(31):133.
[3]黃秋雁.改革高中美術教學,提升學生審美能力[J].考試周刊,2012,(87):185.
[4]廖莎.高中美術教學如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J].軟件,2014,(11):297.
[5]趙爽屹.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由株洲市第一中學引發的教學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14.
[6]關英哲.關于職高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7]王曉靜.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