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利
(河北樂亭新寨高級中學)
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
◆劉淑利
(河北樂亭新寨高級中學)
隨著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師們在文言文教學領域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如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一直是語文教師探討的熱點。通過多年的教學摸索,筆者認為培養文言興趣,變革教學方式,夯實文言基礎是實現文言文高效教學的可行性策略。
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有效性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學更有效,這是擺在全體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通常都采用教師分析講解的方法,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講,缺乏生動性和形象性,難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所灌輸的知識,根本不懂得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識。因此,必須改革高中文言文課程,采取有效措施,改進課程教學。
1.誦讀法。我們教材中所選文言文都是經過時間淘洗文質兼美的傳世名作,往往比現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賞價值,因此接觸它們的時候先大可不必忙著去肢解,去條分縷析,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先讀、多讀,目視其字,耳聞其音,心悟其情,從字、詞、句到段、篇,從表面到深層含義,進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復誦讀中,認知文字,感受聲律,疏通文脈。誦讀是學生的重要閱讀實踐,教師的任何講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驗、感受。尤其是文言散文和賦等文學性比較強的文言文如《赤壁賦》《阿房宮賦》更要多讀。有了誦讀,課堂上便少了沉悶,多了熱鬧,多了情趣,多了活力。
2.拓展法。開發文言教學資源,開拓文言學習途徑,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文言文學習過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養成的過程。教材是一個根據地,但是僅靠這個根據地還是遠為不夠的,應盡力拓展教材空間,就是盡力擴大文言學習的根據地。由此讓學生走向歷史,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進而受到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我在教學中做了這樣的探索,開設了《說文解字》《中華成語典故》等課程。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拓展了文言文教學的空間,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多媒體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新課改下,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必須經過的道路。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優化教學,實現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自身的優勢,它可以實現圖文并茂,采用圖面、聲音、視頻等有效方式把課堂內容用簡易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比傳統的老師講授效果好很多。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載體,是古人思想的載體,也是作者情感的載體,教授文言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文言文這個載體來認識傳統文化精華、陶冶美好情操,因此不必讓學生過多地受字詞句的牽絆,而應該教會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去思想語言深處的文化內涵,感受作者為文時的心里波瀾,這樣,才能汲取文化營養,受到美的熏陶。把學生引導到對文言文內涵的感知上,才能使學生真正懂得文言文知識的豐富性、多樣性,改變他們認為文言文又舊又難的認識,萌發深入了解文言文的想法。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學習中,要讀懂課文,理解文意,必須反復誦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是古人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他們重視誦讀的習慣無疑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大聲朗讀也是培養語感、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的必要手段。但是,只有把讀書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讀出書中的味道。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文言文的教學不能忽視誦讀,更不能忽視引導學生思考。帶著問題在思考中誦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感悟文言文,進行有效學習。
例如,在教讀《赤壁賦》時,將誦讀與思考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蘇軾曠達的內涵:文章第四段承上文客曾表示“羨長江之無窮”,又希望“抱明月而長終”,所以本段蘇軾列舉江水、月亮說明去留、增減的辨證關系,歸納到一般的認識原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軾的這種宇宙觀和人生觀表現了他對政治迫害的蔑視,對于所追求之理想的堅持,身處逆境依然那么豁達、開朗、樂觀、自信,這些可貴的精神正是學生必需的,也是學習文言文首要的目標,即:滋養精神,傳承文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教師應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合作和分享。
語文教學尤其是文言文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實踐學習為主,教師的職責是激發學生深厚的興趣,在學習方法上加以指導,幫助學生領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課堂不應只用講述法、講解法,而應依照學生能力水平、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更多的方法。改變“課課一個樣,常常一個腔”的學習模式,小組合作、知識搶答、我來做老師等寓教于樂的各種活動都會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進行文言文學習。
總之,只有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實踐學習、創新學習的能力,才會更好地完成歷史、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
[1]郭曉青.傳統文言文教學與新課程下的文言文教學探微[J].甘肅科技縱橫,2005,(03).
[2]錢國利.高中教材文言文基礎調查與教學探討[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