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塵



摘 要:該文利用在江浙滬地區蘇州、湖州、上海未推行宅基地置換的地區的實地問卷調查所得的農戶數據,通過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響農戶參與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表明,對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有正向影響的因素,包括戶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主要來源于非農收入的家庭,越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對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有負向影響的因素,包括宅基地利用狀況、宅基地現有住房面積、城鎮購房情況,即將宅基地出租等經營性用途、宅基地現有住房面積越大、擁有城鎮住房的農戶,越不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
關鍵詞: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F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2-0006-04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全國建成區面積由2004年的30 406.19km2增加到2013年的
47 855.28km2,增幅達57.39%.耕地資源被大量占用,1997—2010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多達180萬hm2,年均14.09萬hm2。到2010年,全國耕地面積縮減為1.22億hm2,不斷逼近1.2億hm2的耕地紅線。據統計,2008年人均農村居民點面積為229m2,是城市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的3.4倍。近年來,農民進城務工的趨勢逐年加大,農村村落“空心化”現象越來越為大家所關注,這也意味著農村的地塊存在著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1]。
為緩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經濟發展和保護耕地并舉的雙重目標,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已成為有效破解方式。就此國務院于2004年頒布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2],為統籌城鄉建設用地、推動土地資源高效集約利用制度創新。
在經濟發展較為先進的東部沿海地區,土地的供給和需求矛盾更為突出,城市發展普遍遭遇了嚴重的土地資源瓶頸,所以進行宅基地置換的實踐更是必要和迫切的。因此,考察與研究江浙滬地區的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有深遠意義?;诖?,本文的調查點選擇了蘇州、湖州和上海3個地區的農村,重點深入了解各村宅基地和農民房屋的具體情況,考察宅基地和農民住房置換有關的種種情況,做到有面有點,點面結合。
為了深入分析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影響因素,本文首先引言的部分介紹了本文研究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進行了和宅基地置換有關的基本原理的闡述和當前現狀的說明,主要涉及的理論有農戶經濟行為理論和理性選擇理論;對本文的數據來源、變量選取及所運用的研究方法進行了闡述;對農戶對宅基地權利認知和流轉意愿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實證研究,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構建Logistic模型,驗證理論分析結果。并在上述描述性統計和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影響要素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剖析,找出影響項目實施的關鍵成分;最后歸納出研究結論,并為我國農村宅基地置換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的推廣提出政策性的建議。
1 理論分析與文獻回顧
本文基于農戶理性“經濟人”假設的理論基礎,按照理性選擇理論,意愿的選擇和決策的發生取決于對當前事件的發生所產生對未來結果的預期影響[3],而且農民理性“經濟人”假設是轉型期中國農戶經濟決策行為的基本理論假設之一[4]。宅基地是農民立身之本,宅基地置換過程中的利益問題是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因此,以農戶理性選擇為分析框架,農戶是否愿意進行宅基地的置換是其綜合考慮衡量的結果,取決于農戶依其自身情況和外部因素作出的利己理性決策,成本和收益的對比是農戶決策的基本依據。農戶對宅基地置換的預期是進行宅基地置換較之不進行置換能為其帶來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成本時,農民進行宅基地置換的意愿就越高,反之意愿就越低。
宅基地退出是在堅持土地公有制度下,農戶對宅基地使用權各種形式的放棄,因此宅基地置換是宅基地退出的一種特有形式和實踐創新,是農戶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的宅基地退出的方案,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并且通過政府統一組織安置更加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本文從農戶角度出發,通過實地調研、收集處理數據,分析影響農戶宅基地置換中農戶意愿的因素,為宅基地置換提供一些數據支撐,是本文的創新之處。
2 數據來源、變量選取和模型設定
2.1 數據來源和樣本基本特征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于課題組對江浙滬地區蘇州、湖州、上海的調查。該地區自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改革以來,已有部分地區進行了宅基地置換的工作,因此需選取了未進行宅基地置換工作或是尚未深入推行宅基地置換項目的村鎮進行調研,經過綜合考慮調研經費和隨機抽樣的合理性,最后選定了蘇州張家港的錦豐鎮和大新鎮、湖州長興的林城鎮、上海嘉定的外岡鎮中未輪到批次進行宅基地置換工作的村莊,并于2013年8月進行了實地調查。此外還加上2015年4月調研的也未開展宅基地置換工作的江蘇泰州興化的安豐鎮河南村的10戶農戶的數據,以了解影響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因素。
為保證樣本的有效性,調查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展開。每個區域隨機選取2~3個村進行入戶調查,每個鄉鎮的樣本數量主要按住戶規模比例確定。正式調查共計發出調查問卷226份,最終得到的有效調查問卷186份,調查問卷有效性為81.70%。大多數被調查農戶的戶主年齡在60歲以下(占52.2%),受教育程度則大部分分布于初中及以上(占66.2%);77.1%的農戶戶主從事非農經濟活動;85.5%的農戶將宅基地用于居?。桓哌_62.9%的農戶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傮w上看,被調查農民及其所在家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模型設定 本文研究所考察的是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且假定只有兩種選擇:愿意置換宅基地與不愿意置換宅基地。由于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離散變量,被解釋變量不需要遵循統計學上要求的正態分布,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權最小二乘法估計出的系數的標準差和檢驗值不適宜于統計學的假設檢驗。介于農戶置換意愿這一因變量滿足二項分布的性質和特征要求,對于此類二元選擇問題,在綜合權衡解釋變量的性質的情況下,本文選擇通過建立二元Logistic 模型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分析。二元選擇模型的矩陣定義式為:
2.3 變量的選取及其描述性統計分析 農戶的置換意愿作為被解釋變量是一個二分變量,“不愿意置換=0”,“愿意置換=1”,可進行Logistic二項回歸分析。在參考已發表的文獻綜述及現有成果、且綜合考慮本研究的研究目標和研究需要的基礎上,自變量從農戶個體特征因素、農戶家庭特征因素、農戶宅基地(房屋)狀況因素、農戶對宅基地置換政策的認知水平因素4個方面選取14個變量進行研究。有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
2.4 變量說明 (1)反映農戶個人特征的變量,包括戶主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是否擔任村干部。一般而言,越年長的戶主在城鎮得到非農工作的可能性就越低。但是也有學者提出了相反的結論,即農戶年齡越大,越愿意放棄農村土地成為城市居民。(2)本文主要選取家庭年均純收入、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來反映農民的家庭特征。從理論上說,家庭年均純收入越高的農戶,具有更強的購買力和對房屋住宅環境更高水平的需求,因而他們越愿意參與政府主導的置換工程。(3)本文主要選取農戶家庭擁有的宅基地處數、宅基地現有住房面積、宅基地的利用現狀和在城鎮購房情況來反映農戶的宅基地的基本情況。通常來說,當擁有兩處及以上的宅基地時,農戶的宅基地置換意愿會更強。當宅基地處于閑置狀態時,農戶的宅基地置換意愿會更強。
3 實證檢驗與分析
模型結果顯示,模型的LR檢驗值為66.99,其他統計量也顯示出本文所擬定的模型整體擬合效果較好,說明本文所選取的解釋變量對農戶進行宅基地的置換意愿這一被解釋變量具有顯著的解釋力。為保證模型的穩定性和準確性,Logistic回歸分析前,進行了自變量的多重共線性的檢驗。相關系數矩陣顯示,家庭總收入與宅基地利用方式之間的相關性是所有自變量間最大的,為0.4382,其他變量的相關性都低于這一數值,初步表明16個自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3.1 農戶個體特征因素的影響(1)年齡對農戶的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影響不顯著。這一結果與先前的預期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隨著有些戶主年齡越大,其從事農業生產的能力越弱,希望投靠在城鎮務工的子女或是通過城鎮的養老保險來養老,因此,他們的宅基地置換意愿就越強。(2)受教育水平這一變量對農戶的宅基地置換意愿有較為顯著的正向影響。即農戶戶主的知識水平越高,其宅基地的置換意愿越強烈,該發現符合先前的判斷,通過前文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在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的農戶戶主中,約53.7%的人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而在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上的農戶戶主中,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的人占到了80.9%,比前者明顯高。
3.2 農戶家庭特征因素的影響
3.2.1 家庭收入狀況對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影響程度 在進行數據整理和描述性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在不愿進行宅基地置換的農戶中出現了分化,不愿進行宅基地置換的農戶的家庭收入均值為10.29萬元,且標準差達15.01,愿意進行宅基地置換的農戶的家庭收入均值為9.82萬元,標準差為5.2,且不愿進行宅基地置換的農戶中20萬收入以上達11戶,占全部樣本量中30萬以上收入的73.3%,不愿進行宅基地置換中收入5萬以下的達28戶,占全部樣本量中5萬以下收入的71.8%。因此可以發現相對富裕的群體和相對貧困的群體都選擇不進行宅基地的置換,而中等收入水平的農戶更傾向于選擇宅基地置換。
3.2.2 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對農戶的宅基地置換意愿有正向影響,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 這可能是因為主要收入來源于農業收入的農戶,需要宅基地安生立命,置換后他們需要在城鎮和農村中兩頭奔波,對他們的工作與生活將會帶來大大的不便。而主要收入來源于非農收入的家庭則無需有此顧慮(表2)。
3.3 宅基地基本狀況特征的影響
3.3.1 宅基地利用狀況對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當宅基地用于出租、經營這些并非農戶自用且能給農戶帶來持續穩定收益的用途時,農民更不愿意進行宅基地置換。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家庭宅基地處于閑置狀態的農民中,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的人占60.2%;而在宅基地用于自住的農民中,僅有31.5%的人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表3)。
3.3.2 現有住房面積對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
3.4 農戶對宅基地置換政策的認知水平因素的影響 農戶了解“一戶一宅”、“限制面積”和“農戶集中居住”政策的程度對農戶接受宅基地置換的意愿均不顯著,說明政策的了解程度不能有效影響農戶的意愿及決策。也可能是數據的樣本量較小,還未能有效計量出政策的影響。
4 結論與啟示
基于對江浙滬地區南京、上海、湖州三市225戶農戶的實地調查數據,運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響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的因素。結果表明:
(1)農民宅基地置換意愿有正向影響的因素有戶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戶主、收入主要來源主要是非農收入的家庭,越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
(2)農戶宅基地置換意愿有負向影響的因素,包括宅基地利用狀況、宅基地現有住房面積、城鎮購房情況,即將宅基地用于出租、經營等能產生持續收益的用途、宅基地現有住房面積越大、擁有城鎮住房的農戶,越不具有宅基地置換意愿。
(3)家庭年均純收入對宅基地的置換意愿呈現顯著的“倒U型”影響,即收入相對富裕的群體和相對貧困的群體顯著傾向于選擇不進行宅基地的置換,而中等收入水平的農戶更愿意選擇用宅基地換城鎮住宅。
(4)而戶主性別、年齡、是否擔任村干部、宅基地處數、農戶對“一戶一宅”、“限制面積”、“農戶集中居住”規定的認知8個因素對農民宅基地置換出意愿影響不顯著。
基于以上結論,本研究結論具有如下政策啟示:第一,重點鼓勵和支持閑置、空余宅基地的農戶進行閑置房置換為城鎮住宅樓房,且將閑置房所占地塊騰出復墾或是整理,實現農村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第二,針對進城打工的農民,建立促進其就業穩定和收入穩定的長效機制,并提供務實的社會保障,實現"退有所居”、"居有所產”,徹底避免其后顧之憂;第三,政府可以結合不同家庭收入水平農戶的不同的實際需求,對不同類型農戶制定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對收入水平較低的農戶可以提供有效的城市社會保障或是進行異地宅基地的置換并進行現金補貼,同時也要保障其不愿放棄土地的農戶的財產權利,并且提高其農業生產能力,做到城鎮化的“化地”和“化人”同步進行,與此同時,對待高收入水平農戶,可以加大宣傳力度以彌補目前農戶對農村土地置換相關政策的了解不足或存在的理解偏差,在鼓勵的同時充分尊重農戶的意愿。
參考文獻
[1]Coase,Ronald.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J].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40),1984.
[2]Ruud,Judith,Leonie. A Critical Review of Sex Differences in Decision—making Tasks:Focus on the lowa Gambling Task[J].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2012,(238):95-108
[3]James.A 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
[4]陳霄.農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響因素——基于重慶市“兩翼”地區1012戶農戶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村觀察,2012(3):26-37.
[5]馮雙生,張桂文.宅基地置換中農民權益受損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3(12):31-39.
[6]胡方芳,蒲春玲,陳前利,馬賢磊. 欠發達地區農民宅基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4):116-126.
[7]黃貽芳. 農戶參與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分析——以重慶市梁平縣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36-41.
[8]劉同山,牛立騰.農戶分化、土地退出意愿與農民的選擇偏好[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6):114-120.
[9]盧艷霞,胡銀根,林繼紅.浙江農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調研及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11(1):4-9.
[10]龍開勝,劉澄宇,陳利根.農民接受閑置宅基地治理方式的意愿及影響因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9):83-89.
[11]上官彩霞,馮淑儀,呂沛璐,等.交易費用視角下宅基地置換模式的區域差異及其成因[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4):107-113.
[12]王春超.轉型時期中國農戶經濟決策行為研究中的基本理論假設[J].經濟學家,2011(1):51-62.
[13]王兆林,楊慶媛,張佰林,等.戶籍制度改革中農戶土地退出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1(11):49-61.
[14]魏鳳,于麗衛.農戶宅基地換房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寶坻區8個鄉鎮24個自然村的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1(12):79-86.
[15]張海鵬.我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實踐探討與理論闡釋[J].經濟學家,2011(11):22-26.
[16]張怡然,邱道持,李艷.農民工進城落戶與宅基地退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市開縣375份農民工的調查問卷[J].中國軟科學,2011(2):62-68.
(責編:張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