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該文對宿遷學院內主要園林綠化植物病害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及病原鑒定。結果表明,真菌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較多;斑點病、腐爛病和白粉病為害嚴重;葉部病害發生嚴重;月季黑斑病、月季白粉病、大葉黃楊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等病害為害非常嚴重。
關鍵詞:宿遷學院;園林植物;病害
中圖分類號 S43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2-0085-03
Abstract: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and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mainplant diseases were conducted in Suqian Colle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ngal diseases and bacterial diseases were more. Spot diseases,rot diseases and powdery mildew were serious. Leaf diseases were serious. Rose black spot,rose powdery mildew,powdery mildew on Euonymus japonicus and powdery mildew of Lagerstroemia indica L. were very serious.
Key words:Suqian College;Landscape plant;Disease
宿遷學院校園占地面積97.2hm2,環境優美,綠化植物種類豐富,為全校師生及附近居民提供了舒適優美的生活和休閑環境。但是通過近些年的發現,校園綠化植物的病害種類較多,發病嚴重,不僅大大降低了其欣賞價值,而且由于防治藥劑的大量使用也給校園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為此,筆者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對校園主要綠化植物病害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分析,旨在為校園園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的采集 調查從2015年10月開始到2016年10月結束,在宿遷學院校園內采集癥狀特點明顯的病害標本,帶回實驗室進行病原鑒定。
1.2 病原鑒定 將采集的病害標本在流水下沖洗干凈,將病組織剪切成0.3cm×0.3cm左右的小塊,用75%乙醇消毒3s,再用次氯酸鈉消毒3min,最后無菌水沖洗3~4次。將消毒處理的病組織在無菌操作室內接種到含有PDA培養基的培養皿內,將培養皿倒扣在培養箱中25℃條件下培養。將分離得到的病菌純化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病菌的形態特點,結合相關資料進行病原鑒定。真菌病原鑒定主要參考《真菌鑒定手冊》[1];細菌鑒定主要參考《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第八版)[2];病毒鑒定主要依據癥狀,參考相關文獻描述進行初步鑒定。
1.3 分析指標 將調查的46種病害從病害病原性質、病害為害部位和病害性質進行分析。
1.4 為害程度調查 對校園內7種常見且危害較為嚴重的病害進行危害程度調查。采用Z字型5點取樣法調查,每點調查5株。發病葉片占整個植株10%以下的為輕度為害(+);發病葉片占整個植株10%~20%的為中度為害(++),發病葉片占整個植株30%以上的為嚴重為害(+++)[3]。
2 結果與分析
2.1 校園植物病害名稱及病原 詳見表1。
2.2 根據病害病原物性質分類 由圖1可見,在調查的45種病害中,真菌性病害有22種,細菌性病害有15種,病毒性病害有5種,線蟲病害有1種,植原體病害2種。由此可以看出,真菌性病害最多,其次是細菌性病害,再次為病毒性病害。
2.3 根據病害為害部位分類 由圖2可見,植物病害的為害部位主要有葉部、莖部、花(蕾)和根部。其中葉部為害最為嚴重占71%,莖部為害占13%,花(蕾)為害占11%,根部為害較少占5%。由于葉片上有大量的水孔、氣孔等自然孔口,還有葉片相互摩擦造成的傷口,所以葉片是植物最敏感的部位,最易被病菌侵染。
2.4 根據病害性質分類 由圖3可見,在調查的校園植物中,斑點病和腐爛病的種類最多,均占27%,其次就是白粉病占18%,再次是銹病占15%,叢枝病占5%,還有炭疽病,線蟲病,寄生性和縮葉病各1個,占2%。
2.5 部分病害危害程度調查 由表2可見,月季黑斑病、月季白粉病、大葉黃楊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為害嚴重,其發病葉片占整個植株的30%以上;貼梗海棠銹病、石楠褐斑病、鳶尾銹病為中度為害,其發病葉片占整個植株的 10%~20%。
3 病害防治措施
在宿遷學院校園內共采集了36種寄主,分離得到45種病原。通過分析可得真菌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較多,各為22種和15種;斑點病、腐爛病、白粉病的危害嚴重;葉部病害危害較為嚴重;月季黑斑病、月季白粉病、大葉黃楊白粉病、紫薇白粉病等病害危害非常嚴重,要重點防治。具體的防治措施如下:
3.1 搞好校園衛生與植物修剪 定期并及時地清除地面的落葉、病葉、病果、病枝等并集中燒毀,可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清除雜草。通過合理修剪,將植物的細弱枝、病殘枝、無效萌蘗及過密枝剪除,并集中燒毀,既可減少侵染源,又可以改善小環境,使植物得以健康生長,還能增加觀賞價值。
3.2 加強水肥管理 改早晨澆水為傍晚澆水,可減少病菌在高濕環境中存活的時間,減輕病害的發生;改噴灌為滴灌、溝灌等灌溉方式,可減輕葉部病害的發生程度;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會引起根部缺氧,造成根系腐爛。N、P、K肥要按比例施用,以提高植株抗病性;施用有機肥時,一定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否則會加重病害的發生。
3.3 合理使用藥劑防治 化學藥劑的不合理使用會殺傷天敵昆蟲、造成環境污染、產生抗藥性等[4-6]。在藥劑防治中,首先要做到對癥下藥,根據病害的發生情況,決定用藥的濃度和次數,不能隨意降低或加大濃度,隨意施藥;其次是盡量選用生物藥劑或選用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
參考文獻
[1]魏景超.真菌鑒定定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2]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翻譯組.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第八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3]陳志生,武巧民,楊云峰,等.麗水市城區主要綠地植物病害調查初報[J].綠色科技,2012,06:61-66.
[4]Valenzuela,Ana I,Yolanda P,et al. Determination of five pesticide residues in oranges by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to estimate daily intake of consumers[J].The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2001,84(3):901-909.
[5]弓德強,谷會,張魯斌,等.苯并噻重氮對采后杧果抗病性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J].果樹學報,2010,27(4):585-590.
[6]馬暉玲,房媛媛.植物抗病性及誘導抗性在匍匐翦股穎病害防治中的應用[J].草業學報,2014,23(5):12-32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