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彪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高峰學區)
淺議激發初中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
◆杜占彪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高峰學區)
如果想讓學生學好初中語文,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更多的精力,更好的方法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意力拉回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初中生 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就要在教學中釋放自己的人格魅力,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傳授知識。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的確這樣,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不但穿著整潔,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漂亮的字,更重要的是嘴角總掛著一抹溫和的微笑,總能用一種儒雅的風度和學生交流,給學生授課。這樣的老師能夠深深地吸引學生,并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既而努力去學、去模仿,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學習也慢慢有了興趣。可見,“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應不是傳說。作為教師只要我們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發展自己的特長,成為學生心中的榜樣,學生不但會對教師的課產生興趣,而且也因此深受教師人格魅力的感染,讓學生心中意識到要做老師這樣的人,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目標,奮斗目標,成為一個合格的學生,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中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具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組織表演、競賽、游戲等實踐活動,鼓勵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就能達寓教于樂,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也才能徹底改變教學質量差的尷尬局面。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荷塘月色》一課時,在引導學生朗讀寫景段落時,我配上音樂,讓學生演一演荷花,再讓學生讀一首南朝詩人吳均的《采蓮》:“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學生在輕柔、舒緩的語調中把詩中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語文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一個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互動一個過程,只要教師真情付出,就會有心靈交匯,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達到與文本作者深層對話的學習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樂學、愿學的心理。如此,教好語文和學好語文就都不是什么難事。
學習語文閱讀是少不了的,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愉悅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學習語文的興趣。俗話說“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為了鼓勵學生去閱讀,在閱讀中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要巧妙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幫助學生駛上讀書學習的快車道。比如,我們可以在校園中拉起這樣的條幅:愛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在櫥窗中展示“新書推薦”的板報;布置環境清新的圖書室組織學生前去參觀;在教室中設立圖書廣角,擺放一些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籍、報刊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積累語文知識。當然,我們還可以減少家庭的書寫作業,給學生增加閱讀作業,讓他們在充足的時間內仔細、認真地閱讀,從閱讀中拓展視野,增加知識量。還可以給學生傳授一些最基本、最有效的讀書方法,幫助學生選擇讀物,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就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本著激發學生不同想法和不同觀點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見,欣賞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不可能人人的感受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我們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肯定也是添加了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經歷,融進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的時候,我首先叫學生就這個題目想象一下,如果讓你寫,同學們會怎么寫?我發現學生在發表自己的意見時,雖然都很精彩,也有想法,但沒有一種構思是與作者想法一樣的。學完課文之后,我又讓學生想想,為什么自己的構思、想法和課文內容、思想相距如此遙遠呢?是不是跑題了?學生的回答是,我們有與作者不同的經歷,有在不同背景下看到過父親的背影的記憶,所以,雖然都是《背影》,角度不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也不同,內容就更不會相同了。這樣讓學生根據題目,和大家一起積極思考,討論,不但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如果老師此時又能給予恰當合理的肯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會生發出來,并對學好語文增加了信心。
總之,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用靈活、恰當的方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相長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