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鈺壘
(青島第三十四中學)
初中物理教學的主旋律:合作探究
◆付鈺壘
(青島第三十四中學)
新課程改革使初中物理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學生心理和認知特點、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模式,這是初中物理教師結合新課改的最佳選擇。積極構建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會使教師的教學靈感不時迸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師生、生生互動的局面會全面展開,教學質量將不斷攀升。
初中物理 合作探究 問題 策略
合作探究是一種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和學,并相對獨立的從事學習活動的過程,探究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健全體格為核心。在教學活動中,由學生根據情景發現問題,并根據探索和研究來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正確的實施合作學習可以作為一種具有良好成效的教學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認識,彼此進行更深一步的交流、學習,可以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精神。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形成團體意識,將自身與團體進行互溶,小組個體之間進行相互學習,激發學生熱情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體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而采用“課堂活動小組”的方式進行訓練。一旦丟棄了這些原則,合作性學習就變成了空架框,不能給學生帶來任何益處,反而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在對許多課堂公開課進行觀察和與教師進行深入探討后發現“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充斥課堂。主要表現如下:隨意分配小組成員;任務分配不合理;沒有明確的規則;評價欠缺。
1.對小組成員進行科學的分配。能夠對小組進行合理分配是合作學習開展的前提。當教師初次與學生接觸時,由于缺乏了解,不能達到科學的分組。
2.制定明確任務要求。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指引合作學習的燈塔。至于選擇課題的內容,本人認為應該具有以下三點:開放性、探究性、挑戰性。
3.明確在討論中應該注意的規則。如我們在“歐姆定律”這一章節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并對實驗過程進行設計。在此期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方案,不一定每一條思路都清晰,但是很有可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對于其他人具有啟迪作用。
4.給予科學客觀的評價。教師對于小組學生的評價,應該具有指導性、鼓勵性、全面性。
良好的導入是課堂成敗的關鍵。因此,物理教學要重視課堂導入設計。教學中可根據所授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創設既帶疑問又引人入勝的情境,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興趣的源泉隱藏在深處,需要費力才能找到它、掘出它”。作為教師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興趣的激發和能力的培養,探究合作學習要求老師在傳授知識時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探索問題、多方法解決問題,掘出隱藏在深處的謎團,形成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平面鏡成像》的這節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以“撈月亮”設疑,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最終產生了尋根究底強烈愿望,順利地把學生引入探求領域。
1.個體自學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設計好自學提綱,明確自學要求,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性自學。該環節中,教師要對課本上的教學內容進行再編制,使教材內容變薄,并將教材上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進行簡化,同時將精簡后的教材內容設置成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究。
2.小組討論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對相關內容、概念、規律進行辨析,對自學提綱中設置的問題進行初探。對小組內已解決和未解決的自學思考題分類標出,以備全班交流。教師在這個環節里要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并有意識地參與學習小組的活動,及時了解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傾聽和交流中探尋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磕絆之處,以便在全班交流后的精講點撥時能一語中的。
3.全班交流
在小組討論之后,學生的求知欲達到高潮之際,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交流探究的問題情境,對學生的交流發言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學生交流之后,應組織學生進行簡明扼要的歸納、提煉和畫龍點睛的小結,并達成一致意見,對于重點關鍵處,進行規范得體的板書。
1.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
學生在個性、心理、學習基礎方面差異較大,有些學生不愿意表現自己。讓這些學生動起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合作學習。如提出問題后,先讓小組同學探究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充分討論后再回答,并盡量創造條件讓不愿表現的同學回答,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增強展示自我的信心,保持積極態與持久的動力。
2.把握課堂教學的平衡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物理探究實驗要把控節奏。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學生,是探究實驗教學難點。教學中要找準平衡點。具體實驗時可將學生按座位分成2人一小組,4人一大組,到實驗室上課可稍作調整。每個大組選一個組長。這樣有利于學生課上課下磨合、切磋。
開始,每組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弄明白用什么器材,怎樣做,觀察什么現象,做完后相互交流結果。如果同組同學結果不同或有什么問題,互相講解演示,直到得出統一答案。比如,學生用鋼尺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每個學生先看鋼尺振動快慢,聽鋼尺振動頻率,然后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經過四個人反復切磋演示,95%的組能得出統一答案。
對于實驗做得快,有能力的學生,除了完成教師規定任務外,還要用實驗桌上的其他器材,自己設計有關實驗,到講臺講解。如上面“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實驗,優秀生可用繃緊的皮筋設計一個實驗,給大家演示現象,講解他們得出的結論。
經過一段時間引導,學生實驗能力有所提高后,教師就可以放開一些。如做探究“光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實驗,稍作提示,學生就把三個實驗都做完了。另外給優秀生更大的發展空間。由于優秀生幾乎每節課都能做自選實驗,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提高很快,在預習基礎上,讓他們先設計實驗方案并且相互補充合理后,全班學生再做實驗。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根據不同班級、不同探究實驗的實際情況,找到相互合作的最佳方式,找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平衡點,才能使所有學生都達到各自理想的發展狀態。
3.復習課的全方位改版
復習課一般是教師串講知識點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形式單一,氣氛沉悶。學生不感興趣,有時還有逆反心理。我嘗試將復習課還給學生。讓學生四人一組,優秀生幫助困難生,每人用問答題的形式把基礎知識總結出來,作為作業上交。課上教師表揚總結知識認真、歸納合理的學生。同時師生共同歸納本單元知識結構。并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一個代表輪流當主持人。每個學生可以到講臺當小老師提一個有關本章基礎知識的問題,請另一組同學回答,主持人評判對錯,回答正確的同學同時獲得到講臺提問、當小老師的權利。
總之,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學生的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習困難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自己成長的快樂,真正達到新課改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