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萌
(鄭州市技師學院)
淺析人文關懷在技師學院英語教學中的體現和實施
◆徐萌萌
(鄭州市技師學院)
由于技師學院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角色的轉變,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在生活中關愛學生鼓勵學生等多種方式實施人文關懷,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技師學院英語教學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人文關懷 技師學院 英語教學 意義 實施
人文關懷,一般認為發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所謂人文關懷,就要求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包括層層遞進又密切相關的幾層涵義:(1)承認人不僅作為一種物質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存在。(2)承認人無論是在推動社會發展還是實現自身發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3)承認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統一、作為手段和目的的統一。(4)尊重人的主體性。人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主體,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主體,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質的主體。(5)關心人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不僅關心人物質層面的需要,更關心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不僅創造條件滿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著力于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滿足。(6)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應當是自由、積極、主動的發展,而不是由外力強制的發展;是各方面素質都得到較好的發展或達到一定水平的發展;是在承認人的差異性、特殊性基礎上的全面發展,是與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全面發展。
人文關懷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人文關懷也成為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平時會向學生傳達這樣的理念:同母語一樣,英語是一種語言,一種交流的工具,而不單單是一門課程,它同樣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都是客觀事物在我們腦海中的反映,無論是口語或者書面語,都蘊含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必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英語教學中體現人文關懷,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作為一名技師學院的英語教師,我會思考,如果想讓學生畢業之后能更快的融入社會,并且擁有更高的個人能力和素質,讓其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模式中成長的話,會不會事半功倍?在對于技師學院的學生教育,尤其是英語教育中,更應該處處體現人文關懷。
技師學院的學生現狀有這樣的不可否認的事實,這些學生是在高考或者中招考試中被大學,高中以及一類二類三類學校挑選后剩下的學生。我們從來不以分數來判定一個學生是否成功,但必須清楚地知道,選擇來技師學院學習專業技能的學生,其英語基礎知識要薄弱許多。我的一個學生曾坦率的跟我說“如果我的英語好,我就不會選擇讀技校了!”作為技師學院的英語教師,必須正視學生基礎薄弱的事實,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相信和我一樣,很多學生的“啞巴英語”令很多老師頭疼不已,因為中學的學習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語音不準又缺乏信心結果只能是“無言以對”。每每課堂互動提問時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和學生“彼此煎熬”實在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展。程度好的學生也因此受到耽擱。因此,在技師學院的英語課堂教育中體現人文關懷的教育方式,勢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技師學院的英語教學中實施人文關懷呢?
英語教學課堂上,從開始到現在,很多情況下屬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多學生不得要領,提到英語學習首先想到的是“死記硬背”。有學生把這個過程幽默的稱為“背多分”,可是由于方法不當又缺乏指導,有時候即使下了很多功夫去背書去記單詞學習效果還是不甚理想。加上學習過程很枯燥,導致了提到英語恨不得“退避三舍”,久而久之就厭學甚至放棄了這門課。而老師呢,在講解的過程中的確細致入微孜孜不倦,準備了大量了例句,列舉了多種用法,總結了大量詞組,也精選了多種例題,的確盡到了責任,學生密密麻麻的英語筆記就是很好的證明。然而,對于老師而言,教學效果也就僅此而已,停留在了英語筆記上。從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老師占據絕大多數的課堂時間,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連消化知識的時間都沒有的教學方式亟待改革。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當然也不能忽視老師的引導作用。老師組織教學引導教學,激勵鼓舞學生,給學生一個學習方向讓其有的放矢,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習能力和潛力,使英語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成為樂事。
技師學院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在我們的課堂中,要體現交際化教學,可以用教具、圖片、PPT課件,多媒體等為學生創造出英語交際化教學的氛圍。或者創造真實情景,使課本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有助于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我在幼師英語的課堂上,給學生編排了各種各樣的英語短劇及音樂劇,如《小蝌蚪找媽媽》《白雪公主》等。在飯店英語的課堂上,設計了點餐的環節,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服務員。有節課講到“健康飲食”和“保持身材”,我做了課件,詳細講解了吃“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使學生真真切切通過圖片了解到身體,皮膚可能發生的變化。通過美食的圖片,加深對單詞的記憶。在一次公開課上,我一個人分別扮演服務員和顧客錄制了“餐廳服務”的教學視頻,給學生和聽課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學期初開始接一個新生班級的時候,第一節課,我都不急于灌輸知識,而是用來自我介紹和學生相互溝通,給學生介紹學校概況,生活、學習、考試的特點。也給他們講解技師學院英語學習的側重點,列舉師哥師姐們努力學習取得進步的案例,使他們對這門課重拾信心。通過這樣的一節課,師生的心貼近了,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真心真情以及對他們的希望和關愛。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安全和愛的需要后,才能激發他們的自我實現需要。
我擔任英語教師的一個班,有個坐第一排的女孩,蒼白瘦弱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非常勤奮好學。后來經過了解,得知女孩的父親常年住院沒有勞動能力,家里兄弟姐妹多,靠母親一人養家。我在課余時間經常跟她聊天開解,鼓勵她,讓她快樂起來。一次課堂輔導時間我靠進她時,發現她的涼鞋比較舊了,看起來也很不舒適,于是我悄悄的用自己的腳的估計了她的鞋碼,周末去給她買了新的鞋子和T恤。為了維護她的自尊心,私下把她叫到我的辦公室送給了她。她當時非常感動,也開始跟我談心交流。從那以后明顯的上課回答問題的聲音大了,與人交往也大膽多了。沒想到,我的一個小舉動,讓一個學生得到了“關愛感”,從而開朗的生活。
學生的內心是極其敏感且渴望理解的,要在尊重以及真心愛護學生的前提下去嚴格的要求學生。對默默無聞性格內向的學生,老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比如說課堂用來觀察,課后用來關注和關心。可以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入手,與他們做好溝通交流爭取達成互相信任的良好關系,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深入學生內心,成為他們的朋友和人生導師。
除此之外,要及時認可學生的成就,在教學中多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教學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努力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傾向,從而更加熱愛英語這門課程。
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適當加入“人文性”。例如,中國的“龍”和外國的“龍”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中國把天子作為龍的傳人,一般表示權利和吉祥如意。龍在國外的神話故事里,一般都被描述為惡獸。如講到英語課文“色彩”,給學生普及冷色調暖色調的知識。冷色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快些,所以教室辦公室多用冷色調。暖色讓人覺得溫暖且時間過得慢,餐廳臥室多用暖色調。冷色調的衣服顯得人冷靜成熟,而暖色調多顯得人活潑好動。講到“圣誕節”“感恩節”等外國節日,給學生普及歷史背景和節日傳統,提醒學生也要注重親情,友情。講到“交友”的內容時可以根據國情做比較,中國人喜歡“家長里短”,而外國人則視其為沒有隱私觀,給學生普及不同文化下的人文知識是很必要的。
在技師學院的英語教學工作和學習中,作為一門工具性的人文學科,英語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同時讓其在掌握語言過程中,能夠汲取到豐富的人文精氣,從而滋養自己的精神家園。因此,英語教學必須突出“以人為本”,體現深切的“人文關懷”。在英語教學中,如果不能回歸“以人為本”,就無法使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而作為一名技師學院的英語教師,如果舍棄了“人文關懷”,也就舍棄了語言教學的精髓和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