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秋
(吉林省四平市十四中學)
例談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高立秋
(吉林省四平市十四中學)
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興起與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在當前教育形勢下,如何有效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共同問題。以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無效現象為基點,提出“教學有效性”的衡量標準;而后結合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由自身實踐經驗出發,從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階段提出具體教學策略,對課堂有效性教學展開初步探討,以期達到中學語課堂教學的最優狀態。
英語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作為由來已久的話題,已經經過眾多有益嘗試與探索,但就其結果看來,往往不盡人意。在當前我國教育形勢下,教育改革舉措的全面推進與傳統教育觀念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教師對于課堂全面性把握的精準性缺失,是造成這一結果出現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伴隨著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引入與黨中央、國務院對于素質教育實施的大力推進,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與教師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因此,明確教學有效性的衡量標準,切實提出改進措施已成為當務之急。
教學有效性概念最初源于21世紀的教學科學活動,并在教學效能核定運動爆發之后被進一步發揚光大。筆者看來,教學有效性應從教學方法與有效性兩個方面進行衡量。對于教學方法,當前教育學界并未形成統一定義,并形成了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根據當前主流觀點,評價教學方法的方法指標包括其自身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所謂有效性,是指對于某一個行為所造成的結果的評價,是衡量一個行為結果與行為目標之間關系的重要指標。就教學效果有效性而言,則是指教學活動對于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所發揮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知識、才能、心智的全面提高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標準應包括:(1)是否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是否能夠實現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3)是否能夠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4)是否可以形成學生對知識的深層地理解。就我國中學生英語教學而言,其主要教學場所為課堂,因此英語課堂是實現學生英語水平全面提高的第一戰場。基于此種現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緊迫而必要的。
我國學者對于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末,其中針對有效性教學的策略性研究占據了各項理論研究的大多數,并形成了四類主流觀點。第一,基于教學進程的視角,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根據崔允漷教授觀點,課堂教學活動應該包括三個基本進程,即教學準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與教學評價階段,因此不同階段應對應不同的教學策略。第二,基于開拓創新的視角,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提出多元化的有效教學策略。第三,針對不同的有效性衡量指標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第四,針對不同的學科特點確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加符合教學實際情況。筆者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為出發點,結合以上四類觀點,根據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對比的不同之處,針對不同的教學階段,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有效性教學策略。
1.以精心準備為前提——夯實基礎,端正目標
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其自身素質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是決定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而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自身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作為教師,應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擁有扎實的教學技能,從而保證教育方法的新穎性與科學性。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所教學科的特殊性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課堂是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作為強調聽說讀寫等實用性技能的學科,其對于單詞發音的初始印象源于教師對于英語的運用。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積極參加相關英語培訓,加強與其他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并努力增強英文發音的準確性與實際應用能力十分重要。
以學生為基本出發點和著力點,制定切實可行教學目標。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正確教學目標的制定對于理想教學效果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學目標作為指導課堂活動的想到,其中不僅僅包括教學計劃的實質性內容,還滲透著教師以及其所在的教學團隊的教育理念,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素質教育盛行的今天,已經初步實現教學目標由應試技巧到學生素質全方位提高的轉變,則在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理應從學生出發,結合現實,將教師自身的“教”與學生努力實現的“學”相契合。綜合以上論述,筆者認為,合理教學目標的制定應按照以下步驟有條不紊進行。首先,以每堂課的教學為基礎,與學期乃至學年的長遠教學目標相結合,確定每一堂課的具體教授內容——包括知識的灌輸、能力的培養以及品格素質的綜合提高。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上述大目標為基點,結合隨時變化的課堂情況以及出現的新問題,進行隨機調整。在調整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保證教學目標落實的可行性與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最后,結合整堂課的教學情況,對目標的達成度進行全面評估,在原定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由于英語學科學習的持久性與其自身循序漸進的學習特點,在進行目標評估時,應將其置于長遠視角進行觀察,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與有效性。
2.以有效實施為基礎——完善課堂,綜合提高
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實現對學生分層教學。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保證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對于中學生英語課堂而言,英語學科的特點導致其課堂學習中的交流尤其重要。中學生對于英語發音的技巧性尚無法全面掌握,只有在相互之間的交流對話中,才能得到有效糾正從而保證發音與應用的準確性,為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掌握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在和諧融洽而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才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對于一個班級而言,學生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積累導致了課堂學生群體層次劃分的必要性。教師作為整個教學課堂的引導者,應該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并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以保證學生達成該目標的可能性,從而最大程度調動其自身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講述知識過程中,根據全班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確定著力點,從而保證課堂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其中穿插的課堂提問環節,要充分保證對提問對象的兼顧,堅決杜絕冷落學困生現象的出現,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互幫互助的同學關系。
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無論是英文學科還是其他學科,課堂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而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的。因此,緊緊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對于實現知識的全面傳授,往往是不夠的,因此,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一個重要方法則是教會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正確方法,為其漫長的人生之路打下基礎。學會學習對于一個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灌輸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培養步驟。首先,小組學習作為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方式,經過現實中的探索,已經證明了其中的可行性。對于英語課堂而言更是如此,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對話交流與相互指正,無疑可以實現不小突破。除此之外,對于工具書等輔導工具的正確使用可以減少學習的阻力,在信息化時代,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與篩選能力十分必要。
3.以自我反思為必要,構建完善評級體系
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與以往相比發生了長大變化,從而對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提高中學生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該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進行更加客觀全面的評價,從而避免傳統單一性評價方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扼殺與壓制。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應形成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與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完善。當前,課堂作為多方能力的綜合體現,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被時代所淘汰,作為一名改革浪潮之下的教師,不僅僅應該順應潮流,更應該成為改革的推動者與促進者,不斷高自身能力,緊隨時代脈搏,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1]蔣明敏.課堂趣味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文學教育,2011,(08).
[2]潘成喜.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1,(22).
[3]劉虔文.發現美,賞識美——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教師博覽,2011,(02).
[4]李海燕.淺議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