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得才 徐菊蘭
(甘肅省古浪縣土門教育工作站;甘肅省古浪縣土門中心小學)
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閱讀環境對閱讀習慣影響的調查研究
◆侯得才 徐菊蘭
(甘肅省古浪縣土門教育工作站;甘肅省古浪縣土門中心小學)
選取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圍繞著留守兒童閱讀環境對閱讀習慣影響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最后提出相關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更多支持。
貧困地區 義務教育階段 閱讀環境 閱讀習慣 閱讀影響
閱讀環境,是指閱讀時所處的周圍條件及情況。針對留守兒童閱讀環境來說,主要分為軟環境與硬環境兩個方面,其中前者是指父母教師的閱讀習慣、閱讀時間保證等,而后者是閱讀空間、圖書陳列及數量等。
1.家庭閱讀環境。目前,留守兒童多與祖父母、父或者母一方留守監護。其中祖父母年齡較大,且教育意識較為滯后,在貧困地區,很多祖父輩堅持讀書無用論,其中38%祖父母認為大學生畢業一樣找不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留守兒童學習生活,而單親家庭家務及農活較為繁重,家長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輔導兒童,加之缺乏對兒童心理的關注,使得兒童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見表1的調查。

根據表1數據來看,目前留守兒童家庭針對兒童閱讀習慣培養并不支持。無論是在購買書籍,還是閱讀陪伴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從未訂購書籍的比例為74.5%,而經常購買的僅為2.5%。686%的家人從沒有陪伴孩子閱讀。閱讀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閱讀環境的營造作為其中關鍵環節,在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學校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是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重要環節,目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受到了國家、社會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學校都能夠為兒童提供一些課外書籍,但是從數量上來看,書籍來源不充裕,且兒童閱讀興趣及能力較為薄弱,對閱讀繪本需求量更大,但學校很少能夠提供。此外,圖書館管理無序,書籍無人管理,存在損毀等現象,難以在兒童內心中建立起來對書籍的尊重和喜歡。
3.社會閱讀環境。在現實生活中,留守兒童無法接觸到良好的閱讀環境,逐漸磨滅了兒童對閱讀的興趣,閱讀習慣無從談起。在學校生活單調等情況下,將會使留守兒童產生從眾心理,且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身心尚處于發展階段,自我判斷能力較差,形成了很多不良習慣。綜上來看,在我國貧困地區,閱讀環境對留守兒童閱讀習慣的形成產生了很多消極影響,亟待優化和完善,從家庭、學校及社會三個層面引導兒童積極閱讀。
1.重視家長與兒童溝通。針對祖父輩的監護人,應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閱讀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對兒童產生積極正向的影響,使得兒童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從書籍中認識外面的世界。
2.加強學校教育。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學校硬件設施,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引導留守兒童能夠積極閱讀課外書籍,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掌握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
3.構建社會閱讀環境。相關部門應組織大量課外閱讀宣傳活動,讓村民能夠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此外,政府還可以邀請大學生為學生演講,鼓勵學生多閱讀。加大對社會環境的凈化,減少網絡等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最終將社會、學校及家庭力量整合到一起,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促進留守兒童全面健康成長。
針對影響留守兒童閱讀習慣形成的相關環境,我們要給予更多關注,并采取針對性、合理性措施,引導監護人與兒童溝通和交流,加強學校教育,從而促進貧困地區留守兒童能夠接受更多知識,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李中慧.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現狀分析及優化對策[J].科技展望,2016,(02):227-228.
[2]季彩君.基于實證調查的留守兒童教育支持研究——以蘇中X地區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6,(03):34-47.
本文系2016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貧困縣農村小規模學校留守兒童教育對策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