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闖
(吉林俄語專修學院)
基于后現代教育管理視角的我國教育管理發展方向分析
◆劉 闖
(吉林俄語專修學院)
后現代教育管理理論對我國教育管理發展具有指導性作用,引導我國教育管理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我國教育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基于后現代教育管理視角,分析我國教育管理發展方向,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后現代教育管理 視角 發展方向
“后現代社會”,即20世紀中期以后的社會,在該社會背景下,以現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反思與批判為基礎,教育管理理論逐步開始探究理論體系的構建。因此,后現代理論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得到諸多專家、學者的關注與重視。
后現代主義屬于哲學思潮范疇,同時,其是多樣性領域的混合,包括哲學、生物學、語言學以及生物學等。后現代教育管理理念下,主張重新解釋現實,提出對“現代”教育管理理論和實踐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后現代教育管理理論得到教育管理學者、專家的關注與重視。
1.教育組織的特殊性與差異性
現代主義所主張的統一性、普遍性以及整體性和二元論信仰,遭到后現代主義的反對,且提出事物多樣性與差異性的主張。對于教育管理組織而言,即不同組織存在不同特性,即使組織類型相同,其仍存在各自的特點。格林菲爾德提出,人并非生活在組織中,而是組織生活于個體中,以個體為載體。在組織過程中,人們做出決定,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與此同時,在人的作用下,組織得以創造,并以社會性存在物的方式存在,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創造方式,致使組織理論難以得到統一化標準。
2.價值問題的思考
現代教育管理學將教育管理領域的事實問題視為焦點,且十分重視管理技術的研究,圍繞“事實怎樣”開展質問,忽視對事實背后的問題探究。格林菲爾德,后現代主義代表人物,其認為:現代教育管理學屬于狹隘的科學觀念,是將教育管理推入羊腸小道的罪魁禍首。在后工業時代背景下,必須以廣義科學概念為依據,正確看待教育管理科學,打破科學控制決策和組織的狀態,摒棄科學是強有力控制的思想。簡言之,教育管理在研究事實問題基礎上,重點研究價值問題。
3.質性研究方法的應用
后現代主義認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真理,且沒有總的原則,每一組織均具有特殊性與差異性。在管理研究過程中,以研究大范圍組織為基礎,深入微觀世界,開展獨立且細致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定性的、質的研究方法得到研究者的關注。數據、問卷調查不再是研究的唯一憑據,研究者開始走向學校,在談話訪問過程中,體驗學校生活并記錄,為研究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料和依據。
1.基于教育組織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實施校本管理模式
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基礎教育改革運動中,校本管理作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正式出現。基于校本管理下,針對管理方面,學校被賦予更大權力,為做出最好的決策,應以接近教育實踐為前提。在此背景下,校本管理主張依靠群眾的智慧,提高決策有效性,合理采用分權制度,培養組織成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校本管理是后現代主義“去中性化”和“權力下放”思想的重要體現。具體而言,即任何學校均具有特殊性,其學校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完全適用所有學校的管理理論并不存在。縱觀我國教育管理,仍采用“研究——開發——推廣”的模式,并未以學校實際情況為依據,易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阻礙學校發展。在校本管理模式下,學校不再扮演政策被動執行者的身份,而是自主變化管理系統方式的決策者,轉變外控管理為內控管理,培養學校自我更新能力,制定符合學校發展的管理方案。
2.科學融入“柔性管理”
關注價值問題,即關注人文因素。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以非強制性方式和非權力因素方式為主導,充分發揮其影響力,達到預期管理目標。換言之,即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利用說服、勸說以及解釋等方法,開展教育管理活動,將人文情懷作為關注的重點,達到激發人內在動力的目的,培養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長期以來,管理技術的研究是我國教育管理關注的焦點,忽視對價值問題以及主觀因素的探究。因此,在我國教育管理發展中,應適當引入柔性管理模式,以組織文化性為基礎,激發個體的價值與創造性,為個體自我實現創造機會,提升教育管理效率。
3.踐行開放管理政策
原有學校以封閉式教育管理模式為主,然而耗散結構理論指出,系統開放性是系統具有自動生成秩序能力的保障。教育管理受校內外諸多因素影響,在因素間相互作用下,致使復雜的縱橫交錯網得以建立。教育管理并非一層不變,而是時刻存在變數的組織。因此,教育管理必須實現封閉向開放的轉變,正確認識非線性變化在教育管理中的價值,促使人們的創新精神不再受到限制,促進教育管理發展,推動社會進步。與此同時,在知識經濟影響下,更新管理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以開放式管理“代替”封閉式管理的管理理念。
總而言之,在不斷努力下,我國現代化建設得到較大發展,逐步朝著后現代社會發展。與此同時,我國在經濟、文化、政治、制度等多方面與西方存在差異。因此,我國教育管理應在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理論與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發展特點,以我國國情為出發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案,促進我國教育管理發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進步。
[1]禹露,魏斌.從后現代教育管理視角看我國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6):119-121+145.
[2]張曉峰.教育管理研究:從現代走向后現代[D].華東師范大學,2003.
[3]劉小倩.論后現代管理觀對高等教育管理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8.
[4]呂新華.后現代課程觀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