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寧
(四川省西昌市第六中學)
中學音樂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參加校外音樂實踐活動
◆陸秋寧
(四川省西昌市第六中學)
中學音樂教學既要利用好校內規范的教學資源,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豐富、多層次的教育資源。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有限的上課時間,培養學生的音樂自學能力,盡最大努力指導學生進行校外音樂實踐活動。
校外音樂實踐活動 聆聽 演唱 音樂編創
最新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音樂的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三個方面……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可是,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音樂實踐形式在課堂教學中雖都有實施,但畢竟學校音樂教育時間、空間有限,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校外各種新媒體對青少年產生極大的影響,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有限的上課時間,培養學生的音樂自學能力,盡最大努力指導學生進行校外音樂實踐活動。
“聆聽”是音樂實踐活動最基礎的一環,胎兒在母體內就能聆聽、感受音樂。中學生的聆聽雖帶有更多理性色彩,但在理性的理解中又必須帶有感性的共情與共鳴。就拿八年級上冊《音樂》第二單元來說,一首音樂劇選曲《回憶》如泣如訴,展現了主人公“魅力貓”孤寂而復雜的內心世界,教師在教學這一內容時一定要抓住“貓”的內心就是人的內、就是“我”的內心這一點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讓他們與主人公產生共情與共鳴,從而結合作品風格、技法等要素挖掘作品深層次的美與內涵,讓學生知道不管校外遇到什么音樂作品,只要以“我”之心去聆聽、去感悟、去分析,就能聽懂并甄別出作品的好壞與雅俗。
“演唱”是音樂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既害怕又想唱”是變聲期學生對歌唱任務懷有的普遍心態。此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和關懷,課堂教學任務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進行,找出真正適合他們學習的歌曲或片段才是關鍵。對于變聲期青少年來說,多聽、少唱且一定要帶著感情去輕聲歌唱才是最有效、最符合生理狀況的學習途徑。多則七八分鐘,少則四五分鐘,教師每堂課應安排一定時間指導學生練習歌唱的呼吸、發聲技巧,通過講道理、提要求,使他們逐漸養成每天適當練習歌唱基本功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能勝任許多歌曲的演唱,歌唱自信心由此建立,心態也隨之陽光起來,不時躍躍欲試參加一些校內外歌唱比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探究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是拿八年級上冊《音樂》第二單元《多彩音樂劇》來說,其教學最大目標是讓學生喜愛并且主動探究音樂劇相關文化。作為教師,第一步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播放豐富多彩、精心剪輯的課件比播放全劇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劇的新鮮感、好奇心和喜愛之情,一旦濃厚的興趣產生,課后他們就會主動查資料、看視頻,聽、唱音樂劇選曲,主動去學習、探究音樂劇相關文化。對教師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要吃透教材、抓住契機,以一個相對吸引學生的點切入教學內容,帶動整個教學層面有序、活潑推進,教師的語言應提綱挈領,力求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在校外音樂實踐活動中理解好每一部作品。
廣場大家唱、社區匯演……這些都是校外音樂實踐活動廣闊的舞臺。從選歌到表演細節,教師都能提出指導性意見:表演作品不宜過大、過難,具有青春氣息、優美積極、學生完全能勝任的歌曲才是中學生表演的首選。學生可以先在班上找找“上臺”的感覺,在同學們的掌聲與喝彩聲中,表演的學生容易找到自信、收獲經驗,也容易產生學習的動力;全體學生通過互當觀眾、良性互動,營造出積極學習、樂于表現的良好氛圍。教師還可組織“拉拉隊”,親自帶孩子們去觀看學生演出,通過觀摩和感受,激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到校外音樂表演實踐活動中去。
“音樂編創”是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的高級形式,其相對其他音樂實踐形式具有更大難度和深度。簡單的作曲來源于生活的口語化,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時間,具體教學中可先用念白的形式編創簡單的樂句或歌謠,比如“今天我很高興啊”這樣一句話,讓學生反復投入感情、帶著音樂節奏去念,一遍兩遍三遍,把自己的高興勁念出來,念到順情、順心、順口,最后由念變成唱,一個簡單的樂句即編創成功了。音樂編創一定要走出校園,在我們大涼山,校外有豐富的音樂資源,如彝族、藏族民間歌手表演的許多歌,優美且蘊含著很多音樂創作技法,教師可帶學生去民間聆聽民歌手的演唱并進行錄音、分析,學習、借鑒其編創技法。什么是“魚咬尾”“換頭合尾”“變奏”……從聆聽作品到分析、講解理論知識;由實踐性的欣賞回歸到創作技法研究,這樣才能保住學生學習音樂編創的興趣并真正提高他們的編創技巧。
總之,中學音樂教學既要利用好校內規范的教學資源,更要充分利用校外豐富、多層次的教育資源;教師即要指導學生校內音樂實踐活動,更要指導學生校外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感悟到音樂的靈魂與內涵。在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教師是參與者,更是引導者;在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教師不一定事必躬親,但必須給學生指明方向并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其自學音樂的能力。音樂作為青少年抒發感情表達自我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在很多方面都極大地影響著新一代的成長,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對中學生的校外音樂實踐活動作好指導!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