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梅
(河北省樂亭縣汀流河鎮汀流河初級中學)
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探究
◆徐秀梅
(河北省樂亭縣汀流河鎮汀流河初級中學)
研究教學方法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只是一種手段和措施。俗話說:“教學方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
初中數學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思維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許多家長望子成龍能夠出人頭地,然而,許多孩子在初中數學卻學得很差,有很多教師在數學課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也花了很多時間,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本人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
人的智力天生沒有大的差別,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數學能力的前提。提前預習數學教科書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你在課堂上做好準備工作,帶著問題或興趣在課堂上聽講,就會產生一種主動學習的心態和思維習慣,就能夠集中精力應對新課程的難點和重點。在教材中把知識點進行批、劃、圈、點。這樣做,有助于理解課文,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讓學生把不明白的例題做上標記;在預習之后,試著把問題帶到課堂,為以后進行復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新知識,在沒有學之前應仔細閱讀,積極準備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養成自學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把老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提前預習。比如學習實例時,應該弄明白題目告訴了什么條件,書上是怎么回答的,為什么這樣,有沒有新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樣的。對這些重要的問題,大腦要逐步深入,學會運用已學知識,探索新知識。
從錯題中認識和了解個人的不足。每次數學考試后,分數已經成為過去,重要的是,從考試題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正是這種錯誤的題,把我們的缺陷暴露出來。但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分析錯誤。針對這個問題,一些老師給學生寫下來,但我認為這是片面的。測試錯誤主要是由知識或能力造成的,缺乏知識造成的錯誤,只要返回到教科書,便可以解決,教科書沒有提到的是肯定要記住的。能力題沒有必要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只有自己徹底理解了才能在下次考試中獲得成功。
不要認為一些內容是簡單的聽,數學學習是一個非常系統的,而且老師總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解釋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摸索的話,會浪費很多時間。思維除了天生的因素,還有后天的訓練,如果覺得思維跟不上的話,就要多練習了,熟能生巧!中學的數學在教學大綱很少改動的情況下,考試內容、難度都不會有太大的浮動。平時要多做題,多練習,掌握了出題的套路、解題的方法,就沒什么難度可言了。
其實有一句話非常經典:“學數學就是先把書由薄讀到厚,再將書由厚讀到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你首先要學會舉一反三,見到一個題要學會引申出與其相同類型的題目;其次要學會歸納總結,將你見過的相同或類似的題目,歸納到一起,尋求其相同點,繼而總結出規律、類型及解這類題的一般形式。這樣一拓展一歸納,不但公式和概念記得很清楚,見到題后也不會手忙腳亂。另外,一定要有一個糾錯本,無論什么科目都一樣,將自己平時和考試時候的錯題一一摘抄下來,先將自己解錯的過程和答案抄下來,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將正確的過程和答案寫下來,平時空閑或考試前拿出來讀一讀,第一,復習有了目標,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第二,正確與錯誤對比,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易錯點,在考試時就會注意。如果想買一些輔導資料的話,建議買那些例題多的,例如,《中學教材全解》,學一學書上的解題方式,對自己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教師應尋求最有利于學生,學生也最愿意接受,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有利于學生的科學創造力的教學方法,將各方面協調發展的最佳教學形式。以豐富的內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的形式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的科學知識;如果是深度處理的例子和練習的缺乏,學生不容易把握,應該嘗試開發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前提下,掌握基本技巧。
提高解題能力,我們需要一二本適合自己情況的數學參考書,掌握以下要求,能幫助你進行選擇:所選的題目具有典型性,不搞題海戰術;內容富有啟發性,解一道題就懂一點數學思想方法;難度適合學生接受能力,不要高不可攀;題目分層配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當前形勢下,改變原有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是長期的研究和實踐,開發和設計出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目的是在積極推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更主動更有興趣的進行學習,所以以上所描述的每個學習方法,教師應該明確,并有深刻的認識,從而能夠在各個環節中的學生學習過程的每個階段,每個環節將給予正確的指導。
總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小的細節注意起,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培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把數學學好。
[1]林婷.對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雜志,2008,(03).
[2]陳冬.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調控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8,(02).
[3]張文法.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08,(04).
[4]梁培斌.應注意數學課堂的細節與實效[J].考試周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