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梅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三中學)
探討如何進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
◆唐玉梅
(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三中學)
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新的突破,它不僅使學生們的眼界得到開闊,還令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道德品質得到了提升。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它對于學生當前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就目前來看,對綜合性學習研究的論文并不是很多。針對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一系列的探究,明確其性質,分析其意義,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綜合性教學的策略。
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 策略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有豐富內涵的一門學科,它是初中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文教學不僅包含了語言以及文字的學習,還包括了寫作以及口語等方面。學生只有在初中階段抓緊語文的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拓寬思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國家以及社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變得極為重視。
語文教師是新時代人文精神的代表,所以他們需要關注社會科學、自然地理、科學發展以及體育等一系列領域,為學生在迷茫的時候指明道路,教導學生在當即社會如此眾多信息中選取其中對自身有利的信息。
語文教師需要豐富的創造力,在教學中為學生創建合適的、理想的活動情境,更要善于運用自身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們可以敢于去創新,不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鼓勵學生去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對問題進行全方面的考慮,不要單方面的去看待任何一種事物。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活動中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判斷,幫助學生制定一系列的改正計劃,促進學生及時完善自身,不至于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此外,教師還需要與學生做好溝通工作,綜合性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有良好的溝通橋梁,同時學生之間也是同樣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注重這其中的一項往往會即入一個教學的誤區。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平等對話,互相尊重才是進行綜合性教學的良好條件。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語文《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時,要先考慮學生的想法,并把學生分為兩部分,雙方各持自身觀點進行探討,最后教師在進行總結,這樣不僅學生之間進行了溝通,教師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身的平臺,為進行綜合性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與其他教學方式注重點不同,它提倡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不再一味的為學生灌輸古文學、寫作等,而是強調將語文與社會和藝術相互結合,從多方面為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用科學解釋一些教學閱讀,用肢體代替文字。在當今社會,只有全方面的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才能把學生鍛煉成社會需要的人才。
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是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要達成的一個目標。在進行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確定自身位置,要保持在一個引導者的角度,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把各學科相互融合,以語文為基礎,相互輝映,所以教師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后要予以學生充分的消化空間,使學生的潛力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
綜合性教學強調自主思考的同時,也強調團隊的合作,在大的教學環境下,要把競爭放在第二位置上,互相合作共同提高才是最主要的。在一個人面臨瓶頸的時候,才會體現團隊的強大,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很渺小,集體的智慧才是無限的。問題得到解決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促進了學生之間友誼的建立。
初中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學習主要作用在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每一個綜合性教學目標都需要一套與其相對應的教學方式,靈活多變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也是語文教學發揮到最大限度的關鍵。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不同學科類文章來提高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從而達到知識面拓寬的目的。同時,課后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布置合理的、多答案傾向的課后作業可以幫助學生訓練其發性的思維。
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還可以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綜合性教學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效的融合,培養了學生自主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綜合性教學,讓其發揮最大的功效,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更多是要拓寬學生的思維,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制定的每一個綜合性學習目標都需要一個合適的教學方案,初中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需要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案,這將會使其發揮最大的效果。我們分析語文教學的特點,可以引導學生盡量多的去讀一些語文或者其他學科的相關文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閱讀水平,最好是在課余時間根據學生分成的小組進行討論,把古文或者其他學科類文章不懂的地方進行分析,同時教師在制定作業的時候要盡量選一些答案多樣化的題目,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教師作為語文課堂的的領路者,要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教學資源以及課外材料,并對其進行整理,使其更適用于當前教學環境,做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完善當前教學方案。同時教師也要利用學校圖書館和網絡教學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以及自我補給的平臺,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教學策略如下:
第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尊重課本主題的基礎上,豐富主題內容。語文綜合性學習實際上是一門相對新興的課程。它的取材相當廣泛,學習的主題隨處可見。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發現這些隨處可見學習主題的價值和意義,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學習的主題。教師要沿著語文教材中所給出的提示按照課本的安排組織學生實施,并再實施的過程中豐富主題活動的內容。例如,在七年級上冊《這就是我》主題學習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身邊活動展開主題學習,除了讓學生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之外,教師還需要對主題進行適當的延伸:建立成長相冊;同學之間互相評價等。
第二,改變課本主題,催生主題資源。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課本中很多的主題活動無法實施。如《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合理改變課本主題,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組織開展綜合性學習。例如,將《追尋人類起源》改變為《自我成長大揭密》,讓學生去家中搜集與自己身份有關的信息,并與父母溝通了解自己的成長經歷。這樣,學生就能在搜集資料與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感受《自我成長大揭密》主題的價值和意義。類似這種主題活動既能貼近學生生活,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實踐才能證明理論,同時實踐也是發現的基礎,只有不斷把想法付諸于實際才能有所發現,實踐是創新必不可少的條件。初中語文綜合性教學的發展離不開教師以及學生的不斷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倡導學生提高動手以及動腦的能力,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對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可以引導學生去編排一些話劇之類的舞臺劇,幫助學生更好的去感受主人公的思想以及心路歷程。對于一些科普類的文章可以引導學生去實踐,去驗證課本上以及內省的想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認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綜合性教學當中。
[1]胡文偉.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探析[J].作文教學研究,2011,(02).
[2]蔣仙.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綜合性學習”的開發與利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1).
[3]姚向紅.創造語文學習的嶄新天地——淺談綜合性學習[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