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藍
(福建經濟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2)
中職營銷課堂學習型團隊建設實踐研究
陳勝藍
(福建經濟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2)
針對當前中職營銷課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效果欠缺,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等問題,探討建立中職營銷課堂學習型團隊的可行性,研究多樣化教學模式,旨在提高中職營銷學生對職教學習的興趣及培養他們學習專業技能的信心。本文探索以學習型團隊為核心,通過同伴教育的影響,從個人和團隊兩個維度構建課堂考核指標體系,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實現職業教育水平的提升。
學習型團隊;情商;同伴教育;PDP
1.什么是學習型團隊
1.1 學習型團隊的含義
學習型團隊的構想最初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美國著名學者彼得·圣吉教授。他將系統動力學的原理運用到未來企業組織的構想工作,提出了學習型團隊的雛形。事實上,學習型團隊是一個為共同完成共同目標,共享信息和其他資源,并按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通過充分的溝通和協商開展工作的群體。學習型團隊是一個能熟練地創造、獲取和傳遞知識的團隊,同時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為,以適應新的知識和見解。
1.2 學習型團隊的內涵
彼得·圣吉教授在其著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中,將學習型組織的學習重點概括為“團隊學習” 。“團隊學習”是基于研究實際問題的需要,發揮團體智慧和整體力量為目的的學習。“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 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1]一個學習型團隊學習的過程,就是團隊成員思想不斷交流、智慧之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英國作家肖伯納曾經有一句名言:“兩人各自拿著一個蘋果,互相交換,每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兩人各自擁有一個思想,互相交換,每人就擁有兩個思想。”如果成立了學習型團隊,團隊中每個成員都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拿出來和其他團隊成員分享,那么集體的智慧勢必大增,就會產生1+1>2的效果。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團隊的學習力就會大于個人的學習力,團隊智商就會大大高于個人的智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2.中職營銷課堂建立學習型團隊的目的和意義
2.1 當前中職營銷課堂存在的問題
(1)在中職教學中,我們發現當代中職營銷學生存在以下特點:他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是家中“獨苗”,從小在家里處于中心地位,長輩們都圍繞著他們來轉,因此他們少有與同齡人分享和協作的機會。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協作精神是當代中職營銷學生的縮影,而這樣的人在現代企業中并不受歡迎。這對未來他們成功過渡到職場,融入社會有一定的阻礙。
(2)由于傳統教學教師“一言堂”的單向灌輸模式難以有效激勵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中職營銷專業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學生自制力差,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現象屢禁不止。而傳統枯燥的教學方式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課后也不愛主動學習,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控制,學生對理論作業常常應付了事,直接上網查詢下載答案,甚至抄襲復制,作業雷同現象比比皆是。
(3)在教學考核方式上,傳統中職營銷課堂多數采用閉卷模式。筆者發現這種強調死記硬背,只注重考核結果的單一評價方式無法全面衡量中職營銷學生學習的效果,筆者在具體教學中明確意識到有些營銷班學生動手能力強而理論基礎差,傳統的考核方式對他們不太公平。一方面,形式單一的期末閉卷考核忽略了教學過程;另一方面,這種有失偏頗的考核方式未能充分發揮中職營銷學生的創造性。
(4)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代學生可以通過手機上網即時了解他們想要知道的知識,這形成了他們盲目的自信和錯誤的學習觀念。他們中有不少人課后與筆者交流時認為正常的課堂學習是無用的,對課堂學習存在一定的誤區。
2.2 中職課堂學習型團隊建設的價值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現代職業教育相關理論,筆者通過在中職營銷課堂建立學習型團隊,以同伴教育和全員參與課堂為表現形式,實現課堂內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筆者還通過設立個人和團隊兩個維度的過程性考核指標體系,打破傳統考核方式的弊端,建立更符合當代中職營銷學生特點的可量化的、更為客觀和公正的新考核方式。具體意義如下:
首先,建立學習型團隊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英文為TEAMWORK,它是指每個人在組織中一起通過責任、奉獻和知識共享把工作做得更快、更好。TEAMWORK可以創造性地縮寫為:
T:Together 一起;E:Everyone 每個人;A:Accomplishes 完成;M:More 更多;W:With 和;O:Organization組織;R:Responsibility 責任;K:Knowledge知識。上述八點恰好是中職營銷學生缺乏的美德。通過團隊合作,學生們更加了解彼此,這不僅增強了同學間的友誼,更讓他們學會了協作、分享、責任和奉獻的真諦。這對于他們未來的職場生涯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建立學習型團隊有助于拓展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學習型團隊不存在單一的模型,它是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對團隊進行的思考。在學習型團隊中,每個人都要參與識別和解決問題,使團隊能夠進行不斷的嘗試,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這有助于發揮團隊里各位同學的所長,而不單純地拘泥于理論知識的掌握。這樣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那些在理論掌握方面有障礙但是頭腦靈活,動手能力強的中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型團隊增強了學生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第三,學習型團隊有助于增強學生們的認知能力。斯蒂芬·柯維說:“自我認知能夠幫助我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研究和理解自己,它不僅影響我們自己的行為和態度,還影響我們采取怎樣的方式來看待他人。”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就會缺乏自我學習,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的動力,更談不上將來能成才管理他人。因此,營銷課堂教育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智商,更要注重他們的情商。其中,情商水平的高低對個人自我認識的程度有重要影響。簡單地說,情商包括控制自我情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2]。研究發現,成功的人才往往是情商較高的那部分人。學習型團隊通過協作、分享和人際交往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情商水平,進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3.中職營銷課堂學習型團隊建設的實踐
目前,許多企業都采用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方式來培養自己的員工,形成“終生學習”的機制。縱觀國內外著名企業的發展,無一離開“學習”二字。美國排名前25位的企業中,有80%的企業是按照“學習型組織”模式進行改造的。我們中職營銷教學中建立學習型團隊和企業有所區別,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是采用企業項目管理的理念和元素來進行具體的操作。通過問卷、訪談、名義分組技術(NGT)等方法來收集學生的性格特點、氣質類型、學習興趣、理想、信念及價值觀等信息,根據不同訓練要求安排個性相近或互補的學生組成學習型團隊,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團隊的協作能力。
比如在中職營銷課堂中筆者通過PDP性格測試將學生分為五大類型。這是國際上流行的行為風格測試的一項工具,英文為Professional Dynamitic Program,“行為風格”是指一個人天賦中最擅長的做事風格,根據不同的人風格特性的不同,分別用了5種動物來代表,分別是: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貓頭鷹型和變色龍型。分別對應不同的性格特點:
老虎型——支配型
孔雀型——表達型
考拉型——耐心型
貓頭鷹型——精確型
變色龍型——整合型
首先,組隊方面,筆者更傾向于建立學習型團隊的時候安排不同性格類型的同學組隊,最好每種性格類型的同學都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事特點讓學習型團隊更復雜,更具有多樣性,實現優勢互補,豐富學習型團隊的建設。在學習型團隊人數確立方面,Warfield 在交互式管理研究中指出成員為 5-7 人的小組比較容易形成統一意見,決策效率較高[3]。
其次,筆者在組建學習型團隊的時候要求男女比例。男女學生在思維方式方面存在差異,要求男女生搭配共同完成團隊任務一方面是現代團隊的仿真操作,另一方面讓團隊思維更全面。筆者在實踐中發現最佳的學習型團隊為六人左右,男女各半。
第三,筆者在學習型團隊建設和不斷完善過程中采用競賽淘汰機制來增強學生對團隊的貢獻和責任感。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已滿足生理、安全和社會需要的學生更關注于自尊和成就方面的需求。并且由于中職學生多為年齡在15-19之間的青少年,具有熱情、行動迅速、樂于競爭且集體榮譽感較強等心理特點,筆者發現采用基于學習型團隊的競賽機制并借鑒時下熱點節目模式,比單純地完成任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第四,筆者在中職營銷學習型團隊建設中充分利用同伴教育。學習型團隊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形成學生之間的知識分享和行為說服。這樣可以讓團隊成員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會給團隊帶來的影響,從而較為自覺地注重自己的行為表現。
第五,筆者認為在設計學習型團隊任務和考核成員表現時,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點,任何的偏向都是有失偏頗的。因為中職營銷學生的特點存在較大差異,有的是偏重理論型,有的是偏重動手型,因此,在任務設計中都要充分考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都有發揮的余地,這樣學習型團隊才能正常健康的成長。
第六,由于筆者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學習型團隊模式,因此課程考核指標由個人成績和團隊成績兩部分構成。其中,個人成績包括個人表現情況,如出勤、課堂發言、紀律和作業等方面,團隊成績包括團隊全員表現情況,如團隊任務、競賽等。加重平時教學過程在整體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更為準確、全面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商業業態與管理》為例,整個課程考核流程,可見圖1。
圖1 中職營銷學習型團隊的考核模式
4.學習型團隊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
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出現矛盾和問題,學習型團隊也是這樣。在學習型團隊發展中后期,會出現一些困惑和矛盾。主要問題有:
(1)團隊矛盾激化。隨著新鮮感的消失,學習型團隊里會產生由于性格差異和處事方式而導致的摩擦和沖突。
(2)團隊內的“搭便車”現象。相當部分同學會對學習型團隊中較為優秀勤奮的成員產生很大的依賴性,而放任自己的惰性,造成任務壓力集中往個別同學施加。
(3)團隊的僵化。在學習型團隊發展到較為成熟的階段,團隊成員默契感增加,但是由于團隊模式的穩定會帶來思想的僵化和停滯。
目前,解決團隊問題的方法主要有:
(1)協調學習型團隊成員的關系,化激烈的矛盾為健康的沖突。健康的沖突是指團隊成員以一種公開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表達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并互相尊重。健康的沖突會產生正面的、肯定的結果。筆者在學習型團隊人員分工時專門設置相應的協調角色來平衡隊員之間的關系,指導老師、隊長和成員都要有平衡團隊成員之間矛盾和沖突的意識和手段[4]。
(2)合理設計學習型團隊任務,建立反饋評價機制。控制個人任務和團隊任務的比例,減少由于團隊任務過多成員可以“搭便車”而造成的惰性。比如筆者回收團隊任務完成情況時要求注明各個任務的具體貢獻者,教師依據任務完成質量單獨打分。我們應該關注每一個隊員的付出和努力,及時對團隊成員的貢獻和合作行為做出反饋,強化團隊精神。成員可以根據這些即時的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3)通過競賽機制重組學習型團隊,模擬社會競爭。比如筆者在學習型團隊發展的適當階段采用淘汰機制,表現墊后的兩組團隊解散,其成員重新加入其他團隊。既讓學生感受到競爭的殘酷,激勵他們用心經營團隊,又為僵化的團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習型團隊能更加健康成熟的發展。
以上是針對中職營銷教學中建立學習型團隊的探索,事實上,在實際教學中會因為學生的差異性和復雜性出現一些團隊內部的問題,這是未來亟待解決的。
[1] [美]比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11.
[2](英)Karen Holems Corinne Leech等著.《個人與團隊管理》[M].天向互動教育中心編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二版.
[3]王紅軍、許正權.《通過團隊學習提升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職業教育.http://www.cnki.net.
[4]方建文、胡節.《運用虛擬學習團隊拓展課堂教學的探索》.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第10卷第3期.