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摘 要 高中政治新課改實施以來成績顯著,深入人心, 但在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去關注。本文就新課改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基本對策,做膚淺的探討,以期對當前政治課改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改革問題;策略
實施新課程改革給高中政治課教學帶來了良性發展的契機,為高中政治課程改革提供指導、規范、激勵和評價等功能,。廣大政治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后,更加激發了投身新課程的熱情,教學成果不斷涌現。但囿于課程理念和操作層面等因素,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1 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凸顯出的若干問題
1.1 傳統的教學目標單一化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 需要高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協同才能完成,而不是傳統上“老師講、學生聽”模式所能湊效的。然而新課改調查表明, 由于應試教育強調唯分數論,牽引著師生只關注知識的學習;加之教師思維定勢、課改思想搖擺或教學技能缺失,難以執行新的課程標準,仍然導致多數學校強調死記硬背, 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政治課應具有的培養學生“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重要目標, 沒有脫離所謂的“德育智育化”的羈絆。
1.2 教師的主導地位難以展現
高中政治課追求的基本理念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習方法。 然而,教師在教學中,片面地將合作學習理解為生生之間的合作,而忽視了師生之間的合作。甚至有教師錯誤地認為既然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那么只需學生自己學習就行了,教師教不教完全可以忽略。在新形勢下,隨著“翻轉課堂”和“默課”的普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將更加弱化,更無展現的機會。缺少教師的引導,難以保證學生學習的方向正確。
1.3 講授式和探究式兩種教學方式尖銳對立
傳統課堂教學的明顯缺點是教學方法陳舊、封閉與專制,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的“容器”。新課標的突出亮點在于“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為了克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的弊端,許多教師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提出了探究式學習。這種教學方式運用不好也可能矯枉過正,使教學效果事與愿違。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要么一堂課全用探究式教學,要么就全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探究活動與課堂教學就被人為地對立起來。 常常出現在探究學習的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氛圍異常活躍,但其背后是知識學習的“致命缺失”。教師就把講授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人為地對立起來,非此即彼,難以糅合。
2 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教學中主要問題的基本對策
此次新課改是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 需要廣大教師和學生在觀念和行為上做很大的調整才能適應當前課改的形勢。
2.1 透析新課程理念,切實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理念堅持教育要具有時代性, 把思想政治的引導與學生的成長特點、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新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這些理念要求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和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理論轉變為“以學生的素質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要求把教師主導的“目標—策略—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體驗—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構筑并運用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機制。
2.2 加強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主題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 政治課就是刻板的說教,因而都是比較枯燥的,為了應對考試,政治課就是死記硬背去“背多分”。在學科知識教學方面,受道德理想主義傳統的影響,我國教師習慣于對學生進行理想層次的道德教育,而忽視原則層次特別是規則層次的道德教育, 顯然這違反了道德認知的一般規律, 增加了道德踐行的難度。政治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文學、歷史、經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等,為增強政治學科知識的可接受性,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功能,使政治課與學生身邊大量的生活素材結合起來,特別要選用學生深切關注的社會生活主題來闡述學科理論觀點, 力爭做到“立足生活而教”“通過生活而教”“為了生活積極向上而教”。教師緊密結合當前時政,正面引導,不僅能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還能使得學生緊跟形勢,自覺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如當前黨中央狠抓腐敗,不僅打老虎,也拍蒼蠅,中央這一英明決策大快人心,顯示了陽光政府敢于向腐敗亮劍的決心和魄力!再如,通過介紹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不僅讓學生樹立起熱愛科學、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而且自覺地產生熱愛黨、熱愛祖國和熱愛人民的情懷。通過這些發生在身邊活生生的實例去引導學生去關注、去思考、去辨析、去創設問題情境等,使政治課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加特出本學科縝密的邏輯思辨性。
2.3 改革評價考核方法
在改革學生水平的考核評價方面,我們的考核依據和出發點也應與時俱進,不能再考核學生以應付升學為中心的知識積累和應試能力,而應該傾向于考核學生知識、能力、覺悟的提高以及認知與行為的統一。考核的形式多變,可以把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結合起來,也可以倡導學生撰寫小論文和調查報告,把學生的書面考核和行為表現考評結合起來,等等。總之,要盡可能給予學生全面的評價,真是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能力、道德品質、合作能力與創新意識等,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3 小結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高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新課程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教師應該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注意資料的搜集,勤于讀書看報,勤于了解國際國內大事,不斷更新在天文、地理、風俗、文史哲等各方面知識,提升知識水平,同時,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藝術和水平,積極探索思想政治課在新課標下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策略,扎扎實實地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創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徐彩霞.高中政治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04)
[2]陶行知.談生活教育.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267)
作者單位
安徽省廬江縣樂橋中學 安徽省廬江縣 23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