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晴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特殊教育學校)
重視注意力的遷移,關注聾童數學能力的發展
◆夏 晴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特殊教育學校)
用心關注聾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用愛進行快樂的教學。利用視覺的感官刺激,在無意注意中進行教學;利用直觀動態的效果,提高聾生感知分配的連貫性;重視培養觀察能力;科學地組織注意、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寓教學于表演之中、有效發展聾生的有意注意;創造快樂的情境,才能有效培養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和快樂!
注意力 遷移 聾童 數學能力
心理學家大都認為,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各種心理活動所不可缺少的條件。注意對于聾生來說,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聾校教師要了解聾童注意的特點,充分利用耳聾學生的機體各種補償的可能性來引起聾生的注意,掌握教學節奏,因勢利導,努力培養和發展聾童的注意力。
聾童因聽力喪失,只能以耳代目去認識世界,靠手勢、看口型去理解語言、引起注意。聾童注意的產生和保持不像正常兒童那樣,主要來自語言刺激。聾生感受的外界刺激主要來自視覺,注意偏重于鮮艷明亮的色彩。聾童的注意是由不隨意注意發展到隨意的,但這個發展過程很緩慢。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認識時,課堂上,通過出示色彩鮮艷的圖片,讓聾生在已有的數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地接著數一數,這樣容易接受新的數字。接著展示生動直觀的實物,讓聾生自己動手拿一拿、擺一擺,既能讓聾生產生好奇,吸引聾生的注意力,又使得教學內容顯得淺顯易懂,很容易引起聾生對抽象概念的注意和記憶,激發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有意注意是一種主動地服從于一定活動任務的注意,聾童注意的分配比較困難,它們在同一時間內很難使注意集中在不同的視覺對象上,只能由注意的轉移來代替。例如,我在教學減法看圖應用題時,題中告訴我們一共有8只青蛙,其中有5只在荷葉上,另外3只正在跳入水中。在聾生讀題分析題意時,我拿出課前準備的教具,一幅和教材內容相符的荷葉和五只青蛙圖,還有手工制作的會跳一跳的三只青蛙。按照圖上表達的內容,讓孩子自己動手演示一下,當青蛙跳入水中以后,圖上的青蛙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孩子們情緒高昂,通過操作和討論,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
正確地組織教學對引起和保持聾生在課堂上的有意注意,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科學地組織好學生的注意。讓聾生思想提前進入上課狀態。教師可在上課前1~2分鐘站在教室門口等候鈴聲,讓學生將上課要用的課本、文具擺放在課桌的右上角;上課后應立即組織孩子們安靜下來,將注意力從四面八方很快集中到教師身上。上課時,教師切忌不顧學生是否理解而一味長篇大論,沒有問題設計缺乏師生的雙邊活動,這樣學生易產生疲勞且注意分散。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邊講解邊提出問題,讓孩子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樣就使聾生的心理處于積極活動狀態、注意力才能集中。
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試金石。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出示多種圖片,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再展示實物,如皮球、紙盒、積木等,引起聾生對新內容的濃厚興趣。這時候,還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們動手摸一摸,通過肢體參與的感覺引起聾生的注意,啟發孩子們找出每種形體的特點,在聾生的有意注意中學完新內容后,教師可組織有趣的游戲“找形體”,對課堂內容進行進行鞏固,把孩子的有意注意轉化為無意注意。讓這兩種注意交替轉化,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新知成為一件愉悅的事情。
聾生模仿力極強,表情動作很豐富,筆者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情境,引導聾生加以發揮想象并進行表演。例如,在教學看圖應用題時,首先通過手勢語和聾生一起將題意復述出來,“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通過反復復述題意,逐步使聾生形成清晰的內部語言,然后鼓勵他們到講臺前進行表演,讓聾生扮演小雞、小兔等,如有兩只小雞,叫兩個小朋友到講臺前來,板書“2”,又跑來3只,再請上來三個小朋友,板書“3”,求“一共有多少只?”這時問孩子們:用什么方法計算?通過參與表演和觀看表演,孩子們很容易看到數量是變多了,應該用加法計算。
作為特教老師,只有心中裝著聾生,只要心中充滿著愛,用心關注聾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用愛進行快樂的教學,才能保證孩子們的思維得到激發,才能有效培養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也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幸福和快樂!
[1]郭根富,陸麗萍,姜家鳳.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第二版).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8.
[2]全國特殊教育研究會編.聾校教學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31.
[3]全國特殊教育研究會編.聾校教學文萃.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