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瑞 李忠楠
(大連民族大學)
理工科院校“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在學生工作中的推動作用
◆陳 瑞 李忠楠
(大連民族大學)
近年來,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加上新時代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一方面,要保證高質量的專業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是在學校“班導師”工作制度基礎上,結合理工科學院實際情況,本著學生工作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實施本科生“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并對其推動作用進行了簡要論述。
班導師 學生工作 導師工作室
學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加上新時代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一方面,要保證高質量的專業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因此,學生工作需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
學校理工科二級學院在經過前期充分準備后,于2009年9月開始實施本科生“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該制度是在學校“班導師”工作制度基礎上,結合理工科學院實際情況發展而來。其核心內容為,由資深專業教師成立一系列特色工作室,經過“雙向選擇”吸納學生進入導師工作室學習和實踐,一直持續至畢業。與以班級為基礎的“班導師”工作制度相比,更注重專業性和連續性。經過幾年的實踐工作反饋,該制度有力的促進了學院的各項工作,尤其對學生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在不打破原有年級和班級的基礎上,實現年級輔導員、班導師和工作室導師的交叉配合管理。學生工作的日常事務管理以輔導員和班導師為主,學業指導由班導師和工作室導師共同完成,從而有效覆蓋了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在“班導師”制度形成以前,是按年級劃分配置專職輔導員,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工作團隊明顯感到人力資源不足,學校實時的推出了“班導師”制度,將學生工作粒度細化至班級。我們也看到,輔導員和班導師的工作重心往往是關注一個綜合的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導師工作室”的建立,是從專業性角度來構建相對內聚的學生群體,更具有學術傾向性,豐富了學生工作的內涵。
理工科學院施行的“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有機的將學生的管理分為了“縱”“橫”兩個層面,形成了多維度的矩陣管理組織保障體系。
導師為人師表,嚴謹治學的態度言傳身教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室中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傳幫帶”,很容易形成有繼承性的優良學風傳統。
同時,導師能充分的根據學生的個人志趣、能力水平等客觀條件實現“因材施教”,使學生較早地參與到科研實踐活動中去,提高學生在不斷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研創新能力。
相比傳統普遍采用的課堂理論知識教育,導師可依據自己的課題更具體的為學生講解科研基本過程以及細節,這更能讓學生感性的熟悉學術研究的一般模式,養成嚴謹細致的科研作風,增強其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班導師和工作室導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利于協助黨組織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培養和考察,加大學生黨員的培養力度,提高培養質量。由于導師工作室成員打破了年級界限,高年級的黨員也能夠更好的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黨組織在發展學生入黨時也能更充分的征求班導師和工作室導師及廣泛的群眾意見。
本科生實行導師制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了一個新的交流平臺,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減少學生擇業的盲目性,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由優秀人才構成的導師隊伍往往擁有不可比擬的社會資源,在“全程化就業教育”的方針指導下,他們也將責無旁貸的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擴大就業渠道,提高就業率。
導師和學生經常一起相處,更容易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當學生專業思想不太穩定,學習目標不夠明確,學習方法不夠正確時,導師可從專業發散的角度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法。同時,強調班導師、工作室導師、輔導員的三方密切配合溝通,使整個學生日常管理工作有了堅實的第一手資料,更利于使學生管理工作實現精細化。
在“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施行的過程中,我們也碰到了一些挑戰,但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1.導師選拔及導師和學生雙向選擇過程中應加強雙方的了解
導師的選拔除了滿足一定的業務要求外,還應注重為人師表、責任心方面的考察。導師在選擇學生時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按學生的學習成績平均分配到各個工作室。根據工作室運行的狀況,定期進行導師和學生的微調。
2.正確處理輔導員、班導師和工作室導師之間的關系
在制度推行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如何處理“班導師”、“工作室導師”與“輔導員”的關系。首先必須要明確三者之間應是并存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輔導員以年級為單位,多是集體指導,主要對學生進行宏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務管理;班導師以班級為單位管理,積極開展優良學風班的建設,引導本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民族觀;工作室導師對學生進行具體專業指導,導師通過發揮個別指導的優勢,選擇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學習、心理、生活、就業等方面的正確引導。只有三方通力合作,才能真正體現制度的優越性。
3.需要建立建全制度的考核和監督機制
我們在實行班導師加導師工作室制度的過程中,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考核與監督機制。首先要確定合理的師生配比,以免出現導師工作量過大,無暇指導學生的情況,使導師制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其次,準確評估導師的工作量、工作績效并做出相應的薪酬激勵。
4.制度的組織管理強調各部門的協調問題
該制度的施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首先要保證學院內的統一領導,繼而還需要各部門之間保證充分的協調配合。才能體現出制度的業務效應,形成全員育人的合力。
“班導師+導師工作室”制度不但對學生工作推動作用巨大,同時也能調動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教風、學風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繼而還能為科研工作提供積極有益的支持和補充。雖然施行時間不長,制度的諸多細節部分還正在持續構建中,但它已經迸發出了勃勃生機,只要我們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積累完善,該項制度必將成為理工科學院發展過程中最優秀的成功案例之一。
[1]胡紹元.高師本科生導師制模式選擇及構建[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2]胡旺盛.對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改革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10,(02).
[3]潘衛華.新形勢下高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探析[J].黑河學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