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蔓麗
(沈陽市電子技術學校)
關于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
◆楊蔓麗
(沈陽市電子技術學校)
分析了高職體育人才培養的現狀,主要從教學理念、結構方式和教學目標進行分析;探究提升高職體育人才培養的策略,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目標和師資結構的角度進行探索,最后客觀地對全文加以總結,具有一定意義。
高職 體育 人才培養
近年來,隨著高職體育院校的普及和推廣,高職體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并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面對激烈的市場需求和人才競爭,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師資結構已滿足不了國家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體育要適應新形勢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就必須對當前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及以上的教育,高職院校的培養方案注重的是學生的專業技能,力求通過讓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素質并不是很高。因此,高職院校想要長遠發展,不被時代所淘汰,就要從新制定新的培養方案,要注重學生的體育教學,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在強調理論結合時間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創新的能力。
1.教學觀念傳統化。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深入,高職體育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愈加重視,但在教育改革中仍固守成規堅持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缺乏應有的個性化和創造性。教學中,教師仍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重復著固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指標,缺乏實踐性、探究性和應有的創造力,一方面不僅使教學枯燥無味,教學質量提高不上去,久而久之,學生開始產生厭煩心理,甚至對未來的體育事業喪失興趣,失去斗志;另一方面,教學管理、師資結構、體育器材成為了扼殺高職體育人才培養的直接因素,傳統的教學管理、陳舊的師資結構很難滿足當代體育健兒的要求,破舊的體育器材更加讓學生對體育失去信心,因此,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是培養高職體育人才的首要措施。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我國的高職院校在改革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真正所面臨的難題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不同于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內在規律和對學生整體認知的把握。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在改革的過程中,一直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過分的看重專業技能而忽略了體育教學,及時開設了相關的體育課程,大多也是為了完成教育部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2.結構方式固有化。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我國高職體育院校仍堅持前蘇聯的課程教學模式。為培養高職體育的創新性、實踐性人才,必須改變固有的教學結構方式,結合實際、聯系生活努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分析當前高職體育教學課程模式,在課程結構方面更加偏于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課程和專業知識,從而忽視基礎課程和體育娛樂知識。在教學方式上,仍然固守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體育課上,單方面地傳授體育技巧使得學生墨守成規、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要實現高職體育的人才培養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如在室外課中,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鍛煉時間,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體育的精華與技巧。
3.體育教學的職業特色不突出,高等職業教育基本上是職業崗位教育按社會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設專業,以該崗位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為依據來設置課程,根據“必須、夠用”原則進行教學和實際訓練,具有鮮明的職業定向性。另外,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經過系統學習后將快速走上一線頂崗工作,學生的專業就業率高,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比較確定。但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體系沒有體現職業特色。
4.體育教學條件滯后。近幾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各校都在擴大招生,但由于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和發展特點的制約,部分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場地、器材、師資等方面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上是停留在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因此,體育教學不能按照《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進行實施,嚴重制約著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我國的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沒有完善的教學體系,所以大多數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結構不是很合理。雖然開設了很多與體育相關的交叉學科,但是其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學內容依然局限于理論知識和體育競技兩方面,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存在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用這種不合理的體系來培養學生,必然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和創新能力的缺失。
1.體育學科的本質屬性,是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教學,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掌握管理、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增強健康層面),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依據這一屬性,形成以基于學生個體興趣為主的大學體育課程體系。
2.利用體育鍛煉的手段和體育載體,著重發展本專業今后從業和勝任工作崗位所需的身心素質,以增強學生就業與從業的競爭力(服務專業層面)。通過體能的提高,使學生盡早地適應工作崗位環境,形成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的高職體育職業體能課程體系。
1.轉變教學觀念,適應時代要求。體育,作為我國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高職體育院校作為體育教學的銜接點,同時也是體育教學的升華點,應當學會與時俱進,以培養體育人才、發展體育精華為主。要想真正實現高職體育人才培養,必須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娛樂與教育相結合。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重視體育技能與體育要素的培養,忽視了體育娛樂與其他非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因此,高職體育教學應加強對非專業課程的學習,改變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價值觀。
2.優化教學方式,改變教學結構。加強高職體育的人才培養工作,必須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個性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守舊,學生只能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述,對于新的技巧沒有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課程結構安排上更加單一化,大部分時間只能學習專業知識,久而久之,一方面,會造成課程知識重復率高,學生厭煩心理加重;另一方面,單一的教學方式和課程學習會將學生培養專一人才,這與當前的社會形勢不符,作為高職體育院校應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綜合能力強、實用性高的專業人才。
3.強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師素質。高職體育院校培養的人才須適應新世紀人才市場的需求,在調整好教學結構、教學方式的前提下,必須加強師資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創建一支具有領導能力、創新能力的新型個性化教師隊伍。體育教師應當注重人文關懷,在嚴格要求運動員的同時,注重培養人文素質,以積極地心態對待每一位運動員。總之,高職體育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分析當前高職體育培養人才的形勢是提升高職體育人才培養的關鍵措施。本文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結構和師資力量方面進行探究,強調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和強化師資力量的重要性,最后提出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策略,具有一定意義。
[1]宋曉燕.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探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5).
[2]任斌.漳州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4.
[3]鄧紅,陳德志.珠江三角洲地區高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現狀[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